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小凌河

小凌河屬山溪性河流,上、中游多荒山丘陵而且植被很差,水土流失嚴重。小凌河有許多支流,大雨時眾水猛集,極易泛濫。小凌河封凍期約80天。冰厚時可人行。 有良圖溝河、女兒河等支流。上中段河床多砂卵石,河水清澈。納女兒河後,河水暴漲。下段形成廣闊扇地。建有水庫3座及水源地多處。在錦州市內小凌河上建有四座大橋:1、小凌河西大橋。2、小凌河市府大橋。3、小凌河南大橋。4、小凌河百股大橋。

錦州小凌河簡介

小凌河古名“唐就水”。遼稱“小靈河”,元代改“靈”為“凌”,簡稱“凌川”。明代稱錦州附近的河段為“錦水”或“錦川”,是流經錦州市區的唯一河流。

小凌河走向信息

小凌河的源頭在建昌東北境樓子山(海拔645.9米)東麓,北流轉東入朝陽縣,又東流入錦縣境內,經雜木林子之南、金沙鍋之北,左受老虎關河。又經班吉塔之南、錫匠溝之北,左受北小河。又東經龔家溝北、金家嶺南,北流轉東,經廖家屯南,左受田家屯水。東南而東,經大牛屯北,至戴網戶屯東南,左受氂牛河。
又東至墩台山西側,轉向南流,經小齊屯之西,南流入太和區境內。又西南流,經四方台西北,轉向東南,經王胡台、白三家東北,抵姜家屯東山,被阻而左,沿山腳流向東北,至懶漢山南麓,受阻東折,流入錦州盆地。入口處南北二山夾河對峙,是興建水庫的良好壩址。
河又東流,經羅台子之南,又轉向東南,至化工一廠之北,被阻於礫岩殘丘,水流轉北,又東流至錦州城郊,左受二朗洞水。又轉東南穿過鐵路橋南流,河中土壩攔水為湖,河又南流穿過西大橋,經太和街和水文站東側,至和樂里東南角,右受小壩溝水。又轉向東,迴繞於古城南側,又東流,經南大橋,又蓄水為湖。又東流,水流趨左,因受堤阻又轉向右,右岸有女兒河來會。又轉向東北,左受石橋子水。又東北而東,經大八家子、西百官屯之南,左受百股河。又東至紫荊山下,轉向東南,流出錦州盆地。河出山口,流入平原,左出灌渠流向東南,河又南流右轉,繞望海山東麓,蜿蜒而南,經臥龍山門家窩棚之西,小邊外之東,右出灌渠流向西南。河又東流經高山堡之北,東南流至螞蟻屯東,左受乾溝子之水。
又東南抵堤,轉向西南分成兩支。右支初向西北,繼而又轉向西南,經娘娘宮、潘屯等地東南,右受百水壕河。至邰屯鹽場之南,右受泉眼溝水。又西南,右受鞍子山水。而後,南流入海。右支下游原很深闊,台子屯、龍王廟(鹽場)以南一段舊名為馬蹄溝,俗稱東海口,其東北的北凌(原名北碼頭)等地原來都可泊船。清末民初商務甚盛,後因河淤海退,航道日淺遂不通航,現已乾涸。左支曲流而南,經集中屯、何屯之西,在南凌(硝鹽鍋)東南、錦州綏豐鹽場之西,南流入海。河深水旺,現為主流。

小凌河全貌信息

小凌河全長206公里,錦朝邊界段長5公里,錦州市境內段長88公里,凌海境內段長59公里,太和區內段長25公里。 河流域面積5 47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98億立方米/年,年最小流量為0.55億噸。它接納了錦州市城市區域的全部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小凌河地表水是沿岸地下水的補給源之一。凌河水滋潤著錦州一方故土,養育了錦州一方生靈。凌河水給錦州人帶來了無限歡笑和快樂,是當地人的“母親河”!

其他相關信息

小凌河南大橋東西的北岸建有凌河公園,是人們消閒娛樂、鍛鍊身體的好去處,也是錦州最靚麗的一道風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