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7米,胸徑6-16厘米;小枝灰褐色,無毛,常有明顯的環紋。葉紙質,橢圓形、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8-19厘米,寬3-5.5厘米,頂端急尖或鈍,基部闊楔形,邊緣有小鋸齒,無毛,中脈兩面均隆起;葉柄長2-5毫米。
花序近傘房狀,長約4厘米,生於短枝的頂部;花直徑達、3厘米,花柄長1.5-3厘米,近基部有關節;萼片長圓形,長1-1.4厘米,頂端鈍,開放時外反,結果時呈暗紅色;花瓣5片,有時7片,倒卵形,長1.3-2厘米,頂端鈍或圓;雄蕊長0.9-1.2厘米,3輪排列,花絲宿存,長5-8毫米;子房10-12室,花柱圓柱形,柱頭盤狀,5-6裂。核果長10-12毫米,寬6-7毫米,頂端鈍,基部微彎。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金蓮木生長在海拔300-1400米的谷石旁和溪邊較濕潤的空曠地方。
金蓮木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的環境,耐熱,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
分布範圍
金蓮木分布於中國廣東西南部、海南島和廣西西南部(上思、扶綏),印度東北部、巴基斯坦東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北部、高棉和越南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緬甸。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採收新鮮成熟的金蓮木種子,其果實成熟時呈紫黑色,每個果實中有1粒種子,因種子不耐貯藏,宜採取即采即播的方式。
金蓮木種子堅硬,播種前預先對種子用清水進行浸泡處理,浸泡24小時處理後其發芽率高且發芽較早。
播種在泥炭土中的種子較沙土中的種子發芽要早且萌發周期短,但後者種子最終的發芽率要相對較高,故栽培金蓮木時宜選擇土層肥沃的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

金蓮木栽培土質以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為佳。每月施肥1-2次,天氣乾旱及時補水,金蓮木耐修剪,早春修剪整枝,也可強剪更新。
主要價值

金蓮木果實極為奇特,花謝後,花萼及雄蕊宿存,種子由綠色轉黑,極似米老鼠的頭部,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適合植物園、公園栽培用於科普教育,也可作為風景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