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教材是按照全國農林院校林學專業的教學計畫編寫的,全書分為12章。1~6章為森林昆蟲學基礎部分:包括森林昆蟲學的發展史、我國對森林昆蟲學的貢獻;昆蟲的形態、體內器官及其功能,生殖、發育及變態,行為、年生活史及滯育,種群結構特徵與種群動態,氣候因素與昆蟲生長發育的關係,食性、天敵、植物的抗蟲性,地理分布與害蟲危害區的形成,生命表;群落及林分結構與昆蟲種群變動的關係,森林害蟲治理策略的發展、控制原理和方法、防治指標的基本類型及種群數量控制的實施過程;昆蟲的分類原理、分類學的發展,昆蟲綱的分目,直翅目、等翅目、纓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鱗翅目、雙翅目的分類及121個重要科的識別特徵。
7~12章為各論部分:包括蚧、蚜蟲、木虱、蟬、蛾、網蝽、癭蚊和癭蜂、象甲類31種枝梢害蟲及防治;松毛蟲、天蛾、尺蛾、舟蛾、毒蛾、夜蛾、刺蛾、鞘蛾與潛蛾、卷蛾類等,開甲、象甲、葉蜂、蝗蟲、蟎類等50種食葉害蟲及防治;卷蛾、螟蛾、象甲、小蜂等18種種實害蟲及防治;地老虎、蠐螬、螻蛄、金針蟲、蟋蟀等16種地下害蟲及防治;白蟻、蠹蟲、天牛等10種木材害蟲及防治;天牛、小蠹蟲、吉丁蟲、象甲、透翅蛾、木蠹蛾、擬木蠹蛾、樹蜂等46種蛀乾害蟲及防治。全書共附插圖236幅,書後附有專業術語索引及昆蟲名稱的漢拉、拉漢對照索引。
圖書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昆蟲的形態
第一節 昆蟲的頭部
第二節 昆蟲的胸部
第三節 昆蟲的腹部
第二章 昆蟲的體內器官和功能
第一節 昆蟲的體壁與肌肉
第二節 昆蟲的消化系統與排泄系統
第三節 昆蟲的呼吸系統與循環系統
第四節 昆蟲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
第五節 昆蟲的內分泌和生殖器官
第三章 昆蟲的生物學
第一節 昆蟲的生殖方式
第二節 昆蟲的胚胎髮育
第三節 昆蟲的胚後發育及變態
第四節 昆蟲的行為與多型現象
第五節 昆蟲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第四章 昆蟲的分類
第一節 分類原理
第二節 昆蟲綱的分目
第三節 與森林有關的重要目
直翅目
等翅目
纓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鞘翅目
膜翅目
鱗翅目
雙翅目
第五章 昆蟲生態學
第一節 種群及其研究內容
第二節 非生物因素
第三節 生物因素
第四節 昆蟲的地理分布
第五節 昆蟲的生命表及其意義
第六節 森林昆蟲群落及其種群變動與林分的關係
第六章 森林害蟲的種群數量控制
第一節 森林昆蟲的生態對策
第二節 害蟲治理策略發展的4個重要階段
第三節 森林害蟲的控制原理及方法
第四節 害蟲種群數量的控制及其實施過程
第七章 地下害蟲及防治
第一節 地老虎類
第二節 蠐螬類
第三節 螻蛄類
第四節 金針蟲類
第五節 蟋蟀類
第六節 其他地下害蟲
第八章 枝梢害蟲及防治
第一節 蚧類
第二節 蚜蟲類
第三節 木虱類
第四節 蟬類
第五節 蛾類
第六節 網蝽類
第七節 癭蚊、癭蜂類
第八節 象甲類
第九章 食葉害蟲及防治
第一節 食葉害蟲的危害特點
第二節 鱗翅目類食葉害蟲
松毛蟲類
天蛾類
尺蛾類
舟蛾類
毒蛾類
燈蛾、夜蛾類
刺蛾類
鞘蛾、潛蛾類
卷蛾類
其他鱗翅目食葉害蟲
第三節 鞘翅目類
第四節 葉蜂類
第五節 蝗類
第六節 蟎類
第十章 種實害蟲及防治
第一節 卷蛾類
第二節 螟蛾類
第三節 象蟲類
第四節 小蜂類
第五節 其他種實害蟲
第十一章 蛀乾害蟲及防治
第十二章 木材害蟲及防治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