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鎖石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化璀璨,境內有金紫峰寶覺寺、黃龍大山清峻亭、周灣里宋代陶器遺址、三角塘西漢陶器窯址、坪壤山抗日游擊戰場等名勝,孕育了湘軍提督趙三元、書古董王如霆等名人。相傳三國蜀相蔣琬曾求學於此,留下了蔣琬勤學的千古佳話,鎮東部有以蔣琬命名的蔣琬峰。境內豐家村出土有西漢、宋朝官窯遺址。書畫風氣甚濃,2004年創辦了湖南第一個農民書畫協會,被譽為“湘中書畫藝術之鄉”。
鎖石曾歷經兩次人口大遷入,第一次是元末明初,其中梽木王氏出自太子晉,屬姬姓之王。後來太原王氏由於避亂遷於蜀地,再由蜀徙江西吉水之東。遷湘始祖大能公,字號生卒未詳,元至正四年甲申由江西吉州遷湘鄉梽木山雙江口(今屬雙峰縣鎖石鎮)。至今成為我鄉鎮境內第一大姓,數百年來,共有秀才35名,太學生(含國學生)115名;四品以上名宦43名,其中一品、二品(含從二品)官17名,另有九品以上官61名,從九品官7名,各類軍功、頂戴22名,因子孫立功或其他原因而誥封五品官以上者33名,內有一品、二品(含從二品)封贈27名;誥封安人以上命婦66名,其中40人獲封一品夫人、夫人。進入新中國,梽木王氏在兩岸三地乃至海外均有分布。
梽木王氏遷入較早,名人輩出,但由於各處資料有待整理,難以全述。其中著名湘軍將領羅澤南業師王安輔便屬梽木王氏,其後代王卓凡為國軍中將。抗日戰爭爆發時,王卓凡是國民黨參與改編中國工農紅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8個代表之一。改編成功當晚,國共代表都應邀觀賞文藝演出,唯獨毛澤東和王卓凡沒有去。毛澤東見王卓凡留在宿舍用熱水泡“香港腳”,便問道:“你何不去觀賞節目?”王卓凡回答:“要苦思救國良策。”毛澤東接著也倒了一盆熱水,一邊同王卓凡交談,一邊泡腳。這就是當時“國共同泡香港腳,毛王共商救國事”的軼聞趣事。
第二次是明末清初,其中坪壤彭氏:遵智形勤三,字成仁,號山水,生於明建文元年十月二十三日原籍江西安福五十一都永嘉鄉和福廟官路邊一甲圳上,明宣德九年徙居湘鄉二十九都(今屬雙峰縣)下羅山保樓前伏姑廟小沖老屋,開坪壤彭氏一族,為遷湘始祖。四修族譜時,已傳至21代,主要繁衍於雙峰縣鎖石鎮冷山、豐稼、坪壤等村。宗祠位於上仙峰祖山麓下石屋沖,始建於乾隆三十六年。另有支祠3處。各類名文2篇。本族秀才8名,太學生23名,九品以上官吏9名,從九品官1名,小官吏1名,獲五品以上封贈者2名,誥封宜人2名。
另有十四代祖大冊遷上湘車田(今屬雙峰縣),為車田劉氏始祖。大冊,字龍洲,明萬曆二十一年十月十八日生,清順治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歿,葬小苔園黃土坡。1991年新修族譜時,已傳至28代,子孫主要繁衍於雙峰縣鎖石鎮、青樹坪鎮一帶,健在人丁全是昌智、昌金、昌明後裔。本族秀才9名,太學生(含國學生)2名;九品以上官吏2名。
除此而外,亦有其他各氏同胞,或因勢遷入或世居於此,皆處山水作耕讀,以天下為己任。以以上三氏為代表的人口遷入,使我鄉鎮境內得到了極大的開發。也造就了我鄉鎮獨特的耕讀文化、宗祠文化以及豐富的各氏族譜,具有極大的歷史研究價值。鎖石宗祠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有王氏宗祠、彭氏宗祠等。
數百年的積累,使鎖石成為雙峰縣最為重視教育的鄉鎮之一。進入新中國,從鎖石走出了大量的本科、碩士、博士生,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在全國各省乃至海外,都有鎖石人拼搏闖蕩的身影。
由此可見,鎖石有著深厚的耕讀文化傳統,不負雙峰精神——耕讀天下,富厚日新。
地理位置
鎖石鎮位於雙峰縣南部,總面積65.4平方公里,總人口3.4萬,鎖石鎮原稱鎖石鄉,1995年4月撤鄉建鎮。位於雙峰縣境南部,東連衡陽縣,西南靠花門鎮,西北部臨青樹坪鎮,北抵印塘鄉,土地面積65.4平方公里,耕地2133公頃、其中水田1914公頃,山地2080公頃。南陽、景星、西田、祝甲、龍鬚、鎖石、集同、大街、雙溪、和合、車田、梽木、團結、聯合、譚家、石江、金紫峰、坪上、冷山、山底、壕口、堤吉、金星、白元、橫石、塘、雙安、雨田、群力、家、辦沖、雙聯、新橋、十竹、新溪、利民、齊心、建雙3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42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萬人。
交通環境
鎖石交通便利,通訊發達。S210線、大正線貫穿全境,村村通聯村公路。鎮內通訊網路健全,實現了村村通程控電話,建立了移動、聯通、電信四個信號發射基站,消除了移動電話信號盲區,建立了有線信息網路。
現在建的益婁衡高速公路貫穿鎖石全境,並設高速出口。相信建成後,必將給我鄉鎮經濟帶來歷史性的飛躍。
經濟環境
鎖石經濟活躍,市場繁榮。位於集鎮區的鎖石坳大市場已有上100年的歷史,每逢趕集,商賈雲集,是鎖石及周邊地區最大的物流集散地。該鎮經濟快速發展,形成了工業以煙花鞭炮產業、機械製造業、林產品深加工、米業加工業為主的四大工業支柱產業,其生產的組合米機、彈簧、裝飾板材暢銷國內外。農業上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形成了以新宇生態農莊、碧景莊園為典型的一批規模龍頭企業,出產的“純家糧”系列生態無公害黑米粉遠銷歐洲市場。
2010年全鎮工業生產總值達4.75億元。建立了油菜、優質稻、油茶林、藥材蔬菜、玉米、年出欄萬條牲豬、年養殖萬頭肉兔等七個“萬字號”基地。依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該鎮大力發展集餐飲、休閒於一體的“農家樂”休閒經濟,每年春暖花開,遊人如織。是婁底最大的生態垂釣基地,建有集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國家五星級雙安生態農莊。
鎖石思想解放,環境寬鬆。鎮黨委政府強力實施“工業強鎮”、“外資活鎮”戰略,大力最佳化經濟環境。只要來鎖石,一切都寬鬆。外來投資者可享受“一條龍”無償跟蹤服務,“一塊牌子”重點保護的特殊優待。“誠信鎖石”、“平安和諧鎖石”、“生態鎖石”、“小康鎖石”建設大步推進。
名勝古蹟
鎮東部的黃龍大山有以蔣琬命名的蔣琬峰、金紫峰寶覺寺、仙女殿、黃龍大山清峻亭等名勝古蹟。另有周灣里宋代陶器遺址、三角塘西漢陶器窯址、坪壤山抗日游擊戰場等名勝。此外,鎖石還有萬畝油菜花基地,每春三月,油菜花開,令人神往。
鎖石的綠色生態、和諧自然,一直是鎖石最大的優勢和特色。“村居原自爽,地又是鎖石。疏落人煙里,天然映彩霞”。這是古人留給鎖石的美好讚譽。三月的鎖石大地,春光明媚,繁花似錦。三月的湄水河畔,詩意盎然,激情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