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小吃

金陵小吃

金陵小吃,即南京小吃,位列中國四大小吃之首,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品種繁多,自六朝時期流傳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多達百十多個品種。名點小吃有葷有素,甜鹹俱有,形態各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秦淮河夫子廟地區,夫子廟秦淮小吃手工精細,造型美觀,選料考究,風味獨特。除夫子廟外,在湖南路、新街口、朝天宮、長樂路、山西路、中央門、惠民橋、燕子磯等地,也逐漸形成了比較集中的點心小吃群。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秦淮小吃源於六朝時期,明清時期便有了名氣。吳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就有這樣一段描寫:"傳杯換盞,吃到午後,杜慎卿叫取點心來,便是豬油餃餌、鴨子肉包燒賣、鵝油酥、軟香糕,每樣一盤拿上來。眾人吃了,又是雨水餵的六安毛尖茶,每人一碗。"字裡行間,可見當年秦淮小吃的景象。

如今,夫子廟小吃是越吃越紅火,五香茶葉蛋、豆腐腦、鴛鴦燒餅、翡翠包、桂花糖山芋、蜜汁藕等等幾乎家家小吃店都有一個絕招,品種達300多種,令人眼花繚亂。

小吃名點,乾稀相配,品種內容隨著時令季節而翻新變化。在夫子廟吃小吃,就是吃個"小"字,人坐的畫樓小巧玲瓏,吃的東西小來小去,就連餐具也是小模小樣。一方山水,一方風情。朋友,秦淮的山水,六朝的風情,您可以在這裡盡情地品嘗美味佳肴。

南京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六朝時期流傳至今,多達80多個品種。名點小吃有葷有素,甜鹹俱有,形態各異。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味小吃是中國四大小吃群之一。夫子廟地區茶樓飯店,街邊小吃,滿目皆是,形成獨具秦淮傳統特色的飲食集中地。

地方習俗

近二十年來,夫子廟小吃經營戶陸續開發出一些新品種。“秦淮八絕”小吃品種有了調整,原先的蔥油餅、五色小糕 、雞絲澆面、薄皮包餃、熏魚銀絲面、桂花夾心小元宵等小吃,被新增的小燒賣、小茶饊、回鹵乾、鴨血湯、汽鍋烏雞、油炸臭乾、梅花蒸兒糕、雨花石湯圓等取代。鴨油酥燒餅色澤金黃、外形飽滿、不含油。麻油燙乾絲乾絲細如銀絲,鬆散不結團。回鹵乾中的黃豆芽形態完滿狀似如意。鴨血湯中的鴨血顏色醬紅,有蔥花點綴。每一道小吃送到客人面前後,服務員都要用標準國語介紹該小吃的歷史典故。

走進集秦淮小吃之大成的“晚晴樓”,撲面而來的有如催開“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和煦春風。清雅幽麗的江南絲竹,描繪出風清月朗、小橋流水的水鄉神韻。一隻只青瓷帶蓋荷盞端放在彩繪的瓷碟上,更使人感受明清時期的茶館風味。也許是千百年來形成的習俗,進餐自有一套進餐的程式。入座伊始先泡茶,主隨客便,各取所需。有的喜愛廣東式的藥膳,人參、枸杞、紅棗不一而足;但更多的偏愛清香撲鼻的“碧螺春”,在悠悠的絲竹聲中神往太湖三山的青山碧浪、閒雲野鶴。一邊品茗,開胃的小吃先上了桌面:先是冰糖葫蘆,一串五個山楂,紅艷艷的,山楂上面開了口,寓意“笑口常開”

秦淮八絕

秦淮八絕 秦淮八絕

第一絕:永和園的黃橋燒餅和開洋乾絲

第二絕:蔣有記的牛肉湯和牛肉鍋貼

第三絕:六鳳居的豆腐澇和蔥油餅

第四絕: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和什錦菜包

第五絕:奇芳閣的麻油素乾絲和雞絲澆面

第六絕:蓮湖糕團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絕:瞻園麵館熏魚銀絲面和薄皮包餃

第八絕:魁光閣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著名小吃

南京蟹餅 大氣的小籠包 糕團小點
半雞半蛋的旺雞蛋 乾絲與燒餅 南京乾絲
回鹵乾與滷雞蛋 糖粥藕 蒸兒糕
臭豆腐 蒸餃 如意回鹵乾
什錦豆腐澇 沙洲圩水八鮮 狀元豆
牛肉鍋貼 臭乾炒蘆蒿 炒螺絲
五香蛋 小餛飩 小煮麵
糯米藕 梅花糕 桂花糖芋苗
素菜包 南京香肚 雞汁回鹵乾
皮蛋瘦肉粥 尹氏雞汁湯包 南京涼皮
燉菜核 果汁煎肉脯 鴨血冬粉湯

經典小吃

小籠包

小籠包:吃小籠包講究湯汁,做的時候要把高湯凝成透明的固體膠質,切碎了拌在裡面,熱氣一蒸,就全化成了湯水。好的小籠包皮薄如紙,提來提去還不帶破的。小心翼翼地提出來,放在醋碗裡,對準上面一吸,鮮美的湯汁就進了肚了。不過不能著急,不然會燙著,然後再慢慢享用裡面的內容。所以南京人吃小籠包又有歌謠,“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湯”。

脆皮火燒

脆皮火燒:喬東家脆皮火燒,麵餅採用精良麵粉,表皮酥脆可口,內夾各種精品作料,經現代工藝烤制而成,她匯集中西餐飲文化精髓,內蘊西式經典搭配,外具中式飲食特色。少油煙,避免油脂聚集在餅皮表面,營養,健康,快捷,符合現代飲食理念。

大煮乾絲

煮乾絲:南京乾絲是一套不同於其他城市獨特的製做方法。那些嫩而不老,乾而不碎的乾絲,均為豆腐店的特製而成。將豆腐切切細絲,配合各種湯料煮好,拌上香麻油和上乘醬油,入口清爽而回味悠長。

牛肉鍋貼

牛肉鍋貼:外脆里嫩、餡足汁多。鹹中帶甜是南京牛肉鍋貼的最大特色。因為汁多,老主顧都把吃湯包的用到了這鍋貼上。第一口咬大了汁會漏;咬猛了汁會噴;咬太小又不過癮!

鴨血冬粉

南京賣鴨血湯的攤子星羅棋布。精明的攤主預先將鴨血煮熟,切成小塊放在鍋中,見有遊客來,便撈出鴨血裝在白瓷碗裡,然後澆上一勺滾燙的鮮湯,滴上數滴香油,撒上一撮蝦米或鴨腸衣等,再加上一撮香菜。愛吃辣的客人,還可以再加上些辣椒油或胡椒,又香、又辣、可口的味。

如意回鹵乾

南京歷史悠久,南京人也願意把各種小吃和歷史沾上邊。就拿這普普通通的回鹵乾來說,還和明太祖朱元璋扯上了聯繫。傳說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後,吃膩了宮中的山珍海味,一日微服出宮,在街頭看到一家小吃店炸油豆腐果,香味四溢,色澤金黃,不禁食慾大增。他取出一錠銀子要店主將豆腐果加工一碗給他享用。店主見他是個有錢的紳士,立即將豆腐果放入雞湯湯鍋,配以少量的黃豆芽與調料同煮,煮至豆腐果軟綿入味送上,朱元璋吃後連連稱讚。從此油豆腐風靡一時,流傳至今。因南京人在燒制中時常加入豆芽,而其形很象古代玉器中的玉如意故被稱為如意回鹵乾。

什錦豆腐澇

什錦豆腐澇:豆腐澇也叫豆腐腦、豆腐花,南京話又稱“都不老”。這道小吃全國各地都有,可南京的豆腐澇和其他地方的不大一樣,除了一樣的色白如玉。清香爽口外,南京的豆腐澇講究一個佐料,輔以蝦米、榨菜、木耳、蔥花、辣油、香油等十餘種佐料,不光是顏色漂亮,口味更是醇、濃、香、鮮、鹹淡適宜,辛辣適中,有滋有味。南京人吃小吃還好個“說法”,這一點在豆腐澇這個樸實的小吃上也得到了驗證:據說,豆腐澇這玩藝,年輕人吃了健腦補腦,老年人吃了延年益壽,為了討口彩,店家還在裡面加入什錦菜,寓意前程似錦。

狀元豆五香蛋

狀元豆/五香蛋:狀元豆是南京夫子廟的特色小吃之一。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居住在城南金沙井旁小巷內的寒士秦大士,因家境貧寒,每天讀書到深夜,其母就用黃豆加上紅曲米、紅棗煮好,用小碗把豆子裝好,上面加一顆紅棗給他吃,並勉勵他好好讀書,將來好中狀元。後來,秦大士中了狀元,此事傳開,狀元豆便出了名。。一些小販就利用學子的這種心理,在父子廟貢院附近賣起了狀元豆,襯口彩說“吃了狀元豆,好中狀元郎”。狀元豆實際上就是五香豆,和五香蛋一樣,五香豆入口噴香,鹹甜軟嫩,細細品嘗,趣味橫生,由於烹製入味,一般色澤呈紫檀色,入口富有彈性,香氣濃郁,讓人吃起來就停不住嘴嘍。

鹽水鴨

鹽水鴨:到南京是不能不吃鹽水鴨的。南京嗜鴨之深,乃至有人說南京人前輩子都跟鴨子有仇。不管這個傳言有沒有根據,但是南京被稱為“鴨都”卻是實打實的名頭。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負盛名,據說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南京鹽水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鮮香美味,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故美名日:桂花鴨。《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斬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蒸餃

蒸餃:蒸餃實際上全國各地都有,但是南京的蒸餃卻別具一格,不但形狀精美、口味更是以清新著稱,油一點膩一點就達不到爽口的效果了。香菇蒸餃的餡心是有新鮮豬肉和香菇調製而成,加上鮮美的香菇汁水,上蒸籠蒸熟後肉嫩汁飽,輕輕一吸,一股濃濃的清新氣息在口腔中瀰漫。

糕團小點

糕團小點:江南人嗜甜,所以,傳統的糕團小店在南京還是很有市場的。南京人吃甜食講究甜而不惡,糯而不粘,方稱為甜品之上乘。此外,光口味好還不行,造型色澤還要出眾,所以,南京的糕團大多玲瓏小巧,色彩繽紛,入口香甜鬆軟,清香滿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