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秋興八首次草堂韻己亥七月初一作

《金陵秋興八首次草堂韻己亥七月初一作》是清代詩人錢謙益創作的七言律詩組詩作品。

作品原文

金陵秋興八首次草堂韻己亥七月初一作

(一)

龍虎新軍舊羽林 ,八公草木氣森森。

樓船盪日三江涌 ,石馬嘶風九域陰 。

掃穴金陵還地肺 ,埋胡紫塞慰天心。

長干女唱平遼曲。萬戶秋聲息搗砧。

(二)

雜虜橫戈倒載斜,依然南斗是中華 。

金銀舊識秦淮氣,雲漢新通博望槎。

黑水遊魂啼草地,白山新鬼哭胡笳。

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

原文注釋

①羽林:指禁軍。

②樓船:大的兵船上架樓。

③九域:九州,此指中國。

④掃穴:掃蕩敵人巢穴。

⑤南斗:星窟麼.廿指粗南音

創作背景

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抗清十餘年的鄭成功,聯合在浙江抗清的張煌言等,發動了一次大規模北伐。他率軍從海道進入長江,直達南京近郊,占領了鎮江、蕪湖等四府三州二十四縣。

此詩作於這年七月鄭成功水師入長江之際,形式上步和杜甫《秋興八首》,共十三疊,一百零四首,編為《投筆集》上下卷。這裡選第一疊之一、之二兩首。作者在詩中滿懷喜悅,歌頌了鄭成功高舉義旗的勝利。

作品鑑賞

第一首詩首句“龍虎”指龍武軍,唐代禁軍,武即虎,唐祖諱虎,故稱龍武。韓愈《劉公墓志銘》:“天子以為恭,即其家拜檢校左僕射,右龍武軍統軍。”此借指鄭成功新建的水師。“羽林”,禁衛軍名。漢武帝時選六郡良家子置,取為國羽翼,如林之盛意。又,羽喻猛獸,林喻多。此指鄭成功率領的水軍。南明弘光政權亡後,鄭成功隨父鄭芝龍擁戴唐王,建立了隆武政權。後隆武政權亡,鄭成功拒絕降清,組織水師,遙尊永曆帝。現與張煌言合兵進入長江。詩中“新”“舊”指所建前後言。

次句以“八公草木”比喻鄭成功水軍的軍威聲勢。《晉書》卷一百十四《苻堅載紀下》:“謝石等以既敗梁成,水陸繼進。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勍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森森”,威嚴可畏貌。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敵夜郎憶舊遊書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朱門擁虎士,列戟何森森。”

詩三四句接前仍寫勝利進軍,震撼中國大地。而進入長江的大軍,更迭破清兵。“樓船”,有樓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戰船。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陸游《書憤》詩:“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三江”,說法不一,此泛指長江。鄭成功於六月迭破清兵,攻城略地,下大江南北二十九城。“石馬”,指唐太宗昭陵旁的六匹石馬。安史之亂,唐兵敗,見黃旗軍數百隊,與賊軍戰鬥。後昭陵吏奏是日昭陵石馬流汗。詩用此典,並說馬發出嘶鳴悽苦之聲。“九域”,即九州。漢代潘勛《冊魏公九錫文》:“綏爰九域,罔不率俾。”

詩五六句表示熱烈渴望戰勝清軍,收復金陵,埋葬清統治者於塞外。暗示全國勝利。“掃穴”,即掃穴犁庭,喻徹底摧毀敵方。古稱金陵為地肺。作者於“埋胡”句自注云:“太白樂府詩云:‘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按,此李白《胡無人》詩。這裡“胡”指清政府。“紫塞”北方邊塞。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築長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焉。”結果由於戰略上的錯誤,又受清總督郎廷佐“約期投降”的欺騙,戰爭以失敗而告終:“長干女唱平遼曲,萬戶秋聲息搗砧。”“長乾,”古里巷名,在今南京市。左思《吳都賦》:“長乾延屬,飛甍舛互”。後亦泛指南京。戴名世《道墟圖詩序》:“余讀書長乾。”“遼”借指清。南京城裡仍有人在唱平遼(清曲),卻無需在秋天趕製寒衣寄給遠方的征人了。

詩前六句昂揚奮發,意氣縱橫,最後二句因為無情的事實,所以不能不以幽怨結了。

第二首詩首二句,寫清軍南下戰後遺棄的武器狼藉滿地,他們舉步維艱,南中國巋然不動。“雜虜”,指滿洲八旗軍外,清軍中尚有蒙古等其他民族。“南斗”,星名。即斗宿,有星六顆。在北斗以南,形似斗,故稱。後以南斗借指南方。《隋書·高帝紀上》:“尉迥猖狂,稱兵鄴邑,欲長戟而指北闕,強弩而圍南斗。”

三四句贊南京自古是有金銀氣的寶地,並想像抗清的張煌言會如張騫封博望侯,能攻城略地。“金銀”,指所謂的金銀氣。古代傳說,地下埋有金銀財寶,則有氣顯於地上,所謂“藍田日暖玉生煙”也。《史記》卷二十七《天官書》:“大水處,敗軍場,破國之虛,下有積錢,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又,《藝文類聚》差八十三引《地鏡圖》:“凡觀金玉寶劍銅鐵,皆以辛之日,待雨止,明日平旦,亦黃昏夜半觀之,所見光白者玉也,赤者金,黃者銅,黑者鐵。”杜甫《題張氏隱居二首》其一:“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游。”許嵩《建康實錄》:“秦始皇三十七年東巡,自江乘渡,望氣者云:‘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因鑿鍾阜,斷金陵長隴以流,至今呼為秦淮。”“雲漢”,有多義,此指銀河。《詩經·大雅·棫樸》:“倬彼雲漢,為章千天。”晉代人傳說,有人乘槎(木筏)從海上到達天河,見到牛郎織女,又返回人間。典出張華《博物志》卷十:“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槎上,多賚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茫茫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由何至此?’此人具說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笑融《太湖石歌》:“用時應不稱媧皇,將去可堪隨博望。”

五六句構想清軍慘敗的情景。“黑水”,指黑龍江。“白山”,指長白山。均為清朝先祖發祥之地。“遊魂”,古稱遊蕩的鬼魂。陶潛《擬古九首》四:“頹基無遺主,遊魂在何方?”詩五六句類杜甫《兵車行》:“新鬼煩冤舊鬼哭。”極見戰亡之眾。

最後以事如過眼煙雲,歲月蹉跎的感嘆作結:“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據錢學增注云:“順治三年丙戌,江陰黃毓祺自舟山起師,錢謙益使柳如是至海上犒師(見《江陰祝氏孤忠續錄》),鄭成功在夏門之鼓浪嶼起兵。四年丁亥,黃毓祺海上遇風,師船漂沒,黃為清巡撫所獲,錢謙益也被捕入獄。當時錢謙益年六十六歲,至己亥年七十八歲,故云‘十年老眼重磨洗’。事已隔十二年,十年是約數”。許渾《金陵懷古》有“江豚吹浪夜還風”句,這首詩末句用其意。

南明弘光朝官禮部尚書,清軍陷南京開門迎降的要員之一錢謙益,任新職不久即告歸故里,秘密從事抗清活動,與瞿式耜、鄭成功都有聯繫。上第一首滿懷喜悅贊鄭成功進軍長江的勝利。第二首因戰爭失敗,則為嗟嘆之詞了。

作者簡介

錢謙益(1582-1664) ,明末清初常熟人。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明萬曆進士。崇禎初官禮部侍郎。與溫休仁爭權失敗,革職。弘光時,諂事馬士英,任禮部尚書。清兵南下,率先迎降,以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生平博覽群籍,精於史學,詩文在當時負有盛名。家有絳雲樓,藏書豐富,尤以明代史料收集完備著稱,清初毀於火。所著有《初學集》、《有學集》、《投筆集》等。輯有《列朝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