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鐵鉉性情剛決,聰明敏捷,太學讀書時,熟通經史,成績卓著,由國子生被選授禮部給事中,後調任都督府斷事。曾經審理懸而未決的案件,立刻就做出了合理的判決,其才幹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朱元璋賜給他“鼎石”的字。建文帝即位後,鐵鉉升任山東參政。
濟南守城
1399年(建文元年),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發動叛亂。朱允炆派大將軍李景隆討伐,時任山東參政的鐵鉉負責督運糧餉。李景隆戰敗,河北及山東北部各城守軍皆望風而潰。次年四月,朱棣在濟南城外大敗李景隆,隨之包圍了濟南。
此時,濟南城內只有都指揮盛庸所部,兵力單薄。危急時刻,正在外地為李景隆的北伐軍運送糧草的鐵鉉聞濟南危在旦夕,火速趕赴濟南,與盛庸歃血為盟,約定死守城池。
1400年(建文二年)六月八日,燕王叛軍兵臨濟南城下。朱棣曾令人用箭將一封勸降書射進城內,鐵鉉見信後隨即效仿此法回信一封。朱棣打開一看,見是《周公輔成王論》一文。原來,鐵鉉意欲藉此奉勸朱棣要效法輔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輔佐侄子朱允炆。見勸降不成,朱棣遂下令攻城。而鐵鉉督眾,矢志固守。致使朱棣久攻不下,只好將濟南合圍。
計破叛軍
朱棣攻濟南三個月不克,便陰謀掘開黃河大堤,引黃河水灌城。為了濟南百姓的安危,鐵鉉決定以詐降之計,誘殺朱棣。鉉率眾詐降,派壯士暗在城門上置千斤閘,又讓守城士卒大哭哀嚎“濟南城快被淹了,我們就要死了”。不久,盡撤樓櫓防具,派城中百姓長者代替守城軍做使者,到燕王大營跪伏請降:“朝中有奸臣進讒,才使得大王您冒危險出生入死奮戰。您是高皇帝親兒子,我輩皆是高皇帝臣民,一直想向大王您投降。但我們濟南人不習兵革,見大軍壓境,深怕被軍士殺害。敬請大王退師十里,單騎入城,我們恭迎大駕!”燕王朱棣不知是計,聞言大喜。出征數日,燕兵疲極,如果濟南城降,即可割斷南北,占有整箇中原地區。因此,朱棣忙令軍士移營後退,自己高騎駿馬,大張黃羅傘蓋,只帶數騎護衛,過護城河橋,逕自西門(濼源門)入城受降。城門大開。守城明軍都齊聚於城牆上往下觀瞧。燕王朱棣剛進城門,眾士卒高呼"千歲到",預先置於門拱上的鐵閘轟然而落旋即砸爛了朱棣的馬頭,知是中計的朱棣換馬急返,方得倖免一死。
朱棣大怒,以重兵圍城,鐵鉉伏在城頭,大罵朱棣反賊。朱棣大怒,並用數門大炮轟擊城內,城將破,鐵鉉急將朱元璋畫像懸掛城頭,又親自書寫大批朱元璋神主靈牌,分置垛口,燕軍不便開炮,濟南城得以保全。相持之間,鉉又募壯士,出奇兵,騷擾襲擊燕兵,大破燕軍。“燕王憤甚,計無所出”。姚廣孝向朱棣進言,回北平再圖後舉。燕軍遂於九月四日解圍去,從此南伐不敢再取道濟南。
鐵鉉又與大將軍盛庸合兵,乘勝追擊,收復德州諸郡縣,兵威大振。濟南解圍之後,鐵鉉在大明湖天心水面亭設宴,犒賞將士。朱允炆遺官賜金慰勞濟南守軍,又擢鐵鉉為山東布政使,不久,又加兵部尚書銜,贊理軍事協助盛庸準備北伐燕軍。得以免受戰火的泉城百姓於是稱鐵鉉為“城神”。
不屈慘死
1402年(建文四年),燕軍進攻山東,繞過守衛嚴密的濟南,破東阿、汶上、鄒縣,直至沛縣、徐州,向南直進,在靈璧大敗政府軍後,又突破淮河防線,最終攻占京師,惠帝下落不明,朱棣自立為帝,改年號永樂。朱棣奪取帝位後,回兵北上復攻濟南,並在河北一帶大肆屠殺百姓。到達濟南,鐵鉉死守不肯投降,但終因寡不敵眾,城池陷落。朱棣又設伏兵計擒鐵鉉,鐵鉉終於在淮南被俘,被押送到京師,盛怒的朱棣命令將他凌遲處決。
鐵鉉遇害後,其父母被發配到海南,他長子充軍,次子做了官奴,後來被虐待而死。三十五歲的妻子楊氏和僅四歲的女兒也被籍沒為奴,淪為樂戶發配到當時的官營妓院做妓女。 教坊司做而當時建文諸臣的妻女們有多少落到這個下場。建文朝力主削藩和對燕王朱棣用兵的齊泰、黃子澄,因為他們的名氣和鐵鉉一樣大,所以他們妻女的下落才被史官們保留下來。
朱棣當上了皇帝。他雖然痛恨鐵鉉,但每每激賞他的忠義,還對群臣稱讚他。
明神宗初年,下詔“祀建文朝盡節諸臣與鄉”,修鐵鉉等七位建文忠臣之廟。南明弘光帝時,追贈鐵鉉為太保,謚 忠襄。清高宗追謚曰“忠定”。
軼事典故
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鐵鉉見朱棣時,罵不絕口,立而不跪。朱棣使其面北一顧,終不可得。憤怒的朱棣令人割下鐵鉉的耳朵、鼻子,煮熟後塞入他口中,問他滋味如何?鐵鉉厲聲說忠臣孝子的肉有什麼不好吃?鐵鉉仍不屈服,遂受磔刑而死。
鐵骨錚錚
當時朱棣還吩咐左右,架起油鍋把鐵鉉炸了,大殿上頓時充滿了焦煳氣。朱棣怒道:活著叫你朝拜我你不肯,炸成骨頭灰你也得朝拜我!太監急忙把鐵鉉的骨架用鐵棒夾著令其轉身,沒成想此時油鍋里一聲爆響,熱油從鍋里飛濺出來,直燙得太監們嗷嗷亂叫,鐵鉉的骨架硬是沒有轉身。
歷史評價
《明史》:燕師之南向也,連敗二大將,其鋒蓋不可當。鐵鉉以書生竭力抗禦於齊、魯之間,屢挫燕眾。設與耿、李易地而處,天下事固未可知矣。張昺、謝貴、葛誠圖燕於肘腋,而事不就。宋忠、馬宣東西繼敗,瞿能諸將垂勝戰亡,燕兵卒得長驅南下。而姚善、陳彥回之屬,欲以郡邑之甲奮拒於大勢已去之後,此黃鉞所謂“兵至江南,御之無及”者也。
黃道周:鐵公名鉉,忠瘁英英。督餉不乏,收飭漬兵。嬰城自矢,礮爍傾橫。幅布外張,繕築完城。密誘入彀,將次功成。誤中馬首,脫易躍行。進攻益急,牌懸息征。休養待勞,東昌捷贏。天心何有,勢失孤鳴。割燕問甘,忠何懼烹。芳名千古,雖死亦生。
乾隆帝:其他若景清、鐵鉉等,或慷慨捐軀、或從容就義;雖致命不同而志節凜然,皆可謂克明大義。
嚴正烺:湖尚稱明,問燕子龍孫,不堪回首;公真是銕 ,惟景忠方烈,差許同心。
家族成員
父親:鐵仲名,在鐵鉉被處決後被安置到海南。
母親:薛氏,在鐵鉉被處決後被安置到海南。
妻:楊氏,在鐵鉉被處決後被發配到教坊司,不久病逝。
長子:鐵福安,在鐵鉉被處決後被發配河池戍邊。
鐵鉉有兩名女兒,在鐵鉉被處決後同被交付教坊司。兩個女兒終究沒有受辱,過了很久,同僚把這件事情報告給明成祖朱棣,朱棣說:“她們竟然不屈服嗎?”於是赦免了她們,都許配給讀書人。
據偃師鐵村鐵鉉後裔講述及鐵氏祖塋碑文記載,鐵鉉遇害後,其生前好友馬、李二位,將其長子福安隱匿於馬家更名易姓。明仁宗執政期間,降下赦文詔書,鐵福安才遷居到偃師魏家寨(該村今已不存),娶周氏為妻,生子衍孫,後又居鐵窯,但由於兩姓紛爭,又移居現在的鐵村,並以鉉祖臨難,家人分散為戒,始稱漢族。鐵鉉次子鐵福書為避難逃至關外遼寧瀋陽,繁衍子孫數代,仍以回族稱之。現查鐵氏宗族,今居河南、陝西、安徽、山東、遼寧、湖南、青海、新疆、寧夏、雲南、台灣等地分支者回、漢世家各異。
後世紀念
自明代中葉起,當時的官府便先後在華陽宮為鐵鉉塑像,在紀念鐵鉉及其他六名為反抗朱棣遇害的人的“七忠祠”為鐵鉉設立祀位(原址在西門高都司巷以東路北胡同內,胡同就叫“七忠祠”)。
在山東各地,有許多“鐵公”祠廟,都是祭奉鐵鉉,濟南人民更視其為鄉土神或城隍爺。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山東鹽運使阿林保在濟南大明湖畔北岸修建了鐵公祠,祀鐵鉉,鄧州小東關有明建鐵公祠祀鐵鉉,為避嫌俗稱關帝廟。大東關有雙忠祠祀鐵鉉、張巡。鄧州龍堰鄉閆營村有鐵鉉遺像墓。鐵公祠的修建,反映了濟南人民對忠於職守、誓死衛城的鐵鉉的緬懷之情。如今,鐵公祠已成了大明湖一個著名景觀。劉鶚在《老殘遊記》中曾繪形繪色地描寫了在鐵公祠觀佛山倒影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