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寧寧

鍾寧寧

鍾寧寧教授,廣東佛岡人,1984年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從事化石能源地球化學與環境地球化學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已22年余。他先後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長江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校任教,作為骨幹教師和學科學術帶頭人在地質資源與環境教育園地辛勤耕耘,在教書育人、學科專業建設、科學研究和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全面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受到各方面的稱讚。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鍾寧寧,廣東省佛岡縣人。1984年12月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0-1999年間,曾經數次赴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機構(CSIRO)研修。主要從事能源資源和環境地球化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主講本科生必修課程《環境學基礎》和研究生課程《化石能源與環境》、《油氣資源地球化學》。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0年來,參加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的歷次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石油天然氣領域)的研究工作。近年主持了“九五”國家科技攻關專題“中國煤系地層大中型氣田的研究”和國家“973”項目課題“中國典型疊合盆地碳酸鹽岩烴源岩生排烴機理與效率”的研究工作,2004年獲得國家科技部“973”項目先進個人稱號。合作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專著9部。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獎勵11餘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2項。

目前兼任《Inter.J.of Coal Geol.》編委、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油氣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及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石油學會有機地球化學學組成員等學術職務。石油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和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人選。1996年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主要論著

1. 鍾寧寧、秦 勇,1995,碳酸鹽岩有機岩石學(專著)。科學出版社

2. 王鐵冠、鍾寧寧、侯讀傑等,1995,低熟油氣形成機理與分布(專著)。石油工業出版社

3. 鍾寧寧、張枝煥,1998,石油地球化學進展(專著)。石油工業出版社

4. 戴金星、鍾寧寧、劉德漢,2000,中國煤成大中型氣田地質基礎和主控因素(專著)。石油工業出版社

5. 鍾寧寧、陳恭洋,2002,煤系氣油比分配控制因素及其與大中型氣田關係(專著)。石油工業出版社

所獲獎項

1. 1997,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獎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未熟油、煤成油形成的環境條件和機理的研究”,排名第七。

2. 1997,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獲獎項目: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專題“低熟油氣形成機理與分布規律”,排名第二。

3. 1996,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獎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煤成油形成環境與成烴機理”,排名第六。

4. 1990,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項目:“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專題“烴源岩的地球化學及演化特徵”,排名第二。

5. 1991,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生物標誌物地球化學研究”,排名第二,

6. 1993,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甲類)二等獎。獲獎項目:自選科研課題“化石燃料生物標誌物與有機顯微組分剖析研究”,排名第二。

7. 1996,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項目:“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專題“低熟油形成機理與分布規律”,排名第二。

8. 2000,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技術創新獎,二等獎。獲獎項目:“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專題“中國煤系地層大中型氣田的研究”,排名第二。

9. 1994,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獲獎項目: “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專題“板橋地區烴源岩有機顯微組分特徵、成烴機制與評價”,排名第二。

10. 1996,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獲獎項目:“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專題“海相碳酸鹽岩有機顯微組分特徵、成因、演化及其與油氣關係”,排名第一。

學術特色

以學生為本,教書育人

鍾寧寧早在1994年就已晉升為教授,並擔任研究生導師多年,但目前仍堅持在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同時,擔任本科生導師和班主任工作。在各項工作中始終把學生工作放在首位,既做到傳道授業,更注重“解惑”,經常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並在經濟上資助貧困學生。從教以來,主講過本科生《環境學基礎》和研究生《煤田地質學》、《有機岩石學》、《化石能源與環境》和《油氣資源地球化學》等課程,其中《環境學基礎》是目前學校立項建設的重點課程。教學工作中,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探索適應學生髮展的教學方法,主持和參與了多項校級和北京市的大學生和研究生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取得很好效果。2002被評為“校級勞動模範”。

發展學科特色和拓展學科新領域

作為學校地球化學和環境科學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從國家石油工業對人才和科學研究的需求出發,他結合學校和學科的自身特點出發進行學科建設,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先後建設了“地球化學”碩士點(1997)、“環境科學”碩士點(1999)和“地球化學”博士點(2003),並於2002年創辦了環境科學本科專業。

近年,學科在鍾寧寧同志帶領下,努力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拓展學科新領域,關注煤、油、氣等化石燃料勘探開發和利用過程產生的各種地球化學問題。進一步了發展學科的“化石燃料地球化學”和“環境地球化學”研究方向,著重於研究化石燃料成因機理、資源潛力和分布規律等基礎和套用基礎問題,以檢測地質體中各種有機地球化學和有機岩石學信息為特色,不僅能夠綜合運用各種地球化學信息確定化石燃料成因、勘探潛力、方向和目標,而且還能夠綜合運用各種地球化學信息分析化石能源勘探、開發、加工與利用過程對大氣、水、土壤環境的影響,為環境評價以及污染控制服務。

地球化學已成為了我校地質學科的的特色之一,尤其在油氣地球化學和有機岩石學等領域的學術水平得到國內外同行所認可。

承擔多項科研課題,取得較顯著成果

鍾寧寧努力圍繞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需求,參與國家層面的科研項目,開展有機地球化學的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從事科教工作以來,承擔和參加國家級及其它科研課題30餘項。參加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的歷次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石油天然氣領域)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八五”國家科技攻關專題“低熟油形成機理與分布規律”和“九五”國家科技攻關專題“中國煤系地層大中型氣田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在未熟-低熟油氣、煤成烴和碳酸鹽岩有機岩石學等領域做了較多研究工作。與合作者一道首創用有機顯微組分組成分析和生物標誌物剖析緊密結合的方法研究非常規油氣成因及資源分布規律,為查明我國低熟油氣成因及資源分布規律,揭示煤成大中型氣田形成的地質基礎與主控因素作出了貢獻。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次,省部級科研成果一等獎2次、二等獎6次。

最近完成的“973”項目課題“中國典型疊合盆地碳酸鹽岩烴源岩生排烴機理與效率”中,針對我國疊合盆地碳酸鹽層系沉積時代早、有機質豐度低、成熟度普遍偏高和歷經複雜構造運動的特點,在碳酸鹽岩吸附氣體模型、催化生烴效應、排烴動力機制及條件、二次生烴的化學動力學定量描述等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的基礎之上,首次基於大規模實驗和數值模擬理論分析,建立了碳酸鹽岩油、氣源岩分級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它不僅為我國疊合盆地的油氣資源評價與預測奠定了可靠的理論基礎,而且提供了資源量計算的必需指標。該指標體系在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大股份公司新一輪的油氣資源評價中得到套用,並成為由國土資源部和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全國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的新標準。2004年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先進個人”稱號。

建設一流實驗室,全心全意為教學和科研服務

鍾寧寧長期致力於實驗室建設,注重結合學科實際形成技術創新能力。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在煤成烴和低熟油氣地球化學研究課題中,借鑑煤岩學的研究的方法與手段,倡導和建立了烴源岩全岩有機顯微組定量分析方法。該方法用於烴源岩評價在油田得到推廣套用,並於1999年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行業標準(SY/T 6414-1999)。

他負責地球化學與環境科學實驗室的建設,該實驗室不僅管理規範,分析測試水平一流,服務教學與科研取得出色的成績,既是研究生從事創新性研究的實驗平台,又是環境科學專業大學生基本技能培養和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基地,並且是學校唯一通過國家計量認證的實驗室,多次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表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