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帶式麥克風

鋁帶式麥克風(Ribbon Microphone)是一種運用電磁感應原理的動態式麥克風,在磁鐵兩極間放入通常是鋁或杜拉鋁質料的帶狀金屬薄膜,此薄膜受聲音震動時,因電磁感應而生訊號。 由於英文的Ribbon一詞平時最常見的字義是絲帶,因此也常被譯成絲帶式麥克風,其實原文這裡的Ribbon並不是指絲帶,而只是代表帶狀物。

原理

鋁帶式麥克風是使用很薄的、通常是有皺紋或波浪的鋁質帶狀薄膜,置於磁鐵兩極之間,薄膜與磁力線平行,兩端固定於絕緣架上,以便取出感應的訊號。當薄膜隨聲波震動時,切割磁力線而產生電磁感應電流,此電流方向與磁場方向及聲波震動方向均垂直,可由鋁質帶狀薄膜兩端接出訊號。此訊號很小,也具有很低的阻抗。由於訊號太小,因此,麥克風內通常會內建一個變壓器,以便升高電壓後再輸出。

由於薄膜的正反兩面都可接受聲波震動,因此基本鋁帶式麥克風的方向性是雙指向性的(Bi-directional)。

歷史

最早的鋁帶式麥克風是在1920年代早期,由德國物理學家肖特基博士(Dr. Walter H. Schottky)與Erwin Gerlach博士共同發明的。他們同時也把這個電路反過來使用,發明了最早的鋁帶式揚聲器(Ribbon Loudspeaker)。

1920年代早期,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的Harry F. Olson博士開始進行鋁帶式麥克風的開發。1931年,RCA公司生產了鋁帶式麥克風的第一個商業產品:RCA PB-31型麥克風,是當時音響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頻率回響、聲音的清澈度與真實度明顯優於當時的電容式麥克風,成為麥克風的新基準,造成唱片錄音業與廣播業的重大革命。

幾個月之後,1932年推出了PB-31的後繼機型44A,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與高度的評價,隨後也陸續推出新的機型。

在一些1930-50年代重大的廣播演說的照片或影片中,經常可以看到這類鋁帶式麥克風的身影。

麥克風

麥克風(又稱 微音器話筒,正式的中文名是 傳聲器),譯自英文 microphone,是一種將聲音轉換成電子信號的換能器。

在麥克風規格中,都會列出阻抗值(單位為歐姆),在麥克風領域一般而言,低於600歐姆為低阻抗;介於600至10,000歐姆為中阻抗;高於10,000歐姆為高阻抗。例如像Shure SM58這支麥克風的阻抗值為300歐姆。一般麥克風的設計與實際使用上,所接的負載(放大器)輸入阻抗通常大於麥克風輸出阻抗而不作阻抗匹配,如果強要匹配會影響麥克風的頻率回響、造成失真,尤其是在較大音壓時。但某些動圈麥克風或鋁帶麥克風的設計上,有考慮或需要負載阻抗所提供的阻尼作用,此時則須搭配特定負載阻抗才有最佳效果。

電磁感應

電磁感應英語: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是指放在變化磁通量中的導體,會產生電動勢。此電動勢稱為 感應電動勢感生電動勢,若將此導體閉合成一迴路,則該電動勢會驅使電子流動,形成 感應電流感生電流)。

麥可·法拉第是一般被認定為於1831年發現了感應現象的人,雖然Francesco Zantedeschi在1829年的工作可能對此有所預見。法拉第發現產生在閉合迴路上的電動勢和通過任何該路徑所包圍的曲面的磁通量的變化率成正比,這意味著,當通過導體所包圍的曲面的磁通量變化時,電流會在任何閉合導體內流動。這適用於當磁場本身變化時或者導體運動於磁場時。電磁感應是發電機、感應馬達、變壓器和大部分其他電力設備的操作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