鏤空多節玉佩

鏤空多節玉佩

1978年湖北省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戰國玉器是我國玉雕史上的一個高峰,曾侯乙墓玉器是這個時期的重要代表之一。曾侯乙墓是曾國君主乙的墓葬,其年代當不晚於公元前473年,屬戰國早期。其所出大量玉器質美工精,展現了戰國時期玉雕發展的新面貌。 這件玉組佩設計巧妙,工藝高超,風格統一,透雕、浮雕、線刻、活環等技術爐火純青。玉組佩始見於西周,到戰國趨於全盛,成為極具特色的玉器品類。多節玉佩正是戰國玉佩中環節最多,紋飾最繁的一件,代表了戰國早期的典型風格。 依據文獻,玉佩的組合是有一定規矩的。一般是衡在最上,起提梁作用,上下穿孔,下系三條絲縷,兩邊系璜,中懸沖牙,還要雜以瑪瑙、松石等製成小飾件,加以串聯,形成組佩。但從多節玉佩的組成來看,似乎沒有依據什麼嚴格程式,也與其他出土的組佩不同,這就為我們探討戰國的佩飾制度,提供了寶貴的實物參照。 關於此件玉組佩的佩帶方式,還有一點分歧:一種意見認為是身上的佩件,另一種意見認為是冠上的墜飾。

基本信息

鏤空多節玉佩 鏤空多節玉佩

鏤空多節玉佩

製造年代: 戰國

材料: 新疆和田青玉制

規格: 通長48.5厘米,最寬8.5厘米

收藏地: 湖北省博物館

詳細介紹

1978年湖北省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戰國玉器是我國玉雕史上的一個高峰,曾侯乙墓玉器是這個時期的重要代表之一。曾侯乙墓是曾國君主乙的墓葬,其年代當不晚於公元前473年,屬戰國早期。其所出大量玉器質美工精,展現了戰國時期玉雕發展的新面貌。

這件玉組佩設計巧妙,工藝高超,風格統一,透雕、浮雕、線刻、活環等技術爐火純青。玉組佩始見於西周,到戰國趨於全盛,成為極具特色的玉器品類。多節玉佩正是戰國玉佩中環節最多,紋飾最繁的一件,代表了戰國早期的典型風格。

依據文獻,玉佩的組合是有一定規矩的。一般是衡在最上,起提梁作用,上下穿孔,下系三條絲縷,兩邊系璜,中懸沖牙,還要雜以瑪瑙、松石等製成小飾件,加以串聯,形成組佩。但從多節玉佩的組成來看,似乎沒有依據什麼嚴格程式,也與其他出土的組佩不同,這就為我們探討戰國的佩飾制度,提供了寶貴的實物參照。

關於此件玉組佩的佩帶方式,還有一點分歧:一種意見認為是身上的佩件,另一種意見認為是冠上的墜飾。

鏤空多節玉佩由五塊玉料分別琢制而成,共26節,分為五組,由三個帶金屬銷釘的鏤空橢圓玉活環及一根玉銷釘聯綴,可拆可合。每組內各玉片之間則經以玉套環相聯。各部分均以鏤空、

浮雕及線刻手法,飾龍蛇,鳳鳥紋,並以蠶紋,弦紋、雲紋、繩紋等作為輔助紋飾。其繁複的紋飾,還帶有明顯的春秋時期玉器裝飾的風格。

這件玉組佩玉質晶瑩潤澤,設計匠心獨運,裝飾玲瓏剔透,隱隱流露出戰國時代生機勃勃、浪漫自由的審美情趣,是一件在前代絕無僅有,在後世也不多見的稀世珍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