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字觱篥

也稱“銀字管”。 唐·段安節《樂府雜錄·觱篥》:“德宗朝,有尉遲青,官自將官。 乃碎樂器,自是不復言音律也。

銀字觱篥

雙簧氣鳴樂器。也稱“銀字管”。唐宋時期音區相對較高的觱篥。因指孔鑲嵌有銀絲故名。銀字也有調高的含義,因音區高不用超吹,故吹奏高音調是較省力。相傳有唐代篥演奏家尉遲青吹銀字觱篥教誨人的故事。
唐·段安節《樂府雜錄·觱篥》:“德宗朝,有尉遲青,官自將官。大曆中,幽州有王麻奴者善此伎,河北推為第一手。”“尉遲每經其門,如不聞。麻奴不平,乃求靄見,閽者不納,厚賂之,方得見,通青,即席地令坐,因於高般涉調中樂一曲,勒部羝曲,曲終,汗浹其背,尉遲頷頤而已。謂曰:何必高般涉調也,即自取銀字管於平般涉調吹之。麻奴涕泣愧謝曰:邊鄙微人,偶見此藝,實謂無敵。今日幸聞天樂,方悟前非。乃碎樂器,自是不復言音律也。”
清·戴長庚《律話·銀字管考》:“銀字管乃內狹之管,可以平吹,制如近世之雌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