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釘螺(OncomelaniahupensisGredler,1881)隸屬於腹足綱(Gastropoda)、前腮亞綱(Prosobranchia)、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蓋螺科(Pomatiopsidae)、釘螺屬(OncomelaniaGredler),它是日本血吸蟲唯一的中間宿主。棲息於淡水水域但水陸兩棲。個體小、殼高約10毫米、寬3-4毫米。外形成尖圓錐形。殼面光滑或有粗、細縱肋。殼口呈卵圓形,外唇背側有隆起唇嵴或無。肉可食。
滋生環境
釘螺孳生環境可分為三類:
湖沼型:主要分布於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的長江沿岸和湖泊周圍,存在著大片冬陸夏水的洲灘,以及珠江下游小片地區。釘螺分布面積大,呈片狀分布。
水網型:主要分布於長江三角洲地帶。水系有河道及灌溉溝組成,縱橫交錯,密如蛛網。釘螺沿河岸分布,多棲息於水線上、下各1米範圍內的湖堤岸上和水中。
山丘型:主要分布於我國四川、雲南、廣西、福建、台灣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山區。釘螺按水系分布,分布廣、環境複雜。釘螺有5-6毫米長,個頭只是管螺的1/3。
血吸蟲的傳播
血吸蟲蟲卵隨同病人或病畜的糞便排入水中,卵內的毛蚴成熟孵化,破殼而出,以後鑽入釘螺體內,經過母胞蚴及子胞蚴階段後,大量尾蚴發育成熟,並遊動於水中。當人畜與疫水接觸時,尾蚴借其頭腺分泌的溶組織酶作用和其肌肉收縮的機械運動,很快鑽入皮膚(或黏膜)並脫去尾部變為童蟲。童蟲經小靜脈或淋巴管進入血液循環,再經右心而到達肺。以後由肺的毛細血管經肺靜脈而入大循環向全身散布。只有進入腸系膜靜脈的童蟲,才能繼續發育為成蟲,其餘多在途中夭折。通常在感染尾蚴後3周左右即可發育為成蟲,雌雄成蟲交配後即可產卵。蟲卵隨門靜脈血流順流到肝,或逆流入腸壁而沉著在組織內,約經11天左右逐漸發育為成熟蟲卵,內含毛蚴。腸壁內的蟲卵可破壞腸黏膜而進入腸腔,並隨糞便排出體外,再重演生活周期。蟲卵在組織內的壽命約為21天左右。雌雄合抱的成蟲在人體內的壽命一般為3~4年。當人接觸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時,尾蚴迅速吸附在人的皮膚上,約經10~20秒鐘,尾蚴即穿過皮膚進入人體內,人於是就感染了血吸蟲。血吸蟲卵隨人糞落入水後,在適宜的溫度和水質條件下,經過一定時間,蟲卵孵出毛蚴,毛蚴周身長有許多纖細的毛,可以運動,當遇到水中一種叫“釘螺”的螺螄後,毛蚴即從其向外伸出的軟體部分鑽入,並在釘螺體內發育繁殖為大量尾蚴。成熟尾蚴並不久留在釘螺體內,但必須在有水的情況下才能從螺體逸出,當釘螺在水中或在有水珠的植物莖葉上爬行時,尾蚴便離開螺體進入水中,此時,如果人下水(如在湖區捕魚、打湖草、抗洪、救災等)或赤腳走在鄉間的田埂上,就有感染血吸蟲的可能。血吸蟲尾蚴主要經皮膚侵入人體。但據調查,喝含有尾蚴的生水也可感染血吸蟲,可能提示尾蚴或可通過口腔黏膜進入人體。弄清了釘螺、尾蚴、水體與人幾個方面的相互聯繫,就不難懂得血吸蟲是怎樣傳播的以及人與人接觸是不會染上血吸蟲病的道理。不同地理種群發生了顯著的遺傳分化,如湖北廟河流域上游和下游地區的釘螺螺殼分別為光殼和肋殼,呈明顯形態差異,但線粒體基因COI序列顯示兩種螺殼形式的釘螺卻未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提示這兩種螺殼形態的釘螺均為湖北釘螺指名亞種。
主要分布
我國四川、雲南、廣西、福建、台灣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山區。釘螺按水系分布,分布廣、環境複雜。
盤點洞庭湖生物之二
洞庭湖位於長江中游,面積2820平方公里,號稱“八百里洞庭”,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不但盛產各類淡水魚,貝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