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金麻雀獲獎作家文叢·黃建國卷:一樹蝴蝶(中國小小說)》主要內容為誰先看見村莊,教育詩,從四月到十月,打嗝,陌生人到梅莊,聲音,一個簡單敘述的複雜故事,小鎮上,熱愛,畫影子,房頂上的沙包,好牛,最後一隻紅寓士,鄰居,偷竊者,一樹蝴蝶……
眾所周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麻雀能被譽為“空中的平民”,是因為它生存能力極強,有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天性。無論春夏秋冬,天涯海角,處處可見其靈動活潑的身影;啼鳴說不上婉轉,卻是內心的歌聲;離人間煙火最近,卻又不願被關在籠子裡,是飛翔活躍在五大洲的唯一鳥類。小小說雅俗共賞,言近旨遠。
作者簡介
黃建國,男,1958年出生,陝西乾縣人。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現為長安大學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教育部戲劇影視廣播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陝西省寫作學會副會長,陝西省作家協會中短篇小說委員會委員,陝西省影視專家審查小組成員,鄭州小小說學會副會長。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小說集《蔫頭耷腦的太陽》、《誰先看見村莊》等。曾獲西安第六屆文學獎、陝西省作家協會雙五文學獎、首屆《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獎、首屆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
媒體推薦
黃建國熟悉農村、農民,因此能夠準確地把握當代農民的真實心理。他的作品深入到民族的深層次文化心理中去,傳達思想及生命的細微之處,重趣味,更重意味,意味涵蓋趣味。黃建國小小說語言精美,極見功力,尤其是心理描寫和對話的運用,擴展了生活的空間,並給讀者留有想像餘地。情節平淡中見波瀾,不著痕跡地起伏著。黃建國小小說質樸而逼近生活,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雖寫小人物卻有沉重之感,道出了生活的種種滋味。黃建國的小小說是對人生、社會與民族性格深入思考的結晶。
——金麻雀獎頒獎辭
圖書目錄
第一輯 在路上
誰先看見村莊
教育詩
從四月到十月
打嗝
陌生人到梅莊
聲音
一個簡單敘述的複雜故事
小鎮上
熱愛
畫影子
房頂上的沙包
第二輯 蝴蝶飛往哪裡
好牛
最後一隻紅寓士
鄰居
偷竊者
一樹蝴蝶
高莊的高朴
好東西在哪裡
底角溝書件
樹陰
第三輯 白天與黑夜
岔口
馬索的眼鏡
臘八
北陵
墳地故事
楊凡本
坤坤的豬
兩溝
奶味
梢林
一個陽光明亮的晌午
第四輯 生活方程式
釣魚和玩撲克牌的男與女
牆上的另一塊磚頭
昨夜咖啡屋
在山坳
情感體驗
你對面是誰
生活事故
月光下
一小時午餐
遊戲一種
第五輯 東西南北
一個玩笑
如何扣死一隻蒼蠅
自己的影子
陽台故事
一個人的星期天
歲末
樓長
塔
林中
草坪這地方
第六輯 鄉關何處
第十八隻貓
一條狗的命運
在水庫工地
他們在樹下玩麻將
紀念一孔窯洞
陽峪嶺上的太陽
哀傷
叫魂
回家
可愛與可恨之間的真實——黃建國小小說創作論陳水清劉天平
序言
見微知著與文學意味——黃建國小小說印象
楊曉敏
十多年前我在閱讀《好牛》這篇小小說作品時,便記住了作者黃建國的名字。在千把字的篇幅里,作者或許覺得描寫牛和豹子的遭遇戰太過鋪張或易於寫實,僅讓主人公打盹過後見到的場景是:“牛豹對峙”,而“豹子咽喉處有一個窟窿,汩汩往外冒血,牛的眼睛布滿血絲”。作者隱去了血腥的過程,撩撥的是讀者的解讀欲望。作品並沒有因此而嘎然止處,留下一闊大的想像空間供讀者猜謎團,而是安排這條頭上一度冒出神奇光環令主人公陶醉無比的“好牛”踏著夕陽歸來,驀然間看見已經掛在牆壁上的豹皮時,頃刻間掉頭鼠竄,以至於一頭撞在石頭上斃命。這一情節的設定相當精彩。作為勝利者的牛,為什麼依然還這么恐懼失去生命的豹子?剛剛過去的那場搏鬥,究竟給牛留下了什麼樣的記憶?於是小說的意味瀰漫出來了:關於人性、動物性的思考便會在讀者腦海里氤氳而起。
長期以來,囿於小小說作品的承載量問題,一直影響著掌握主流話語權的人對此給予積極評價,小小說似乎成了文學入門練筆的代言詞。眾多小小說寫作者為創作出“思想內涵與藝術形式”兼具的作品而進行著不懈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數年過去,盤點當代小小說創作,能真正體現“以小見大”、“微言大義”的經典小小說,早已不再是鳳毛麟角般可遇不可求,那些精妙絕倫的作品讀者都耳熟能詳。繼《好牛》之後,黃建國著手創作出了“梅莊”系列,其中《誰先看見村莊》更是令人過目不忘的傑作,一經發表便在小小說讀寫領域產生了轟動效應。該篇的主題一點兒也不迴避社會重大題材中的熱點問題,讓一雙打工妹從繁華南國歸來面對自己的故鄉時,通過遲疑的腳步和迷亂的目光,進行瞬間的心理拷問,藉此激盪出生活大潮中斑駁眩人的浪花。《誰先看見村莊》立意深遠,人物形象富有複雜內涵,尤其把主人公那種欲說還休的忐忑心情,刻畫得細膩到位。作者的創作情緒豐沛飽滿,始終洋溢著對弱勢群體的善意理解和體恤尊重。
黃建國曾在新世紀的前幾年時間裡,一鼓作氣地寫出了數十篇獨具特色的精短佳作,並在2003年的首屆小小說金麻雀獎評選中摘取桂冠。他在隨筆里寫道:小小說作為一種獨立文體,用一個也許不太恰當的比喻,它就像針孔攝像頭,能把生活中最細微、最隱秘、最柔軟的東西捕捉到,所以,小小說應該,也必定是生動的、獨特的。這是小小說的優勢,也是它受到讀者大眾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創作者如果不能正確把握,其作品就有僅僅流於故事的可能。故事可以到趣味為止,或離奇驚險,或曲折多變,或出入意料,或巧設結局等。對故事而言,這些也就夠了。但小說到這裡並沒有完成,因為小說必須有意味。意味涵蓋趣味,除了使人愉快、有吸引力、使人感到有意思之外,還包含有尋味、激發人的想像等更為豐富的內容。意味是一切文學作品的應有之義,是各種藝術形式的基本品格。黃建國曾在中短篇、詩歌、散文創作中均有不俗成就,在“客串”小小說寫作上,以自己明晰的認識進行著得心應手的實踐。
《誰先看見村莊》、《教育詩》、《好牛》等篇什流傳甚廣,可以看作是黃建國對小小說文本寫作的一種貢獻。簡單的人物,簡單的情節,在看似瑣細的生活中逐漸展現人物性格。黃建國熟悉農村、農民,因此能夠準確地把握當代農民的真實心理。他的作品深入到民族的深層次文化心理中去,傳達思想及生命的細微之處,重趣味,更重意味,“意味涵蓋趣味”。《好牛》的語言精美,極富彈性,尤其是心理描寫和對話的運用,擴展了生活的空間,並給讀者留有想像餘地。情節平淡中見波瀾,不著痕跡地起伏著。《誰先看見村莊》質樸而逼近生活,具有濃厚的原生態味道,雖寫小人物卻有沉重之感,道出了生活的深切況味。《教育詩》是對人生、社會與民族性格深入思索的結晶,揭示和探討的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縱深處的某種積澱。《陌生人到梅莊》極見白描功夫,敘述不溫不火,韻味十足,連句子也儘量簡短。一個外地人突然造訪僻靜的山村,宛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猜疑聲四起。而主人公馬堂最後卻輕鬆地揭開了謎底,令讀者在釋然中又陷于思考:這種偶然中見必然的結局,到底折射出什麼樣的生活氣息?還有《打嗝兒》、《一個玩笑》、《最後一隻紅富2》等琳琅滿目的佳作,共同構成了一個“小小說客串寫作者”的立體高度。他的作品在內容開掘上具有嚴謹思辨的品質,形式上注重充分調動與題材相適應的藝術表現手法,在小小說作家中有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