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植物塔花山梗菜的全草。
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功效
解毒消腫,殺蟲。
主治
對口瘡,腸癰,皮膚瘙癢。
相關配伍
1、治落頭疽(即對口瘡),鮮鐵欄桿、桃葉各等分。捶絨,敷患處,留瘡頭,每日換1次。 (《貴州民間藥物》)
2、治腸癰(急性),鐵欄桿30g,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忌豆腐、發物及腥辣食物。
炮製
採集加工: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灌木狀草本,高1~2.5米。莖無毛或僅花序軸上有刺毛,上部極多分枝。葉近革質,基生者匙形,莖下部的矩圓形,長可達25厘米,中部以上的長披針形,長13~25厘米,寬2.5~4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邊緣具微小而密集的齒,兩面無毛,有短柄或無柄。總狀花序生莖和分枝頂端,形成圓錐花序,花序軸無毛或有小刺毛,花極密集,朝向花梗一側。花梗長1~2.4厘米,無毛或有小刺毛,弓曲;苞片條形,全緣,常短於花;小苞片1或2枚,位置不定;花萼筒短矩圓狀,長稍大於寬,長5~7毫米,寬4~6毫米,無毛或生微柔毛,裂片披針狀條形,長(12) 14~25(30) 毫米,寬1~3毫米,全緣;花冠白色、粉紅色或帶藍色,長2.5~3厘米,外面無毛,花冠筒內密生柔毛,近二唇形,上唇裂片條形,約占花冠長的2/3,下唇裂片卵狀披針形,相當於花冠長的1/3;雄蕊在基部以上連合成筒,花絲筒無毛,花葯管長約5毫米,在連合線上密生長柔毛,下方2枚花葯頂端生筆毛狀髯毛。蒴果近球狀,直徑6~8毫米,無毛,因果梗向後弓曲而常倒垂。種子多數,矩圓狀,明顯壓扁,常具色淡的邊緣,但無明顯蜂窩狀紋飾。花果期1~5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9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灌叢或路旁。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解毒。殺蛆滅蟲虱。”
2、《全國中草藥彙編》:“解毒、殺蟲。主治急性闌尾炎,外用治對口瘡,殺臭蟲、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