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鞘翅目Coleoptera、叩頭蟲科Elateridae。
別名:鐵絲蟲、鐵條蟲、蛘蟲等。
主要種類:
1. 溝金針蟲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
2. 細胸金針蟲Agriotes fusicollis Miwa
3. 褐紋金針蟲Melanotus caudex Lewls
形態特徵
溝叩頭成蟲:體長16―17毫米,寬4―5毫米,濃栗色,全體密被金黃色細毛。頭部扁形,前方有三角形塵凹,密布明顯刻點。前胸背面呈半球形隆起,寬大於長,密布刻點,中央有微細縱溝,後緣角稍向後突起。雌蟲體較記扁,觸角短,雄蟲體較長觸角長。,與體長相近。
卵:橢圓形,長徑0.7毫米,乳白色。
幼蟲(即溝金針蟲):老熟幼蟲體長20―30毫米,最寬處約4毫米,每節寬大於長。體黃公,體表有同色細毛,由胸背至第十腹節,每節背面正中有一細縱溝;尾節背面有近圓形的凹陷,密布較粗黑點,兩側邊緣隆起,並各具有3個齒狀突起,尾端分為2叉,各叉末端稍向上彎曲,,內側各有一小齒。
蛹:細長紡綞絲,尾端有刺狀突起;初化蛹淡綠色,漸變濃褐色。
分布與危害
金針蟲類是鞘翅目叩頭蟲科幼蟲的總稱,是一類重要的地下害蟲,中國從南至北分布很廣,為害較大者主要有;溝金針蟲(pleonomus canliculatus)、細胸金針蟲(Agriotes fuscicollis)、寬背金針蟲(Selatosomus latus)、褐紋金針蟲(Melanotus caudex)。溝金針蟲的主要為害區南達長江流域沿岸,北至東北地區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西至甘肅、陝西、青海。又以旱地有機質較缺乏而土質較疏鬆的砂壤土地帶發生較重。細胸金針蟲的為害區,南達淮河流域,北至東北和西北地區,但以水澆地、低洼過水地、淤地及有機質較多的粘土地帶為害較重。寬背金針蟲西達新疆,北至內蒙、黑龍江以及寧夏、甘肅等省區都有分布及為害,以沿河流開放草原、退化淋溶黑鈣土,栗鈣土地帶發生嚴重。褐紋金針蟲在華北地區常與細胸金針蟲混合發生,其分布特性相似,以水澆地發生較多。
生活習性
金針蟲食性較雜,其成蟲叩頭蟲在地上部分活動的時間不長,只能吃一些禾穀類和豆類等作物的綠葉,並無嚴重的為害。幼蟲長期生活於土壤中,主要為害的牧草有禾本科的貓尾草、看麥娘、無芒雀麥、狐茅草、雞腳草以及豆科的苜蓿、三葉草、紅豆草等。幼蟲能咬食剛播下的種子,食害胚乳而不能發芽,如已出苗則為害鬚根、主根或莖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能蛀入塊根和塊莖,並有利於病原菌的侵入而引起腐爛。金針蟲的生活史很長,常需3-5年才能完成一代,以各齡幼蟲或成蟲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因地區和蟲態不同,約在20-85厘米間。在整個生活史中,以幼蟲期最長。溝金針蟲約需3年完成一代,細胸金針蟲也需要3年,而寬背金針蟲則需4-5年才能完成一代。
防治方法
1.防治地下害蟲常用農藥的拌種量:40%的樂果乳油0.5千克加水20-30千克用於200-300千克種子,或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水25-50千克用於250-500克種子,或40%甲基異硫磷乳油0.5千克加水40千克用於400-500千克種子。
2.地下害蟲的農業防治:1)改變地下害蟲的適生環境:結合農田基本建設,適時翻耕,改造低洼易澇地,改變地下害蟲的發生環境,這是防治的根本措施。2)除草滅蟲:消除雜草可消滅地下害蟲,成蟲的產卵場所,減少幼蟲的早期食物來源。3)灌水滅蟲:在地下害蟲發生時間,及時澆灌可有效防治。4)合理施肥:增施腐熟肥,能改良土壤,促進作物根系發育、壯苗,從而增強其抗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