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簡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三字經》這樣一本小冊子所以能夠被歷代人們奉為經典而不斷流傳,一定具有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錢文忠先生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解讀這部傳統啟蒙經典呢?在看似簡單易懂的字句背後都包含著什麼樣的深意?而對於今天的人們,《三字經》還有著什麼樣的啟發意義呢?
分集劇情
第1集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講述了古代啟蒙教材《三字經》,詳細講解了《三字經》中的人性論,書中雖然簡潔但是具有深刻的含義。
第2集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本期節目主要講述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當父親或教師有錯誤時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如何正確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觀點。講述了孟母是如何教育孟子的,還講述了竇燕山的五個兒子為什麼都能考中科舉,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儒家思想除了強調父親的尊嚴,更講究師道尊嚴,維護教師的絕對權威。尊崇教師體現的是對教育的重視。
第3集在現代中國社會,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都望子成龍,對孩子寵愛備至,但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對我們現代人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期節目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繼續為我們解讀三字經,通過借鑑古人教育孩子的經驗,啟發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讓孩子把學習變成自覺、自願的行為。
第4集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繼續講述三字經的內涵。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孔融讓梨的故事之所以傳誦千百年,正是因為它所提倡的孝道和悌道。本期節目講述了這種“首孝弟,次見聞”的傳統教育方式和今天的社會的融合方式,講述了父母在教育、培養孩子的方法。
第5集本期嘉賓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解讀了中國古代啟蒙教材《三字經》中的科學知識和人文思想,“三”這個數字的文化含義,《三字經》所倡導的君臣父子和夫妻的關係和傳統思想。
第6集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做客本期節目,解讀了中國古代啟蒙教材《三字經》中的科學知識和人文思想,“四”這個字的文化含義,以及《三字經》中對世界的看法與觀點。
第7集儒家文化認為要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才能做一個有知識的人,所以《三字經》先教孩子們應該怎樣為人處世,然後再教孩子們讀書。本期節目就介紹古人和現代人讀書的不同以及古代國小的課程。
第8集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講了《三字經》當中十種恰當的交往處理方式,父子、夫妻、兄長、君臣、朋友之間該如何相處,孟子對君臣關係的理解,古代人讀書與現代人不同的地方,還講了訓詁和句讀的學問。
第9集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做客本期節目,為我們解讀《三字經》。介紹《論語》中的訓詁和句讀的學問,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再現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
第10集 孝經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解讀《三字經》的第10集《孝經》,在中國歷史上,推崇《孝經》者大有人在,而反對者也同樣不在少數。因為六經有的時候也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在感悟哲理、汲取精華的同時警惕這些不良影響。
第11集本期嘉賓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講述了學習《孝經》的好處和負面影響,統治者為什麼都弘揚孝經,如何正確理解六經。
第12集介紹了《禮記》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經典,很多中國人雖然沒有讀過這部書,但由於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在有意無意地使用著書中的辭彙和成語。這些被我們司空見慣的成語都來源於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詩經》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基因,不僅語言凝練優美,而且記載了周朝諸侯國所發生的許多故事。
第13集《禮記》和《詩經》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經典,也許很多人沒有讀過這兩部書,但書中的許多成語和辭彙,卻被我們經常地使用著。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意思就是,不學《詩經》,就不會說話。本期節目講述《詩經》中的風、雅、頌的分類。《詩經》中的詩歌,不僅語言凝練優美,而且記載了周朝諸侯國所發生的許多故事。
第14集《三字經》的作者在諸子百家中只選取了五個人,而尤為重視的是楊雄和文中子,但是後人對於他們二人的了解又是很少,他們的思想對後人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楊雄被朱熹的一句話而抹殺。歷史上的人對於他也是褒貶不一,但是他們的作品奠定了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
第15集“三字經”是儒家思想的啟蒙教材。而儒道墨法名,五家是諸子裡面最重要的。墨家與儒家在當時好多思想都是針鋒相對的。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他們的學說裡面有很多早期的邏輯思想是非常可貴的遺產。
第16集由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為我們解讀了《三字經》,《三字經》告訴我們讀書求學必須遵守次第,要先通讀儒家的經典之後,方可涉獵諸子百家的內容。接下來,《三字經》就向我們推薦了諸子中五位重要的人物,他們分別是荀子、楊雄、文中子、老子和莊子。荀子是繼孔孟之後的又一位儒家大師級人物。楊雄在今天雖然不為大多數人所知,但在當時他卻享有盛譽。文中子本名王通,潛心研究孔子思想,主張振興儒學。
第17集三皇五帝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今天介紹的是堯和舜,千百年來,堯將皇位傳給了舜讓人們頗感驚奇。堯是治國平天下的君主楷模,堯的時代,天下安寧,舜經過重重考驗,通過了堯的考驗,他採用了重新修訂立法、祭祀、對諸侯進行重新管理等等政治活動,對後人影響很深。
第18集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三字經》以凝鍊的語言,記載了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關於中華民族的起源有許多神話傳說,比如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等等。讀歷史時,要掌握一套能夠判斷善惡是非的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把讀史轉換成為一種有益的活動,而不僅僅是隔行看熱鬧。《三字經》中的歷史,是從被稱為三皇的伏羲,神農和黃帝講起的。錢先生認為:我們因為認可一個共同的人類起源的歷史,我們才是一個民族。
第19集三皇五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三字經》接下來向我們介紹三皇五帝中的其中兩位――堯和舜。千百年來歲月更迭,但是堯和舜這兩位上古時代的聖王,卻一直留在華夏民族的記憶中。現在人們常常用“堯天舜日”來比喻太平盛世。用堯舜之治來作為後世德政的典範。堯的出生神異,其母夢到赤龍而懷孕產子。千百年來,凡屬史籍經典、民間傳說,對堯無不頌揚。堯既是倫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典範,又是治國平天下的君主楷模。堯的時代,天下安寧、政治清明、世風祥和,協和萬邦,整個華夏民族一片太平盛世。他非常禮賢下士,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尊重人才、禮賢下士的故事,而最為中國傳統所稱道的,是堯選擇了傳賢不傳子。
第20集周武王,始伐紂。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說。商紂王昏庸無道,激起了各諸侯國的不滿,而這時在西北有一個小國農業發達、民風淳樸、國君仁愛、兄弟相讓的小國漸漸崛起,這就是周國。周文王不僅以仁愛治國,而且廣招天下賢士,他給後世留下來的最珍貴的財富就是傑出的人才和仁義的名聲,這些人才當中最有名的有兩個――周公旦和姜太公。周王朝建立起來以後,也發生過許多重大的事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元前841年,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鼎鼎著名的共和元年。我們今天的國號還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這兩個字最早就源於公元前841年的這個年號。“共和”的本意是,由一些大臣共同執政,求得一種和諧與和平。
第21集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在《三字經》通俗簡明的語言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這裡短短的十二個字,講述了一個朝代六百年的盛衰興亡。湯為人寬厚仁愛,擅長於在人群當中識拔人才。賢明的商湯成功建立了商朝,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殷商文化。然而歷史卻驚人地相似,五百多年後,商朝出現了一個和夏桀一樣的暴君紂王,對於商紂和夏桀的相似之處,以及商紂王的功過是非,錢文忠教授給出了自己的解讀。在三千多年前,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殷商文化,也創立了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在當時,兩河流域的巴比倫王國正在興起,古希臘的邁錫尼的文明也在崛起,殷商文化與這些西方文明交相輝映,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第22集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在上一集節目中,錢文忠教授已經為我們介紹了春秋五霸中的前兩位,齊桓公、宋襄公。那么,其他的三位霸主,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他們都有哪些精彩的人生經歷?晉文公重耳經歷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活,顛沛流離、寄人籬下、背井離鄉、但是他最終得到了鍛鍊,堅定了他復國圖霸的心志。秦穆公不僅是晉文公的岳父,而且也是在他的幫助下,晉文公才當上了晉國國君。秦穆公身為一代霸主,他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招賢納士、任人唯賢,對於人才總是倍加愛惜。
第23集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講解三字經里講到的周朝滅亡的事件,並介紹了周朝五霸七雄的故事。
第24集本期介紹了秦朝在剛剛建立十幾年的時候,就已經走到了盡頭。人們不堪暴政各地義軍風起雲湧,最終推翻了秦朝。為了爭奪天下,兩支友軍很快就變成了敵人,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終於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漢朝建立後,仍有不少人不肯向劉邦俯首稱臣,其中還演繹出了悲壯剛烈的一幕,至今震撼人心。
第25集“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一個曾曾經得到皇室器重,得到天下百姓讚譽的聖人,卻原來是盜取漢時江山的竊賊,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騙人騙的那么精,又是誰搶回了被奪走的劉家天下,而大漢王朝最終又是如何消失的,本期節目請到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解讀《三字經》。
第26集本期介紹了中國的漢末出現了魏吳蜀三國的戰爭,在三字經中把這場戰爭稱為爭漢鼎。最後魏國司馬炎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晉朝。晉朝又被分為兩晉,形成南北朝分裂的格局,隨後出現宋齊梁陳這四個朝代。
第27集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漢朝建立後,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國力逐漸恢復,又經過漢武帝的開疆拓土、強力治國,漢朝走向鼎盛。但在繁榮的背後,朝廷卻危機四伏。王莽本是一個曾經得到皇室器重、得到天下百姓讚譽的“聖人”,卻原來是扼殺漢朝江山的偽君子。而在西漢滅亡不久,劉秀使得漢室得以恢復,史稱“東漢”。在節目中,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還講述了大漢王朝最終走向滅亡的過程。
第28集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南北朝時期,中國長期混亂的局面、使中國又回到了統一的和平年代。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隋朝的歷時非常短暫,前後只經歷了兩朝皇帝,一個是隋文帝,一個是隋煬帝。隋朝的建立,結束了中國長期混亂的局面,使中國又回到了和平年代。隋文帝在位期間,政治安定,民生富庶,史稱“開皇之治”。
第29集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西晉滅亡,東晉退守長江以南,中國再次南北分裂,進入了歷史上的南北朝時代。南朝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但這四個政權都是短命的,全加起來才一百多年。那么北朝的情況如何,五胡十六國的混戰之後,鮮卑族統一了黃河流域,建立了北魏。但是《三字經》中為什麼稱北魏,為北元魏,這個元字,包含了一個什麼重要的歷史事件,北魏後來是怎么分裂成北周,和北齊的,晚唐詩人李商隱,有一首詩就叫《北齊》,“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那么詩中的小憐是誰,而玉體橫陳,又包含著一個什麼樣的典故。
第30集本期介紹了《三字經》中的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意思是說唐太宗李世民奪取皇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而唐太宗李世民最為後人稱讚的,就是他能夠善於納諫。李世民清醒地認識到皇帝掌握著絕對的權力,很容易獨斷專行,要想政治清明,必須能夠聽得進不同的意見。而唐太宗的宰相魏徵,就是以勇於進諫而名垂青史的。
第31集本期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解讀三字經中唐朝開國歷史:唐高祖李淵與隋煬帝屬於親戚關係並獲得了隋文帝的信任,在後來遭到隋煬帝猜忌後起兵造反建立大唐,而他的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為爭奪皇位開始了激烈的鬥爭,最後李世民策劃了宣武門事變,殺害了他的兩位兄弟奪取了唐朝的皇位。
第32集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唐太宗李世民奪取皇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而唐太宗李世民最為後人稱讚的,就是他能夠善於納諫。李世民清醒地認識到: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皇帝掌握著絕對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很容易獨斷專行,要想政治清明,必須能夠聽得進不同的意見。而唐太宗的宰相魏徵,就是以勇於進諫而名垂青史的。
第33集本期介紹了《三字經》中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唐玄宗早年勵精圖治,創造了唐朝歷史上的第二個盛世,唐玄宗晚年對楊貴妃的過度寵愛,造成了外戚專權,朝綱混亂,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這正是唐朝由盛至衰的轉折點,歷時三百載的唐朝,終於在農民起義的戰爭中,滅亡了。而在唐朝之後的五代王朝都十分短暫。
第34集本期節目解讀了《三字經》當中的至元興、金緒歇、有宋世、一同滅、並中國、兼戎翟。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通過三字經的這段文字,介紹了蒙古族統一中國、建立元朝的歷史。
第35集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周王朝的將軍趙匡胤接受了所謂的禪讓,當上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取得了基本的統一。然而,皇帝趙匡胤卻更加憂心忡忡,那么,他最大的擔心是什麼?為什麼說他的死是一個歷史疑案?那么,又是什麼人推翻了北宋的政權?而南宋君臣之間又為什麼會製造出一樁千古冤案呢?請聽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為大家講解炎宋興 受周禪 十八傳 南北混的歷史故事。
第36集本期節目講述朱元璋當上皇帝取得統治地位以後,採取非常嚴厲的方式統治自己的王朝,對待大臣更是不信任,設立了專門的特務機構,隨時隨地的監視國家大臣,嚴密的監視大臣的一舉一動,而且還親子管理錦衣衛,頒布了各種殘酷的刑法。由於他自身的經歷,他有很大的自卑心理,所以他有很多的忌諱,特別是在一些稱謂上,如果有人說出了他不喜歡的字,就會惹來殺身之禍。後來朱棣從自己的侄子那裡奪取了政權,他大力發展國家的藏書,並且組織編輯了《永樂大典》,這對於保衛中國的傳統文化居功甚偉。
第37集朱元璋從小孤苦伶仃,嘗盡了世間炎涼,由朱元璋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所不同的是劉邦是布衣登帝位,而朱元璋是和尚做皇帝。《三字經》對於明太祖朱元璋的描述,特彆強調了三個字“久親師”,說明朱元璋長期親率軍隊作戰。朱元璋痛恨貪官污吏,他設定了一項剝皮實草的政策來懲治這些貪官污吏。
第38集本期節目講述朱元璋當上皇帝取得統治地位以後,採取非常嚴厲的方式統治自己的王朝,對待大臣更是不信任,設立了專門的特務機構,隨時隨地的監視國家大臣,嚴密的監視大臣的一舉一動,而且還親子管理錦衣衛,頒布了各種殘酷的刑法。由於他自身的經歷,他有很大的自卑心理,所以他有很多的忌諱,特別是在一些稱謂上,如果有人說出了他不喜歡的字,就會惹來殺身之禍。後來朱棣從自己的侄子那裡奪取了政權,他大力發展國家的藏書,並且組織編輯了《永樂大典》,這對於保衛中國的傳統文化居功甚偉。
第39集《三字經》在講完了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之後,結束了中國歷史這一部分。迨崇禎,煤山逝。《三字經》告訴我們,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是在煤山自縊身亡的。縱觀歷史,凡亡國之君,不是昏庸無能,就是荒淫無度。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本期為您解讀崇禎是一個怎樣的皇帝,以及他為何會成為亡國之君。《三字經》在講完歷史之後,緊接著又強調了讀史的重要意義,錢文忠教授告訴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學習歷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歷史。
第40集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三字經》作為一部蒙學經典,在梳理完中國歷史之後,開始進入最後一個部分。通過介紹一些具體生動的,古人勤學的故事,來告訴人們作為一個求學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學習態度,遵循什麼樣的學習方法。而這其中就提到了孔子拜項橐為師的故事,孔子被譽為至聖先師,學有大成,後世都尊稱他為“孔聖人”,而《三字經》中所提到的這個項橐,只不過是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孔子卻拜其為師。
第41集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介紹了《三字經》中懸樑刺股、囊螢映雪等勵志故事,提醒人們學習的重要性,但他並不提倡現代人利用毀傷自己身體的方法表示勤奮。
第42集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介紹了著名詩人蘇軾的父親蘇老泉到27歲才開始讀書;梁灝82歲中狀元;七、八歲就才華橫溢的瑩和泌;才華卓越但命運坎坷一生三嫁的蔡文姬等人物的事跡。
第43集本期節目介紹了一個歷史上才華不亞於蔡文姬的另一位才女謝道韞。還有一位聰明絕頂七歲就做官的唐朝神童劉晏。韋賢久居相位,退休時皇帝又賞賜他百斤黃金,但韋賢清楚地認識到,如果他把這些財富留給子孫享用,金山銀山也有吃光花完的那一天,所以他只是用這些錢,為子孫創造了更好的學習條件,讓子孫獲得了更多的知識,這才有了後來父子丞相的美談。也因此留下了:遺子黃金滿贏,不如教子一經的顏語。節目到此《三字經》就要結束了。錢文忠教授認為,《三字經》可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講教育的必要性,和應該學習的內容,第二部分講了中國幾千的文明史,第三部分以眾多勤學的例子,強調了努力學習的重要意義。
第44集 為何要講《三字經》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解讀《三字經》之後,引起了各界不同的反響。本期百家講壇特別邀請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介紹《三字經》的文化價值,為何要講《三字經》,以及《三字經》在當今社會的用處。
以上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