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馬噹噹、雜里古董、下數經、結煞老尾、雞窠籠,這些外人看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詞語,其實都來源於金鄉話土語。六百多年前信國公湯和在浙西東建築了五十九個衛所城,金鄉衛就是其中。駐紮城裡的官兵當中相當多的人來自淮河一帶和長江下游,其餘部分來自本省和南方各省。他們相互之間說著官話,又不斷地與周邊的當地方言接觸和融合,從而形成了今天的金鄉話。今天的金鄉,郊外按照區塊分別說平陽蠻話、閩南話和平陽本地話,城裡說金鄉話。在小小的範圍里,呈現4種截然不同的方言,具有典型的方言島特點。小鎮的生活往往是慢節奏,悠閒而愜意。小廝家蠻大王們會在泌(pi)清的七星井水旁吃吃稻草繩,玩玩拿蜻蜓。大雄們在爍古亮的房間裡打打麻幾,捺捺牌九。只有里把兩里路的小地方讓小鎮的三輪車夫們還是兩元起價。罕見罕遇上一個不識路語言又不通的,那可就做辜了。牽來搭去講半天,不曉得講什麼。講金鄉話的人挺多,但是能深入進行研究,並且系統彙編成冊的人卻很少。朋友送我一本書,語言學家殷作炎先生寫的《金鄉話詞典》。作為一名從小生活在北京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金鄉人,花費了兩年的時間一鼓作氣寫成了近二十萬字的金鄉話辭彙,還寫下了詳細的語音系統和連讀變調的變化。為了追求詞典的準確性,他請來了年近八旬的岳父,每天一坐幾小時,治學的嚴謹可見非同一般,讓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