銥星系統
其使用的過程是:當地面上的用戶使用衛星手機打電話時,該區域上空的衛星會先確認使用者的賬號和位置,接著自動選擇最便宜也是最近的路徑傳送電話訊號。如果用戶是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地區,電話將直接由衛星層層轉達到目的地;如果是在一個地面行動電話系統(GSM或CDMA移動通信系統)的鄰近區域,則控制系統會使用地面移動通信系統的網路傳送電話訊號。
我們使用的GSM和CDMA地面移動通信系統只適於在人口密集的區域使用,對於復蓋地球大部分、人煙稀少的地區則根本無法使用。也就是說,銥星計畫的市場目標定位是需要在全球任何一個區域範圍內都能夠進行電話通信的移動客戶。
銥星觀測
銥星閃光,便是值得愛好者一觀的人造天體現象。
1997、1998年,美國銥星公司發射了幾十顆用於手機全球通訊的人造衛星,這些人造衛星就叫銥星。它們在700多千米的高空飛行,從地面觀看它們,都只是一些亮度5、6等的移動小點,一般情況下,裸眼(直接用肉眼而不經過望遠鏡)是不易看到它們的。然而,銥星都有三塊表面極其光亮的鋁天線,它們象鏡子,能將陽光反射到地面,在地面 形成幾千米寬的一條光帶。光帶掃過的地方,觀測者會看到銥星很快變亮,最亮時有可 能達-8至-9等,持續幾秒鐘後又很快變暗消失,同時可觀看到光點有緩
慢的、近似 南——北方向的移動,整個過程約十秒左右。由於銥星的數量多,因此觀看到銥星閃光 的機會是很多的,同一地點,幾乎每一、兩天,都有可能見到亮度超過0等的銥星閃光,亮度-7至-8等的也不罕見。同其它人造天體可觀看的時間一樣,銥星也只出現於 天快亮前或天黑後不久的夜空,深更半夜是見不到它們的。
銥星觀測的準備工作
要觀看銥星,可從網上得到所在觀測地點銥星閃光的預報,進入網頁後,建議您選擇輸入觀測地名的輸入方式,然後選擇國家、輸入地名(縣名、市名,大城也可輸入區名),選擇“銥星預報” (該網站還提供和平空間站、哈勃太空望遠鏡及其它人造天體的預報),以及預報的時間範圍(當天,或七天內),就可得到 一張預報表格,各欄依次為日期、(最亮時 的)時刻(地方時,而非世界時)、亮度、高度角、方位角、離最亮地點的距離、最亮 處的亮度、第幾號銥星。點擊“時刻”中的數字,還可出現有關說明和一小張示意地 圖。以上內容全部為英文,不過您不會英文也不要緊,只需藉助電腦中的翻譯軟體,是 不難明白各頁的意思的。點擊右上角的“TEXT”選項,還可得到下一個七天的預報數 據。只是由於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預報數據都有一些誤差,預報越遠,精度便越低。
觀測銥星的可行性
同其它天文觀測項目相比,觀測銥星閃光要容易得多,如:預報大體是準確的,所以觀看成功率極高;亮度高,城市等觀測條件欠佳的地方也可觀看;觀看一次銥星閃光所花 的時間很短;出現的頻率高,可觀看的機會多;幾乎不需儀器設備。因此,初學者、青少年,不需專人輔導即可進行銥星閃光觀測,這一天文觀測項目,可以在青少年學生中大面積推廣。
觀測銥星的要點
觀看銥星最大的難點是需了解地平坐標系,因為銥星閃光出現點是由地平坐標給出的。 在預報數據中,“方位”是以北點為起點,順時針方向計量的,即北為0°,東為 90°,南為180°,西為270°。對地平坐標不太熟練的觀測者,可事先在觀測地點,借 助指南針,練習一下確定方位的方法。至於高度,可用量角器自製一個簡單的“測高儀”,練習一下估計高度的方法。用裸眼作觀測,可監視的範圍很大,因此,對高度 角、方位角的確定,不需太高的精度。
網站提供的銥星出現的預報時刻,準確至秒,銥星閃光持續的時間,雖比流星出現的時 間長,也只有幾秒至十幾秒,所以觀測銥星閃光要有儘可能準確的時間服務。藉助地方 廣播電台、電視台來校準時鐘,可能會有一些誤差,最好藉助中央電台或電視台的時標 信號校準鐘錶。更精確的方法,是利用高靈敏度的短波收音機(可加接外天線),接收 5兆、10兆、15兆、20兆周的標準時間發播台的信號,用它們來校準鐘錶。
給銥星閃光拍照,成功率是較高的。可使用有“B”門的相機,焦距50毫米左右的標準鏡頭,感光度100°的普通彩色或黑白膠捲(用高靈敏感光度的膠捲更好),另加穩固 的三腳架和可鎖緊的快門線。事先在三腳架上架好相機,鏡頭對準預報銥星閃光出現的 天區,光圈調至最大後收小1——1.5檔,距離調至無窮遠,可能的話,最好配一點地面 遠景。可在預報的時刻前10秒打開鏡頭快門,曝光20秒後關閉快門。這一段時間,一般 可將銥星閃光完整地拍攝下來,而星空的星點也不會明顯拖長。地景如太暗,鏡頭開啟 時,可用手電筒對地景晃動照射,以增加地景的亮度。這樣照出的照片,既有星空(一般可攝到3——5等的星點),又有銥星運動的軌跡,還有地面景色,如構圖得當,說不 定會是一張頗有特色的天文藝術照。這樣的拍攝方法,完全可以用於拍攝流星,因此, 能成功地拍攝過幾次銥星閃光,今後拍攝流星就胸有成竹了。
觀測銥星閃光與觀測流星,有不少近似之處。青少年學生,完全可以將觀測銥星閃光作為觀測流星的演練。不過為了減少太空垃圾的數量,所有的銥星都將任其自行墜毀。因此,銥星們存在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最近的一、兩年,將是觀看銥星閃光的最後時機。
破產分析
準備不足
銥星系統沒有經過充分準備就正式推向市場,相應的服務跟不上,從而在消費者中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遏制了許多潛在的消費需求。
銥星系統迫於時間表的壓力匆匆上馬,首先暴露的問題是供不應求。生產銥星電話的公司有兩家:一家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另一家是日本的京瓷公司,但後者因技術問題導致通話失敗率很高,故沒能及時投入商業生產。摩托羅拉的電話也存在產量不足、銷售渠道不暢等問題。摩托羅拉公司設在schaumburg的工廠每天生產1000部銥星電話,發貨時通常首先是運往分布在全球的12個銥星閘口,然後交給各國的合作商和業務提供商,因而到用戶手中尚需時日。據報導,一個英國用戶在銥星系統運營之初就訂購了一部銥星電話,但卻等了足足半年的時間才到貨。交貨遲緩使銥星公司損失了不少用戶。
其次,由於準備不足,銥星電話的掉話率居高不下,使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1998年11月,銥星系統業務開通之初掉話率達15%,主要原因是軟體不好,從一顆衛星轉接到另一顆衛星時常常"斷線",後經改進使掉話率減至8%,但仍較高。
然而有人認為,準備不充分、市場時機不當並不能構成銥星失敗的主要原因。
時機不當
第一,銥星系統本身的研發周期就相當長,如果不能縮短商品市場化進程的話,就可能會坐失市場良機。因為,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上,競爭對手隨時會推出替代性產品,而消費者更傾向於先入為主和追趕新潮,沒有人會對未來的某一項高科技產品預留下自己的忠誠度。
第二,從生產和技術的角度出發,一方面高技術產品會受到技術自身發展規律的制約;另一方面,生產標準不斷變化,使得製造盡善盡美的產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現實的做法往往是先做出樣品來,然後不斷修正和改進,最終使產品趨於成熟。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象國內知名的PC生產商聯想、長城等,意識到在某個時期某一項功能會受到市場的歡迎,但自己在很短時間內又很難將其做到盡善盡美。他們往往會採取這樣的辦法:在加快研發進程的同時展開大規模的市場推廣,先把技術尚不完備的產品在區域市場上小範圍推廣,率先占領市場;然後等技術成熟產品研製出來再推向全國市場,同時用新型產品附帶一定的補償從消費者手中把前期產品換會來。而這種"置於死地而後生"的做法,大多都取得了成功。
而即使銥星系統經過反覆測試和充分準備,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受制於狹小的細分市場和有限的客戶基礎,仍無法實現預期的收益。面對44億美元的巨額債務,銥星還不是照樣隕落。因此,市場時機的好壞並不是銥星公司破產的關鍵。
財務危機
從銥星公司正式宣布運營到申請破產保護,半年多的時間累計債務達44億美元,占投資總額的80%。債務危機成為銥星破產的導火索。而這種情況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於,摩托羅拉的CFO過分誇大了銥星項目本身營業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忽視了過度的負債風險。在破產前,銥星公司的有息負債率(有息負債對資本的比率)竟然高達400%。由此造成,整個項目缺少風險投資給予的現金流量支持。最終出現資不抵債也就不足為怪。
可是,財務危機只是一系列危機中最淺層的一個,而非造成失敗的主要動因。試想如果負債率沒有那么高,並且有風險投資來做足夠的流動資金的話,銥星公司就不至於這么早關門。但只要其產品得不到大多數用戶的認可,無法創造預期的盈利,銥星仍難以避免墜落的命運。
合夥問題
1996年,銥星獲得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的經營許可,一個國際範圍的支持者隊伍共融資20億美元給銥星公司,並克服了衛星升天的種種技術挑戰。公司的基本組織結構是一個聯合體,由世界15個地區性的閘口(gateways)組成,所謂閘口是地面上的信號轉輸系統,可以收發和轉送銥星電話訊號。然而,正是這種合伙人制度帶來了很多問題。
首先,銥星的國際架構使其根本不可能進行有效管理。董事會28個成員說的是多國語言,每次開會就象是出席一次小型聯合國會議,人人必須戴著耳塞,收聽5種語言的同步翻譯。銥星電話的銷售及服務由各地的閘口具體操作。這些閘口的主人全都是董事會成員,對銥星總部來說,無法過多地向各個閘口施壓。其管理難度可想而知。就連銥星公司當時的CEO斯塔諾先生(他在摩托羅拉工作過23年,並在蜂窩電話業務方面起到過重要作用)也感到無法管理,並對銥星產生了悲觀情緒。他有一次說,"以現有的結構根本無望取得成功。"
其次,合夥制度使銥星公司難以形成統一的規劃,行銷渠道不暢。早在1998年初,許多銥星的內部人士就開始擔憂,散布四處的合伙人無法建立統一有效的行銷攻勢。在銥星的架構下,地區閘口負責在本地區範圍內行銷銥星的電話和服務。銥星打算在組織全球行銷攻勢之前的數月開展預售服務,這樣起碼有一個基礎的客戶群體。但預售工作並沒有配合完成。銥星的合伙人沒有建立起一支銷售隊伍,設計好行銷計畫,或起碼打通本地區的分銷渠道。
隨著銥星大規模廣告攻勢的全面鋪開,很多人的注意力被吸引了過來。在最初的幾周內,超過100多萬諮詢電話湧向銥星銷售部門,然後被轉接到當地的合伙人處。但結果很多打電話的人很快就失望了。沒有足夠廣的行銷渠道,沒有足夠多的銷售人員,大多數合伙人無法處理這些諮詢,結果很快就門庭冷落下來。
公司管理制度的缺陷和市場行銷不力,是否是最終導致銥星破產的關鍵呢?我們認為不是。回到以前的那種思維模式上來,假如銥星公司採用股份制,並能制定出統一有效的行銷策略,仍然無法擬合產品與市場之間的強烈反差,也就無法阻擋這一科技神話的破滅。
產品&市場
貴族產品與平民市場
銥星雖然是目前幾家低軌衛星通信系統中最先進的,把通信系統的關鍵設備--交換機放到了衛星上,使用戶可不依賴地面網而直接通信,但這也恰恰造成了該系統風險大和成本過高,維護成本也比地面切換高出許多。銥星公司把主要用戶定位於"高層次的國際商務旅行人員"。並且錯誤地認為,只要技術先進,價格不會成為障礙,人們願意為"一個號碼通全球而付出一點高價"。他們稱自己的用戶是"付錢不看帳單的一群人"。57億美元的巨額投資,市場判斷失誤,再加上眾多股東的
急功近利,造就了這樣的一個貴族產品。
實際上,不但銥星電話的價格非常昂貴,而且各個地方的零售價相差極大。例如Eurasia公司的售價每部約8000美元。而法國TDCom公司的零售價為5132美元(包括兩個電池和1個充電器)。另外,由於分銷商制度的存在,銥星電話的通話費非常高,同時地區差異較大。其通話費價格主要取決於電話註冊國別、電話業務經營商和從何處打往何處3個因素,所以不是一個固定數,相當複雜且難以控制。例如,洛杉磯的Earth one 網路公司把從非洲南部打到北美洲區域通話費定為8.01美元/分鐘,而北美洲區域內的通話費只有2.45美元/分鐘。在中國大陸,銥星電話對地面固定和行動電話的國內通話費為9.8元人民幣/分鐘,國際通話費為27.4元/分鐘;銥星電話呼叫銥星電話的費用為14.60元人民幣/分鐘;地面固定和行動電話呼叫銥星電話的費用為14元人民幣/分鐘,就是說無論誰一不留神撥通了一部銥星電話,都將為他的粗心而付出代價。與之相比,普通手機的市內通話費只有0.4元人民幣/分鐘,基本漫遊費為0.6元人民幣/分鐘,即使是國際移動衛星Mini-M衛星電話的國際通話費也不過0.8美元/分鐘。由於技術、頻率頻寬和系統成本的限制,衛星通信系統的容量是很有限的。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衛星行動電話又不能像普通行動電話那么普及,這也就注定了它的終端和話費不會降下多少。
與蜂窩電話相比,銥星電話的最大優勢是能夠在環境、氣候等惡劣情況下實現通信。因此從理論上分析,其最大的訂單可能要么來自"探險者協會"要么就來自"救災委員會",而這些用戶肯定不會"付費不看帳單",也不太會拿起電話就聊半小時無用的話,就是說,有限的用戶的通話時間肯定都是趨向最短。
主要客群對象的平民化,也就難以為這一高科技的貴族產品提供足夠的盈利支撐。到2000年3月,銥星系統的全球用戶只有5.5萬個,而中國用戶不到1000個。這與實現贏利所需的65萬個用戶相去甚遠。正是這種古老的市場供求規律和成本收益分析,注定了銥星隕落的悲慘命運。無論是科技含量再高的產品,要想推向市場,就必須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必須有足夠的客戶基礎以及能夠彌補成本的收入來源。
思考問題
由66顆銥星編織出的科技夢被無情的市場擊了個粉碎。不管銥星的最終結局是墜毀,還是被人低價收購,這一案例本身卻帶給我們很多思考。
第一,在進行風險項目選擇和評估時,必須對目標市場進行細分,找出那部分顧客是自己的主要客群,合理估計市場規模,通過成本收益比較分析其可行性。
第二,充分考慮競爭對手的替代性產品對目標市場產生的影響,並做好最壞的打算。1987年銥計畫提出時,蜂窩電話的全球普及率還不到10%,當時蜂窩電話受基站建設的限制,復蓋面積十分有限,因而給低軌衛星通信廠商帶來了很大的信心。但蜂窩電話的發展速度卻是人們未曾料到的:1992年普及率超過25%;2000年超過45%;預計到2003年將達到50%。給以語音為主的低軌衛星通信剩下的都是些"老、少、邊、窮"地區,加之價格不菲的通話費用,真正對衛星移動通信有需求而又用得起的人真是少之又少。畢竟,到南北極去的人還不多,誰沒事兒也不會總去爬珠峰。
第三,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稍縱即逝的商業機會,若要等到把產品做得十全十美才投向市場,只會把市場份額拱手讓人。我們不妨在加快開發進程的同時,採用投入前期產品然後在收回並補償的做法,“先置於死地而後生”。
銥星雖在無可奈何之中結束了自己的悲情歷史,但它留下的經驗、教訓卻促使我們不斷去思考,如何適應無情的市場規律,如何讓更多的希望不再隕落。
太空撞車
美國1997年發射的“銥星33號”與一顆俄羅斯1993年發射、1995年報廢的軍用衛星“宇宙2251號”於2009年2月10日上午
11時55分(台北時間11日0時55分)相撞,地點位於西伯利亞上空。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衛星相撞事故。
事後美方稱是由於俄方原因造成這起事故,而俄方則稱是由於美國銥星公司忽視對衛星的監測造成的。法國土魯斯航天中心認為,事故的原因在於美銥星衛星誤入太空垃圾軌道。
國際尚無對衛星相撞事件的國際公約,因此衛星相撞也無從查處肇事者。美俄雙方表示,今後將就這一議題展開專家會。
相關新聞
中國成功發射兩顆美國“銥星”
中國成功發射兩顆美國“銥星”
3月26日凌晨1時01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研製生產的“長二丙”改進型火箭成功地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設計製造的兩顆“銥星”送入預定軌道。
這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五十次飛行,又是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履行“銥星”發射契約的第二次發射服務。
用於發射的“長二丙”改進型火箭,全長約40米,直徑3.35米,起飛質量為213噸。它是在長征二號丙火箭的基礎上,增加了主要用於將衛星由初始停泊軌道送入最終圓軌道,並同時釋放兩顆衛星的分配器。
火箭飛行約11分鐘之時,火箭第二級與分配器按預定程式分離成功,分配器攜衛星進入停泊軌道;又經過40多分鐘滑行後,分配器變軌成功,按要求將兩顆衛星釋放於近地點626.7公里,遠地點628.2公里,傾角為86.4度的預定軌道。至此,第二次發射“銥星”任務圓滿完成。
“銥星”系統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設計製造和“銥”公司經營的全球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66顆在軌運行衛星組成,依6個運行面布放,以實現低軌小型衛星通信。據悉,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將在今後幾年內仍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把多顆“銥星”送入預定軌道。今年還將陸續進行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