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大昕(1728~1804)

錢大昕(1728~1804)

"認為中古輕唇音聲紐在先秦一律讀作重唇。 認為中古知、徹、澄聲紐

錢大昕(1728~1804)

正文

錢大昕(1728~1804)中國清代史學家、考據學家。字曉征,號辛楣,又號竹汀,嘉定(今上海嘉定)人。乾隆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講學士,山東、浙江等地鄉試主考官,廣東學政。參與編纂《大清一統志》、《續文獻通考》、《續通志》。主講於江南諸學院。對西北地理、元史、年代譜牒、金石銘文等均有研究;於音韻、訓詁更有許多創見。主要著作有《二十二史考異》、《潛研堂文集》、《十駕齋養新錄》、《元史氏族表》、《潛研堂金石文跋尾》等。在音韻學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對古紐的考證。在錢大昕以前,研究古音的人,只注意古韻。最先注意到古紐問題的就是錢大昕。關於古紐問題,他提出 4點:①古無輕唇音。認為中古輕唇音聲紐在先秦一律讀作重唇。②古無舌上音。認為中古知、徹、澄聲紐,在先秦屬於端、透、定聲紐。③古人多舌音。認為中古照、穿、神等聲紐(所舉例字都是三等字),在先秦也屬於端、透、定聲紐。④古影、喻、曉、匣雙聲。認為中古喉音4個聲紐在先秦基本屬於同一類聲紐。這4點都很有道理,特別是前兩點,得到了後來學者的普遍承認。錢大昕沒有關於音韻學的專著,對音韻學的一些論述收錄在《十駕齋養新錄》卷五和《潛研堂文集》卷十五。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