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大湖

鍾大湖

鍾大湖(1917-2003),畲族,福建省福鼎市店下鎮阮洋村漁井自然村人。1933年參加革命,1934年春加入赤衛隊,1935年5月編入閩東紅軍,193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3年離職休養。2003年6月18日因病在福州逝世,享年87歲。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閩東紅軍獨立師戰士、班長、排長,轉戰閩東、浙南邊區。1936年調閩東北特委機關,歷任警衛隊隊長,崇(安)浦(城)游擊隊指導員。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堅持南方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所在部隊編入新四軍北上抗日,任新四軍五團二營四連指導員,參加新四軍教導總隊學習後,先後擔任三支隊特務連指導員,五團三營九連指導員。1939年隨新四軍挺進團北渡長江開闢淮南抗日根據地,歷任合和獨立團黨總支書記、桐西大隊教導員、桐潛懷工委書記、沿江團二營教導員等職,參加了繁昌保衛戰、烏龜山激戰、收復紅楊樹等著名戰鬥。1945年奉命組建新四軍皖西大隊,任大隊長,領導了開闢皖西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解放戰爭初期任皖西支隊司令員,率部堅持皖西敵後鬥爭。1947年9月率皖西支隊在大別山迎接劉鄧大軍南下,此後歷任皖西軍區二分區、桐城分區、安慶分區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調南京軍政大學參加學習,此後歷任福建省軍區南平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閩侯軍分區司令員,晉江軍分區司令員,福安軍分區政委,中共福安地委常委、書記處書記,福安軍分區政委兼福安地委副書記,南平軍分區政委,建陽地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軍區副政委、福建省軍區顧問等職。

是全國第三屆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福建省第二、四、五屆人大代表、常委,省民委顧問。

堅持敵後

《雙十協定》達成後,中共中央命令新四軍從長江沿岸的幾個地區撤退到蘇北、山東解放區集中。1945年10月2日,華中局致電新四軍七師和皖江區黨委領導人,指示:“由沿江支隊抽調對大別山區熟悉的3個主力連,留皖中地區活動。將來萬一情勢嚴重,亦可依靠巢湖、沿江及大別山為根據地,作分散游擊活動。皖南與皖中堅持部隊,應配備較高黨政軍幹部,並留一電台,能經常保持與主力部隊聯繫”。根據華中局的指示,皖江區黨委和七師即決定白湖中心縣委書記桂林棲留在皖中,領導皖中地區的敵後鬥爭;同時決定新四軍七師沿江支隊沿江團二營教導員鍾大湖與桂林棲會合,帶領皖中的留守部隊開展敵後鬥爭。

桂林棲、鍾大湖的兩支隊伍會合後,在無為大孔家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沈博、朱振中等。會議決定將留下堅持鬥爭的部隊合編為皖西大隊,桂林棲任政委,鍾大湖任大隊長,沈博任教導員,朱振中任副大隊長。

隨著皖江地區形勢日益緊張,國民黨反動派控制了多數城市,沿著主要交通幹線向皖江游擊區逼進,皖西大隊領導決定立即撤出大孔家,避敵鋒芒,保存實力,先向巢湖姥山一帶轉移,後向廬江縣藕塘上岸西行,沿著廬、桐、舒邊境前進。10月中旬,皖西大隊到達桐潛舒交界山區的西嶺,同先期回大別山的張偉群、楊震游擊隊會合。

兩支部隊會合後,桂林棲、張偉群、鍾大湖等主要領導人在潛山後沖大虎叉召開了連以上幹部會議,決定將兩支共400餘人的武裝合併,番號仍為皖西大隊。同時,決定成立中共皖西工委(亦稱大別山地委),桂林棲任書記,張偉群任副書記,鍾大湖、沈博、朱振中為委員。會議還進一步研究了鬥爭任務和鬥爭方式,明確以桐潛交界的蔣鐵、後沖、水貴、螺絲嶺一帶為中心,向周圍發展。

1946年4月,華中分局曾指示將皖西大隊改建為皖西支隊,由於部隊處境困難,改建工作未能進行。10月,在華中分局匯報工作的桂林棲派張國平同楊震一道回皖西,將華中分局指示改皖西大隊為皖西支隊的決定轉告工委領導人張偉群、鍾大湖。張偉群、鍾大湖即整編部隊,成立皖西支隊,支隊長(亦稱司令)由鍾大湖擔任,政委、副政委分別由桂林棲、張偉群擔任。

1946年10月至1947年3月,由於皖西工委和皖西支隊執行了正確的政策和作戰方針,支隊常打勝仗。

1947年5月,鄂西北軍區副司令員劉昌毅率領所屬一、二支隊由鄂西北突圍來大別山區,在潛山黃泥白崖寨、槎水畈與皖西支隊會師。會師後,皖西工委決定將皖西支隊的第一大隊編入劉昌毅部的第二支隊,原屬皖西支隊的第二、三大隊編入第一支隊,對外號稱皖西人民自衛軍,由劉昌毅擔任司令員,桂林棲擔任政治委員,副政委張偉群、胥治中。

1947年11月,皖西工委、皖西支隊主要負責人在劉家畈參加高幹會議,皖西工委、皖西支隊歷史使命結束。會議做出決定:成立皖西區黨委、皖西軍區和皖西行署。分別在皖西區黨委、軍區、行署之下設立皖西一、二、三3個地委、3個軍分區和3個專員公署。 鍾大湖任二分區副司令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