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至2007年底止,全村有10個農業社,493戶 ,總人口198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5人,勞動力750個,其中男勞動力385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千分之七點二。
地理位置
鋪埡村東挽雲台鎮老官廟街道﹑與 石城村相鄰,西依雲台鎮 碗山村,南靠雲台鎮鞍山村﹑原荔枝鄉的大運村—楊柳村,北鄰滔滔通江(河)。平(昌)鎮(龍)主幹線油路橫穿村原1﹑2﹑3﹑8﹑10五個農業社;鋪(埡)紅(雲台)路背穿村原2﹑3﹑4﹑5﹑6﹑7六個農業社,直通青鳳﹑石埡﹑板廟;鋪埡至石城村的村道油路腹穿而過,經村原3﹑4﹑5﹑6﹑7五個農業社,直達圈兒田接鋪紅路。地形地勢呈南高北低三級梯形;海拔330--450米;東西長3.2公里,南北寬1.5公里,總面積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87畝;地屬小型平壩。
民生建設
鋪埡歷來以農業為主。由於境內水利條件差,旱災頻繁,全村人民大力興修水利,全村現有清理時降級水庫一座(老河溝水庫),山坪塘15口,微水池3個,總庫容11.828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1.2885萬立方米, 各項水利設施年蓄引提水量8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385.2畝,占全村總耕地面積的45.53%。
新聞連結
劉謙祥在鋪埡村調研
——指出既要解決失地農民的現實問題 ,更要關心他們的長遠生存 “老鄉,你好,家裡有幾口人,現在還有多少土地?”11月9日,一直牽掛著失地農民的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謙祥來到雲台鎮鋪埡村八社,與正在自己院壩里收拾豬草的農民杜光煥拉起了家常。
當他得知杜光煥一家5口人只有幾分土地時,不禁關切地問道:“你靠什麼維持一家的生活,以後還有什麼打算?”當他得知杜光煥一家的收入主要靠養殖和打工時,又詳細地問起每一項收入情況,並興致勃勃地來到豬圈看了杜光煥養的母豬和正在吃食地一窩小豬兒。當他得知杜光煥有兩個兒子都在讀重點大學時,不禁高興地夸道:“好啊,不簡單,有這么好的子女,不僅是你培養地結果,也是一家的福氣。”
村民們聽到縣委書記親自到農家院舍了解失地農民情況,不禁高興地說:“機會難得,快去看看,把自己想說的都說出來。”不一會兒,杜光煥的院壩里就聚集了20多人,他們中間既有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更有七十多歲的老大爺。忙得杜光煥急急忙忙的到鄰居家借凳子。
“我今天是專門來了解失地農民情況的,想看看你們的生存現狀,聽一下你們的意見和訴求,共同探討解決辦法,大家有什麼意見和想法都可以隨便說。”劉謙祥對聞訊趕來的所有民眾說道,並親切地把幾位年長的老人家拉到他的身邊坐下。
“電站修好了,政府能不能制定一些優惠政策,讓我們利用水面搞一些開發和養殖?”村民杜德凡說道。
“我家9口人,原有4畝7分土地,修電站和公路都占得差不多了,但補償費卻一直沒有兌現……”村民杜明倫反映。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氣氛熱烈親切。劉謙祥認真地聽,仔細地問,把每一個問題都一一地記在民情筆記本上。當72歲的老人杜元興顫巍巍地趕來反映他生活困難腳有疾病時,劉謙祥立即讓他在身邊坐下,並撩起褲腿關切地詢問和查看,還把隨行的縣民政局負責人叫來,囑咐一定要想辦法對老人給與幫助。當10社村民杜春平反映今年洪水過後,他家及附近幾套院子的地面和房屋都出現裂縫時,劉謙祥立即問道:“嚴不嚴重,有多少?一會兒你帶我去看看。”
通過2個多小時的座談了解,劉謙祥最後對在座的縣民政局、縣移民辦、雲台鎮負責人和村民們說道:既要解決失地農民的現實問題 更要關心他們的長遠生存。失地農民的生存發展是縣委、政府的重要責任,要列入重要議程;對整個庫區失地農民情況要進行一次專門詳細的普查,登記到戶,形成報告,由縣委、政府研究決策;與農民一道商量,多途徑、多渠道解決失地農民問題;要逐步解決淹沒和工程建設中的遺留問題;教育農民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走出封閉。
座談後,劉謙祥又來到鋪埡10社,一戶一戶地查看房屋和地面開裂情況,詢問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許多民眾感嘆地說:“共產黨的惠民政策好啊,共產黨的幹部也還是真心關心民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