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歷史發展

晉世五胡亂起,中原義民南遷渡海來金避難,金門始有居民。 民國38年(1949)古寧頭戰役之後,暫行停止縣治,改設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民國42年(1953)結束軍管制度,恢復縣治,成立縣政府。 民國45年(1956)金門地區為因應特殊環境需要,開始實施戰地政務,成立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金門縣政府隸屬政委會指揮監督。

金門雄峙閩海、汪洋四環,舊名浯洲,又有仙洲、浯江、浯島諸稱。金門之得名,始於明洪武年間置守禦千戶所,江夏侯周德興築城建垣於此;又因其地位內捍漳廈,外製台澎,實有「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勢,因名之為「金門」。
晉世五胡亂起,中原義民南遷渡海來金避難,金門始有居民。唐代陳淵率眾入島墾牧,生聚日蕃。宋世朱熹主簿同安,設帳燕南,家絃戶誦,島民乃競以氣節相尚。明清兩代,科甲鼎盛,名將輩出,極一時之盛。明末魯王、鄭成功義起金門,並東渡台灣驅荷復台。民國以來,鄉僑創業海外,贊助革命,建設家園,貢獻極大。洎近世,國軍進駐,先後歷經「古寧頭」、「大二膽」、「九三」、「八二三」、「六一七」等戰役,自是金門一躍為保障台海安定之自由長城。
金門自古屬福建同安所轄,民國4年(1915)始創縣治,民國15年(1926)改縣公署為縣政府,民國26年(1937)抗戰軍興,縣府遷往大瞪,民國34年(1945)抗戰勝利,縣政府遷回金門。民國38年(1949)古寧頭戰役之後,暫行停止縣治,改設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民國42年(1953)結束軍管制度,恢復縣治,成立縣政府。民國45年(1956)金門地區為因應特殊環境需要,開始實施戰地政務,成立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金門縣政府隸屬政委會指揮監督。民國81年(1992),隨著兩岸關係漸趨和緩,動員戡亂時期的宣告終止,戰地政務體制在完成階段性的任務後,圓滿功成身退,金門回歸民主憲政,邁向實施地方自治常軌的新時代。
(資料引用:金門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