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銅樽

鎏金銅樽,原名鎏金奩,1933年4月南陽縣石橋鎮南門外漢墓出土。該樽口、腹微殘缺,通高19.5、口徑20厘米。樽體圓筒狀,子母口,口上承蓋。直腹、平底、下附三個蹲熊足。器身飾三組旋紋,旋紋間飾兩周鎏金紋,兩側飾有對稱的鋪首銜環耳。蓋隆起,頂部有一環狀窄凸棱,環內正中有一小孔。蓋中部飾等距離的三個小圓孔。器物因部位不同分別施以鎏金、刻劃、焊接等工藝。器內壁塗一層朱漆,以美化器物。

鎏金銅樽,原名鎏金奩,1933年4月南陽縣石橋鎮南門外漢墓出土。該樽口、腹微殘缺,通高19.5、口徑20厘米。樽體圓筒狀,子母口,口上承蓋。直腹、平底、下附三個蹲熊足。器身飾三組旋紋,旋紋間飾兩周鎏金紋,兩側飾有對稱的鋪首銜環耳。蓋隆起,頂部有一環狀窄凸棱,環內正中有一小孔。蓋中部飾等距離的三個小圓孔。器物因部位不同分別施以鎏金、刻劃、焊接等工藝。器內壁塗一層朱漆,以美化器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