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性 別 男出生年月 1965年10月
職 稱 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 院 軟體學院、理想信息技術研究院
專 業 軟體、教育技術
個人情況綜述
主要從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方法、教育資源及支撐軟體的研究與開發、軟體關鍵技術與方法等的研究及套用工作,以及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的教學及指導工作。承擔了20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論文80 余篇,多篇文章被SCI、EI檢索。獲得12項國家、省部級教學科研獎勵,18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近3年科研總經費達到1079萬元。承擔了兩項全國教育技術重點規劃課題,全國有700多所學校作為子課題承擔學校參加課題研究。
學習工作簡歷
主要學習簡歷(含國內外訪學):1982.9-1986.7 東北電力學院計算機系 本科
1986.9-1989.7 吉林大學計算機系 碩士
1990.9-1994.6 吉林大學計算機系 在職博士
1995.11-1998.2 吉林大學計算機系 在職博士後
主要工作簡歷:
1989年7月-1998年2月,吉林大學計算機系, 教師
1998年3月-2001年3月,海信集團軟體研究所, 所長
2001年6月至今,東北師大理想信息技術研究院, 院長
2002年7月至今,東北師大軟體學院,院長
2006年7月至今,教育部數位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社會學術兼職
教育部軟體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軟體協會副主任;
全國教育技術學術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吉林省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吉林省科協常務理事;
英國迪蒙福特大學博士生導師;
山東省東營市、吉林省松源市、遼寧省鞍山市、深圳市福田區等60多個地市、縣市區教育信息化顧問。
教學工作
1、主要講授課程計算機概論、模式識別、漢字識別技術、數據結構、程式設計方法、算法分析、數據挖掘、不精確推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與方法
2、指導研究生情況
(1)碩士研究生
已經畢業碩士研究生30 多人,在讀 20 多人
(2)博士研究生
已經畢業博士生2名,在讀博士生7名。另外,在英國迪蒙福特大學指導博士生2名
3、學術著作或教材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論文篇,吉林教育出版社,2006年
(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教學設計篇,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6年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研究報告篇,吉林教育出版社,2006年
(4)Photoshop 最新濾鏡與藝術設計
(5)計算機概論講義
(6)模式識別講義
4、教學獲獎
(1)世界通史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研究與實踐,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1。
(2)世界通史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研究與實踐,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1。
(3)能力型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2005。
(4)能力型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東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1
主要科研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育資源及支撐軟體、遠程教育、中國小教師教育信息化能力培養、分散式系統、數據挖掘、不精確推理、模式識別等,近年來主要的研究領域是教育信息化及地質資源解釋信息化。主要科研項目
(1)中國小學科教學資源及開發與套用工具軟體產業化項目,國家軟體行動計畫軟體產業化項目,2003年-2007年,項目經費300萬元。(2)基礎教育網路教學中間件軟體,吉林省信息產業發展專項,2006年-2007年,項目經費20萬元。
(3)無編碼學科動畫生成平台,吉林省科技發展計畫項目,2005年-2006年,項目經費25萬元。
(4)信息化教育平台,國家級火炬重點項目,2003年-2006年,項目經費110萬元,國家貼息貸款2300萬元。
(5)中國小學科教學資源及開發與套用工具軟體,吉林省人才開發資金計畫(重大科研成果轉化),2006年-2007年,項目經費14萬元。
(6)多媒體作業系統,國家重點新產品計畫項目,2004年-2007年,項目經費20萬元。
(7)中國小學科教學動畫製作工具軟體,國家科技創新項目,2004年-2006年,項目經費75萬元。
(8)東師理想信息化教育平台,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2002年-2005年,項目經費20萬元
(9)多媒體作業系統,國家火炬計畫, 2006年-2008年,項目經費130萬元。
(10)教學資源管理系統,國家電子基金項目,2002年-2005年,項目經費100萬元。
(11)信息化教育平台,國家電子基金項目,2001年-2004年,項目經費100萬元。
(12)教育資源配送系統,國家科技創新項目,2002年-2004年,項目經費50萬元。
(13)地球物理勘探套用開發平台項目,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2003年-2006年,項目經費37.5萬元。
(14)多媒體作業系統,國家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2001年-2005年,項目經費60萬元。
(15)作業考試系統,吉林省科技廳項目,2002年-2005年,項目經費60萬元。
(16)基於internet的教育資源管理系統,吉林省科技發展計畫重大項目,2002年-2005年,項目經費40萬元。
(17)中國小信息教育平台,吉林省科技發展計畫項目, 2001年-2004年,項目經費22萬元。
(18)中國小信息教育平台,吉林省發展計畫委員會列為全省高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2002年。
(19)中學物理教學平台,長春市特快列車重點項目,2001年-2005年,項目經費15萬元。
(20)長春市政府12345市長公開電話改造項目,企事業委託,2006年-2007年,項目經費70萬元。
(21)溫州市教育信息化實驗區/校合作項目,企事業委託,2005年-2008年,項目經費259萬元。
(22)廣州市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網路課程建設項目,企事業委託,2004年-2006年,項目經費157萬元。
(23)大連市金州開發區教育信息化實驗區/校合作項目,企事業委託,2007年-2010年,項目經費180萬元。
(24)河北武安市教育信息化實驗區/校合作項目,企事業委託,2004年-2007年,項目經費180萬元。
(25)唐山市開平區教育信息化實驗區/校合作項目,企事業委託,2007年-2010年,項目經費129萬元。
(26)深圳市福田區教育信息化實驗區/校合作項目,企事業委託,2006年-2009年,項目經費150萬元。
(27)浙江海寧市教育信息化實驗區/校合作項目,企事業委託,2006年-2009年,項目經費154萬元。
(28)“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套用方法體系研究”,中央電教館 “十一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2006年。
(29)其他項目:國家現代遠程資源建設項目7項,“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型與方法”作為教育部 “十五”重點規劃課題在全國700多所學校進行研究和實驗;國家95重點攻關項目世界史綱多媒體教學軟體1999年6月完成;博士後基金課題“地質圖形識別方法研究”,1998年2月完成;由中宣部、廣電部、教育部聯合支持的大型多媒體幹部理論學習光碟教學軟體“鄧小平理論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 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東北師範大學、理想集團、中央電視台協作聯合開發製作,於1999年5月完成;石油部75大慶油田攻關項目2項;92-96年作為核心骨幹完成了國家863項目3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完成200多項系統集成及企事業單位網路建設項目。
主要科研成果
1、主要創新成果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方法方面,提出了從學科入手開展整合為主線,從信息技術入手開展整合為輔線,將兩者有機結合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途徑與方法。在從課程入手開展整合的途徑中,提出了基於課程實施過程的整合方法。在從信息技術入手開展整合的途徑中,提出了從信息技術環境的四個方面構建教與學模式的整合方法。特別是提出了課程中“整合點”的概念,澄清了教師在整合概念方面的混淆,使教師從以技術為本開展整合的誤區中真正轉變到信息技術與課程的科學整合,使各地教育局和中國小校在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過程中,從單純套用技術的定位轉變到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有效提高課程的教與學質量和效率上。通過在全國20多個省市的實驗證明,該方法有效引領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工作方向。
在資源和軟體研究方面,組織研究開發了符合新課改要求、滿足教師與學生在講授、交流、實踐、鞏固與提高、測評等不同環節需要的教學資源及工具軟體共六大系列、80多個品種。研究開發了能夠有效支撐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結構化資源。研究開發了系統的支撐軟體及工具軟體。包括資源管理與共享平台,備課平台(編輯、集成、動畫製作),教學平台(講課、學習、考試與訓練、作業、答疑、交流、評價、論壇平台),管理平台,家校互通平台,教研及部落格平台。這些資源及軟體能夠滿足講授、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或獨立進行的自主/協作學習、測評、教師獨立製作資源、遠程學習、教學管理、信息發布、區域性資源共享等教學環節的需要。
在軟體理論及方法方面,提出了網路環境下基於二級不確定性模型的教學、學習經驗知識的表達、存儲、管理,以及知識的提取、精練等的模式、方法與技術。提出了在 INTERNET 環境下實現資源存儲、共享、管理等的分散式多 Agent 系統模型,並提出了在該系模型中基於統計數據挖掘方法實現網上教學信息搜尋與篩選、個性化資源選擇與配送的模式與方法。提出了基於教學經驗知識、個性化資源搜尋與篩選的網路智慧型導學模式與方法。提出了學科局部可通用動畫構件模型,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基於智慧型規劃和感知技術的,包括基本構件、基本信息庫、基本運動規律庫等的學科動畫構建平台模型。
在教育信息化推進方面,提出了通過課題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方法,提出了通過實驗實現區域整體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及方法,並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實施方案。
在套用推廣方面,目前研究院已與全國20多個省市近300個地(市、州)、縣(市、區)的教育主管部門,3800多所中國小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在北京、天津、廣州、南京、瀋陽、哈爾濱、濟南、貴陽、大連、深圳、東營、青島、杭州、合肥、溫州、重慶、廈門、貴陽等地建立了研究與套用實驗基地;培訓中國小教師36000多人,教育科研成果已經推廣到全國23700多所學校。
2、建立的科研平台
整合了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心、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基地以及全國700多所研究基地學校,匯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教育專家、信息技術研究人員和優秀的一線教師,組建了東北師大理想信息技術研究院(專職研究人員220多人),申請設立了教育部唯一從事基礎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數位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通過5年的努力,已經建立了能夠有效支撐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及成果轉化的平台。該平台包括下列內容:(1)教育部數位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國內唯一從事基礎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實驗區,全國20來個省市的200多個地市州、縣市區作為實驗研究的合作區,參加實驗的學校3800多所;(3)課題研究學校,全國27個省市的700多所名校;(4)與全國50%以上的省級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門建立了合作研究關係;(5)每年一度舉辦全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質課大賽,國小、國中、高中分別舉辦,學校、區域、省市、全國分級舉行;(6)東北師範大學理想信息技術研究院;(7)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心;(8)教育信息化博士後科研工作站;(9)吉林省教育軟體重點實驗室。
3、有代表性的論文
"能夠利用多類終端實現移動學習的支撐系統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08.07
"Methods on educational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5093,2008.06(EI 檢索)
"The Design of Web-based Intelligent Item Bank",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5093,2008.06(EI 檢索)
"THE DESIGN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FOR E-LEARNING PLATFORM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5093,2008.06(EI 檢索)
"Research on Update Service in Learning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5093,2008.06(EI 檢索)
"教育資源研究熱點述評",現代遠距離教育,2008.0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效方法與實踐",中國電化教育,2007.10
“The De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Electrics Platform for Middle-school Physic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2007.2(EI檢索)。
“Virtual clone fish experiment”,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Reality and Telexistence, Hangzhou,China,29 Nov-2 Dec,2006,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ISBN:0-7695-2754-X,P646-650,2006.12(EI檢索)。
“Modeling of Artificial Life Based Virtual Fish Behavior”,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Reality and Telexistence,Hangzhou,China,29 Nov-2 Dec,2006,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ISBN:0-7695-2754-X,P213-216, 2006.12(EI檢索)。
“Virtual Biology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Validity Confirmation Mechanism”,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Reality and Telexistence,Hangzhou,China,29 Nov-2 Dec,2006,Springer,ISBN:978-3-540-49776-9,P1118-1127, 2006.12(SCI檢索)。
“Visualization Model of Virtual Plant Growth and its Application”,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Reality and Telexistence,Hangzhou,China,29 Nov-2 Dec,2006,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ISBN:0-7695-2754-X,P217-220,2006.12(EI檢索)。
“The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of Learning Based on Websit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Edutainment 2006: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and Games ,Hangzhou, China,19-22 Apr,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ISSN 1553-9105,Vol.2 No.1 2006, P291-296,2006(EI檢索)。
“A Distance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Web Services” Edutainment 2006: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and Games ,Hangzhou, China,19-22 Apr,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ISSN 1553-9105,Vol.2 No.1 2006, P139-144, 2006(EI檢索)。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 Analysis Based on Us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tainment 2006: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and Games ,Hangzhou, China,19-22 Apr,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ISSN 1553-9105,Vol.2 No.1 2006,P317-322,2006(EI檢索)。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urses” Edutainment 2006: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and Games ,Hangzhou, China,19-22 Apr,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ISSN 1553-9105,Vol.2 No.1 2006, 2006(EI檢索)。
“Programming of Inform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Platform for Physics”, Edutainment 2006: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and Games ,Hangzhou, China,19-22 Apr,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ISSN 0302-9743,Vol.2 No.1 2006, P171-177,2006(SCI檢索)。
“Using Instruction Strategy for a Web-based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Edutainment 2006: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and Games ,Hangzhou, China,19-22 Apr,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ISSN 0302-9743,Vol.2 No.1 2006, P132-139,2006(SCI檢索)。
“Methods on educational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2007(SCI檢索)。
“關於教育信息化一些關鍵問題的思考”,電化教育研究,ISSN1003-1553,P3-10,2005.10。
“A Personalized Search Engine For Chinese Educational Resources”,the IEEE SMC UK-RI Chapter Conference 2005 on Applied Cybernetics,7-8 Sep,2005, P147-152。
“A Mobile Agent Based Spam Filter System”,CIS-05 2005(SCI檢索)。
“An Agent Based Education Resource Purvey System”,CIS-05 2005(SCI檢索)。
“The Research on Resources and Software on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urse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tive Media Technology,Takamatsu,Kagawa,Japan,19-21 May,2005,ISBN:0-7803-9035-0,P169-17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資源及軟體研究”,電化教育研究,ISSN1003-1553,P53-58,2005.03。
“A Prediction-based Location Update Algorithm in Wireless Mobile Ad-hoc Network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Networks and Mobile Computing 2005。
“專用領域自動問答系統模型”,東北師大學報,ISSN 1001-6201,2006.4
“基於人工生命方法的虛擬魚行為模型”,系統仿真學報,ISSN:1004-731X-99,Vol.18 No.131,增刊2, P45-46, 2006.08(EI檢索)。
“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整合教學模式初探”,中國教育技術年會,吉林教育出版社,ISBN 7-5383-3731-8,2006.09。
“抽象運算元邏輯及其自然演繹系統,東北師大學報, Vol.36 No.4,P38-44,2004.12。
“基於網路的個性化語言自主學習系統”,第2屆計算機新科技與計算機繼續教育學術會議,常州,2004.05,全國計算機新科技與計算機繼續教育論文集(第12卷),P292-295。
“Agent-based Grid Platform for Active E-Learning”,ICS’2004,2004。
“基於網路的教學模式,ACE Journal 2004, P42-45,2004.12。
“基於網際網路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的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學報,ISSN 1001-6600,P24-28,2004.03。
“智慧型導學系統設計”,廣西師範大學學報,ISSN 1001-6600,P19-23,2004.03。
“Hierarchical Spatial Reasoning”,CACSC2004。
“A Mobile Agent 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CACSC2004。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E-learning System”,CACSC2004。
“面向對象技術與面向方面技術的比較研究”,ACE Journal 2004,P36-41,2004.12
“Real-time Data Securing through Rule-driven Mobile Agents and Ipsec”,WAIM2003, 2003(SCI索引)。
“A Safe Mobile Agent System for 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IEEE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P2009-2014,2003(EI索引)。
“現代遠程教學模式及支撐平台分析”,教育技術研究,P23-27,2003.04。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型與方法”,中國電化教育,ISSN1006-9860,P51-53,2003.09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製作”,ACE Journal,Vol.10,2003。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ACE Journal,Vol.10,2003。
“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研究綜述”,東北師大學報增刊,ISSN 1001-6201,P54-58,2003。
“Database-Independent Mining of Rules”,CASCS,2003。
“Web挖掘在遠程教育個性化服務”,全球華人第七屆計算機大會,南京,2003。
“現代遠程教學支撐平台分析”,全球華人第七屆計算機大會,2003。
“基礎教育的教育資源管理系統”,全球華人第七屆計算機大會,2003。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Mode and Supporting Platform in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CASCS,2003。
“知識工程在課程整合中的套用研究”,東北師大學報增刊(自然科學版),ISSN 1001-6201,P46-50,2003。
“Design and Practice of Multimedia CAI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2004 Hawaii。
“中國小教學資源管理系統”,電化教育研究,ISSN1003-1553,2003。
“中國小如何開展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年會,2002。
“基於遺傳算法的多代理規劃最佳化方法”,東北師大學報,ISSN 1001-6201,2000.01。
“多Agent規劃最佳化”,長春科技大學學報,1998.07。
“在多個ES協作系統中結論綜合”,軟體學報,ISSN1003-1553,1997。
“在多個Agent協商中的一對一談判過程”,軟體學報,ISSN1003-1553,1997。
“時態推理及套用”,軟體學報,Vol.7 No.2,ISSN1003-1553,1996。
“Processing of Uncertainty Temporal Relations”,計算機學報(英文版),ISSN 0254-4164,Vol.11 No.1,1996。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Two Levels URM and The Improvement on Two Levels URM”,計算機學報(英文版),ISSN 0254-4164,1996.02。
“開放分散式多Agent協作系統”,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ISSN 1671-5489,1996.01。
“DAI 規劃中的時態推理”,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ISSN 1671-5489,1995.02。
“The Dynamic Splitting of KB in DAI”,PACES'95,1995。
“Conclusion Synthesizing in a Multi-ES Cooperation System”, PACES'95,1995。
“Planning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gents Based on Multiple Factors” PACES'95,1995。
“A Reasoning Model with Two Levels Uncertainty”,軟體學報英文版,ISSN1003-1553,Vol.1 No.3,1994。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Two Levels URM and The Improvement on Two Levels URM”, 第三屆亞太地區人工智慧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1994。
“Dynamic Architecture Reorganization in DAI--Agent Model, Relations among Agents and Reorganization Operations”,第三屆亞太地區人工智慧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1994。
“Processing of Uncertainty Temporal Relations” ,第三屆亞太地區人工智慧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1994。
“多 Agent 規劃方法”,第三屆中國人工智慧聯合學術會議論文集,1994。
“DAI 體系結構動態組織中的知識庫拆分”,第三屆中國人工智慧聯合學術會議論文集,1994。
“DAI 中的感知問題”,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ISSN 1671-5489,1994.04。
“開放、自適應分散式多Agent協作系統開發工具”,1994.06。
“具有兩級不確定性的推理模型”,軟體學報,ISSN1003-1553,Vol.4 No.3,1993。
“不確定性時態關係的處理” ,人工智慧學術會議93論文集,P48-55,1993。
“一種兩級 URM* 的必要條件及對兩級 URM 的重要改進”,人工智慧學術會議 93 論文集,P8-16,1993。
“DAI體系結構動態組織(I)--Agent模型、Agent間關係及動態組織操作”,人工智慧學術會議 93 論文集,P91-99,1993。
“DAI體系結構動態組織(II)--實現算法”,人工智慧學術會議93論文集,1993。
“在多個ES協作系統中不一致性問題的處理”,軟體學報,ISSN1003-1553,1991.10。
“石油測井油氣水解釋”,中國石油測井年會論文集,1991.12。
“一種改進的契約網協商模型”,第三屆中國人工智慧聯合學術會議論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10。
4、專利等實用成果
(1)軟著登字第015994號,不等式組自動求解平台[簡稱:解不等式組平台 V1.0]
(2)軟著登字第016113號,地球物理套用開發平台V1.0
(3)軟著登字第005499號,東師理想電子教室系統[簡稱:電子教室系統 V1.0]
(4)軟著登字第015188號,東師理想動畫製作平台[簡稱:動畫平台 ]V1.0
(5)軟著登字第 005498號,東師理想多媒體教學系統[簡稱:多媒體教學系統 ]V1.0
(6)軟著登字第019145號,多媒體作業系統V1.0
(7)軟著登字第015995號,方程組自動求解平台[簡稱:解方程組平台 ]V1.0
(8)軟著登字第015187號,東師理想化學輸入模板軟體 Achem1.0[簡稱:化學輸入模板] V1.0
(9)軟著登字第010237號,東師理想教育教學評估系統[簡稱:教育教學評估系統 ]V1.0
(10)軟著登字第015997號,東師理想數學函式平台[簡稱:函式平台]V1.0
(11)軟著登字第 0012539 號,東師理想信息化教育素材庫系統(國中版) [簡稱:信息化,教育素材庫(國中版)]V1.0
(12)軟著登字第015189號,東師理想信息化教育素材庫系統 (高中版)[簡稱:信息化
教育素材庫(高中版)]V1.0
(13)軟著登字第0012537號,東師理想信息化教育素材庫系統 (國小版)[簡稱:信息化教育素材庫(國小版)]V1.0
(14)軟著登字第015996號,國小數學豎式平台 V1.0
(15)軟著登字第005497號,東師理想校園網路管理系統[簡稱:校園網路管理系統]V1.0
(16)軟著登字第0012538 號,東師理想信息化教育平台 [簡稱:信息化教育平台]V1.0
(17)軟著登字第 005496號 , 東師理想遠程網路教育系統 [簡稱:遠程網路教育系統]V1.0
鑑定成果
1、無編碼學科教學動畫生成平台,吉林省科技發展計畫,吉林省科技廳,20082、中國小學科教學動畫製作工具軟體,國家科技創新項目,科技部,2006
3、教學資源管理系統,國家電子基金項目,國家信息產業部,2005
4、信息化教育平台,國家電子基金項目,國家信息產業部,2005
5、教育資源配送系統,國家科技創新項目,2004
6、地球物理勘探套用開發平台項目,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科技部,2003
7、多媒體作業系統,國家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教育部,2005
8、作業考試系統,吉林省科技創新項目,吉林省科技廳,2005
9、基於internet的教育資源管理系統,吉林省科技發展計畫重大項目,吉林省科技廳,2005
10、中國小信息教育平台,吉林省科技發展計畫項目,吉林省科技廳,2004
11、中學物理教學平台,長春市特快列車重點項目,長春市科技局,2005
1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套用方法體系研究”,中央電教館 “十一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中央電教館,2006
13、“世界史綱多媒體教學軟體”,國家95重點攻關項目,教育部,1999年
14、“地質圖形識別方法研究”,博士後基金課題,教育部,1998
獲獎信息
1、科研獲獎:(1)中國小信息化教育平台套用與推廣,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2
(2)基於internet的教育資源管理系統,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6
(3)信息化教育平台,國家重點新產品,2003
(4)多媒體作業系統,國家重點新產品,2004
(5)基於internet的教育資源管理系統,國家重點新產品,2006
(6)信息化教育平台及素材庫,東北地區高校優秀教學軟體一等獎,2001
(7)世界史綱多媒體教學軟體,首屆全國網路課程與多媒體課件大獎賽三等獎,2000
(8)中國小信息化教育平台,吉林省優秀軟體產品證書,2002年
(9)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4年
2、教學獲獎:
(1)世界通史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研究與實踐,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1
(2)世界通史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研究與實踐,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
(3)能力型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2005
(4)能力型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東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
3、其他獲獎情況:
(1)2005年8月,獲得由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2004年1月,被國家人事部、國家信息產業部授予“全國信息產業系統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3)2006年8月,被國家信息產業部評為信息產業科技創新先進工作者
(4)2006年2月,被中國信息協會評為“中國信息化百名學術與管理帶頭人”
(5)2005年4月,被吉林省人事廳評為吉林省第一批拔尖人才第三層次人選
(6)2006年5月,被長春市委、市政府評為“長春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7)2002年4月,被評為長春市第五屆“十大傑出青年”
(8)2003年9月,被長春市人民政府授予“優秀留學回國創業人員”稱號
(9)2003年12月,榮獲“2003長春十大IT傑出人物”榮譽稱號
(10)2001年3月,獲得首屆“長春青年科技創新優秀獎”
(11)2005年12月,被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評為“海外智力為國服務行動計畫”活動先進個人
(12)2005年2月,被長春市高新區授予“優秀技術創新帶頭人”榮譽稱號
(13)2001年8月,被授予長春高新區科技標兵榮譽稱號
(14)2002年1月,被長春高新區評為優秀技術創新帶頭人
(15)2006年4月,被長春市高新技術區授予智慧財產權工作先進個人
(16)2004年1月,被長春市高新區授予“優秀技術創新帶頭人”榮譽稱號
(17)2003年1月,被長春高新區評為優秀留學人員創業帶頭人
(18)2003年, 被中國經營報社評為“中國改革功勳”
(19) 2007年, 被國家人事部評為“新世紀千百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