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中國近代海防抗擊外敵的戰鬥中,鎮海人取得了抗擊法軍入侵的完全勝利
會唱越劇的寧波鎮海人細膩柔和,但在抗擊外敵入侵的鬥爭中,不僅機智,而且英勇無比。明朝中葉以來,鎮海先後經歷了抗擊倭寇和抗英、抗法、抗日四次聞名中外的反侵略戰爭。在抗倭時期,名將戚繼光鎮守鎮海,鏖戰甬江南北,威揚史冊;鴉片戰爭時期,民族英雄林則徐與裕謙親自督戰,血戰英軍;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與日軍激戰於招寶山、戚家山,英雄事跡可歌可泣。最讓鎮海人驕傲的是1885年抗擊法軍入侵的戰役。
1885年3月1日,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親率艦隊進攻鎮海口招寶山炮台,企圖奪取鎮海,在東南沿海要害之地給清政府施加壓力。中國近代著名維新思想家、傑出外交家薛福成時任寧紹台道,他與一批愛國將領率大軍堅決抵抗。那天下午,孤拔乘坐紐回利艦,統率艦隊進攻招寶山,企圖擊毀威遠炮台。被當地百姓稱為吳大佬的虎將吳傑立即下令用200磅彈後膛鋼炮迎擊,頭一發即命中紐回利艦船頭。敵艦用排炮轟擊,招寶山和鎮海城內彈如雨下,吳傑冒著生命危險親自操炮,又擊中紐回利艦船尾。酣戰至傍晚,法艦全部退回金塘洋面。不甘失敗的法軍隔兩天又遣5艘軍艦向招寶山炮台發起猛攻,吳傑又親自操炮,第二發擊中敵艦船桅,橫木下墜,壓傷法軍司令孤拔,這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侵略軍頭目因傷最後死於澎湖。鎮海軍民堅持抗戰103天,最終以法軍徹底失敗而告終。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在海防抗擊外敵入侵的戰役中取得的首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完全勝利。
戰事停息後,招寶山漸漸被人遺忘。"是青年學生給了我們啟迪",鎮海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高炳華告訴記者。1993年10月,鎮海文化部門舉辦了"鎮海軍民反侵略史跡展覽",短短几天吸引了萬餘參觀者,其中不少是青年學生。鎮海中學一位學生參觀後在留言簿上充滿激情地寫道:"中國會永遠落後嗎?我們將用行動作出回答!"鎮海中學的學生在先烈們英勇事跡的激勵下努力學習,奮發向上。鎮海文廣局副局長馮忠法透露:這所在本世紀30年代由柔石任過教導主任的浙江省著名中學,每年的高考升學率都在98%以上!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操感染了鎮海的決策者。保護、修復、開發海防遺蹟工程,興建我國第一座海防歷史紀念館的腹稿在區委書記洪鈞傑的胸中形成。
意義
興建海防歷史紀念館,推動兩個文明建設
1994年元旦剛過,區委書記洪鈞傑、副書記周忠德等領導登上招寶山,望著日臻繁榮的北侖港、鎮海城,望著眼前的海防遺址,他們想得更遠:江澤民同志擔任總書記之後,多次提出要用中國近代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興建我國第一座海防歷史紀念館,保護和修復海防遺址,既能起到教育人民、弘揚愛國主義的作用,也能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
1994年春,一場轟轟烈烈的"戰役"在鎮海打響。鎮海區委、區政府正式決定:全面實施鎮海口海防遺蹟保護修復開發工程,興建我國第一座海防歷史紀念館,在鎮海建成一個浙江省乃至全國的國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他們還決定:每年4月份的第一周為"愛國主義教育周",全區在鎮海人民廣場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全區所有中國小,每學期開學的第一課、第一篇課文都要結合海防歷史宣講愛國主義;企事業單位新員工、中國小新生都要到海防遺址參觀接受教育……
1995年4月18日,由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設計者齊康教授設計的我國第一座海防歷史紀念館在招寶山下隆重奠基。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親手將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的銅匾授予鎮海區委副書記周忠德。喬石、張震、遲浩田、張愛萍、胡繩、楊汝岱等領導同志為紀念館題詞。人民日報社、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與鎮海區委、區政府聯合召開了紀念中法戰爭鎮海之役勝利110周年學術研討會。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李文海、人民日報副總編周瑞金、國防大學教育長徐舫艇、著名史學家戚其章等50餘位史學、軍事學專家會聚一堂,對鎮海之戰和興建海防紀念館給予了高度評價。與此同時,還舉行了隆重的"愛國主義教育周"活動,鎮海廣場千人宣誓,萬人簽名,浩浩蕩蕩的彩車遊行長龍奔向四方……
鎮海興建我國第一座海防歷史紀念館、開發海防遺蹟工程對兩個文明建設產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影響: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解放日報、浙江日報等幾十家報紙、電視台和電台作了宣傳報導;國家文物局向有關省市專門發函,協助鎮海徵集海防史文物展品;華東六省市宣傳部長聞訊專程趕到鎮海參觀考察;1996年11月,鎮海口海防遺址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參觀鎮海海防遺址的人數,1994年前僅為20萬人次,1994年猛增至40萬人次,1995年達50萬人次。1995年,全國各地引進外資普遍處於低谷時期,鎮海卻成了歷史上最好時期;全區國民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8.1%,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達7370元,超過上海市,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26.3%,成為浙江省首批小康縣區。
108名將軍為海防歷史紀念館題詞簽名,成了鎮海人的美談
1994年夏,國防大學副校長馬偉志和教育長徐舫艇帶領70名將軍學員來到寧波。寧波市準備安排將軍們參觀聞名中外的天一閣藏書樓。從小生長在鎮海的徐舫艇教育長多年未曾回故鄉,但依稀記得小時候爬上招寶山摸過那古炮台。於是他派一位參謀去鎮海察看,這位參謀帶回來了鎮海正在修復、開發海防遺蹟的信息,將軍們都為之振奮。
那天,將軍們冒著毛毛細雨登上了招寶山,察看了威遠城、月城、吳公紀功碑亭、泮池、安遠炮台、古炮群等遺址。站在先人的遺物前,遙望大海,將軍們更堅定了加快實現我軍現代化、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奮鬥到底的信念。當天,就有50餘位將軍為海防歷史紀念館題詞簽名。
回校後,國防大學訓練部向在校的其他將軍們提供了有關材料,不少將軍又為工程題詞簽名。不知誰把訊息傳到了張震和遲浩田兩位軍委領導那兒,也傳到了老將軍張愛萍那兒。張震同志通過秘書送來了"弘揚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的題詞,張愛萍同志送來了"激勵民族精神,保衛祖國海疆"的題詞。遲浩田上將在聽了國防大學徐舫艇教育長的匯報後,非常高興,揮毫題寫了"海疆枕戈壯,山塹鐵骨雄"10個大字,並希望利用好海防遺蹟對廣大青少年、對部隊官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大家不要忘記歷史。上至軍委領導人,下至部隊將官,前後正好有108名將軍題詞簽名。發起人徐舫艇將軍說,這純粹是巧合。108名將軍為海防歷史紀念館工程題詞簽名,成了鎮海人的美談。
據了解,建造海防歷史紀念館的資金主要來自於海內外的捐款。僅20萬人口的鎮海就有200餘個單位和5萬多人捐了1千多萬元。捐款者中有不少是軍人。國防大學王劍君教授在自己為海防工程捐款的同時,還動員在北京、南京、杭州的子女捐款2400元;原第二軍醫大學政委謝仁安、海軍工程學院教授張英元、武警廣東省邊防局朱守年、八一電影製片廠一級演員周楚來等散布在祖國各地的軍人、武警官兵,聞訊後也紛紛為鎮海海防工程捐款。去年夏天,記者在鎮海採訪時正碰到駐寧波某醫院醫護人員在鎮海海防遺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醫院政委林筱亭告訴記者:"醫院黨委已決定將鎮海口海防遺蹟作為對官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全院官兵已分批前來參觀,新黨員、團員入黨入團宣誓都在這裡舉行。"他還拿出一筆2000多元的捐款說:"這是最近我院黨員在院長顧泰國的帶頭下以交特殊黨費的形式為海防工程捐的款。"鎮海區委宣傳部長吳秀華接過這筆特殊的黨費後激動地說:"我們這項愛國主義教育工程,在社會各界的關注尤其是解放軍的支持下,肯定會搞得更好!"
國家文物局馬自樹副局長聞訊後對記者說:"軍民關心支持興建海防歷史紀念館、修復海防遺址,表明人們文物保護意識加強了,同時也是愛國主義的表現。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鬥爭是從沿海開始的,海防遺蹟有著珍貴的價值,是直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在貫徹中央精神文明決議方面,保護和開發文物的社會價值,用革命文物來教育人民是很重要的任務。"他透露,國家文物局將著手編制1840年以來我國革命文物(包括遺址遺物)的保護規劃,近代海防遺址將成為其中重要內容。
駐寧波某醫院官兵以交特殊黨費的形式向海防歷史紀念館工程捐款。
部隊官兵在鎮海海防遺址參觀。
1997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