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驛

《甘肅地略》說:"踏白城在河州北,亦番地,城東有銀川站"。 《元史·地理志》載:"有踏白銀川站"。 要走上述路線,需從銀川驛渡過銀川河,明朝在銀川河上建了兩座橋,明嘉靖《河州志》曰:"銀川橋,在州西四十里,共二座"。

驛站,是古代傳遞政府文書等的人中途更換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歷史上在積石山縣境曾設州、軍、縣等軍政機構,古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橫穿縣境,在古絲綢之路和唐蕃要道上明嘉靖年間在縣境內設長寧驛和銀川驛。
銀川驛座落在銀川河谷中段的西番莊,銀川河從驛館西邊流向黃河,是河州通往青海、河西等地的第一驛站,位置十分重要。其北的鳳林川(今沒於劉家峽水庫)早在西魏大統十二年(546年)就置鳳林縣,唐又置安鄉縣,明初也置安鄉縣。銀川河入黃河處附近的鳳林關、鳳林渡、蓮花渡是絲綢之路上著名的關隘和津渡。明成化年間設銀川里。驛站所處,很早以前就是交通要衝。《甘肅地略》說:"踏白城在河州北,亦番地,城東有銀川站"。《元史·地理志》載:"有踏白銀川站"。
從河州至銀川驛再入青海境,一般有以下幾條線路:一是從銀川驛渡過銀川河至黃河南岸,沿黃河南岸而上至寺溝峽,從鳳林渡(鳳林關)渡過黃河,經永靖楊塔、王台入青海境,或沿銀川河到蓮花,從蓮花渡渡過黃河經永靖入青海境;一是從銀川驛到安集、胡林家、吹麻灘、劉集,從大河家渡黃河或出積石關入青海境。要走上述路線,需從銀川驛渡過銀川河,明朝在銀川河上建了兩座橋,明嘉靖《河州志》曰:"銀川橋,在州西四十里,共二座"。明代推行"茶馬互市",在積石關設茶馬交易的榷場後,銀川驛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銀川驛所在地稱"西蕃莊"呢?這是因為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原河州吐蕃大族聳昌廝均擁立吐蕃贊普後裔期南陵溫,稱"唃廝囉"(即佛子之意,亦為河湟地區吐蕃政權的名號),建立起唃廝囉政權,控制了河湟吐蕃各部。宋英宗至平二年(1065年),唃廝囉卒,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矛盾,遂發生了長子瞎氈、次子唐氈角據黃河以南洮水流域,三子董氈據黃河以北湟水流域的局面。不久瞎氈、唐氈角死,瞎氈子木征據河州,木征的母弟瞎五七擁萬帳駐守銀川,控制了黃河以南各部落。後木征降宋,授榮州團練使,瞎五七被授為崇義副使。今西番莊內有喇嘛寺,可能始建於那個時候。"西番莊"之名來源於此。
現在,西番莊仍是銀川溝一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銀川鄉政府仍設此村,銀川集市,農曆三、六、九為集日,市場繁榮。銀川河上,架起了銀川大橋、水陳大橋和鸚鴿嘴大橋,吹橋(吹麻灘--安集--銀川--橋頭)公路穿鄉而過,交通便利,人民安居樂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