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金線魚即金線䰾屬 (Sinocyclocheilus) 魚類,為中國特產珍稀名貴土著魚種,也是中國南方喀斯特地區的代表性魚種,原記載僅產於雲南,現已擴大分布於廣西和貴州,明代以來即被譽為雲南四大名魚之首,在 《徐霞客遊記》、 《滇南本草》、 《滇海漁衡志》 和 《新篡雲南通志》 中均有記載,更有清代詩人師荔菲的 《金線魚詩》 稱其為“或應上官需,或詣高門送”的美味佳肴。滇池、撫仙湖、陽宗海和陸良中延澤是金線魚的著名產地。目前,上述地區均已絕跡或幾近絕跡,1986 年以來滇池中再也找不到滇池金線魚了;陽宗海曾是以 70%產量著稱的陽宗金線魚也僅偶爾能見到 1~2 尾;陸良中延 澤過去年產 金線魚30~40 t,由於水域變陸地,金線魚已絕跡;撫仙湖殘存的金線魚已賣過每千克 2 000 元的高價。由此可見,雲南金線魚已處於瀕臨滅絕狀態,1989 年滇池金錢魚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1998 年又被收錄在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一書中。
形態特徵
金線魚體側扁,紡錘形,體長 8~19 cm,背部隆起,額頭略平或下凹,兩對鬍鬚。體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 色,鰭條較黑,細鱗,鱗片僅分布於體側,背腹無鱗或少鱗,鱗片呈黃色,有光澤,側線呈金黃色,故名金線魚。喜棲於水質清新的多石塊的水域,由於視覺退化,嗅覺發達,怕陽光,所以多夜晚外出覓食,食性以植物性為主,主食植物種子,常出入湖泊沿岸有地下水流出的洞穴。在每年 4~5 月份,雌雄魚集群溯入洞穴,在礫石上產卵、孵化。繁殖最佳溫度為18~22℃,生存溫度為 5~26℃。
短尾金線魚
體長形,體長為體高約近6倍。尾鰭上葉延長成絲狀,長度較短。頭部紅褐色,從鼻孔至眼後部和從吻端至眼下部各有一黃條。體側有兒條暗淡的黃帶,腹部有一條明顯的寬黃帶。背鰭淺紅色,邊緣黃色,鰭膜上有一黃線和一淡藍線。尾鰭粉紅色尾叉內緣深紅色,上葉末端的短絲黃色。
絲尾金線魚
體呈橢圓形而稍長,尾鰭上葉延長成 絲狀。全體淺紅色,體側有二條縱帶 , 一條淡黃色,從吻端經頰部,沿側線下方至尾鰭基 , 另一條黃色,前寬後狹,從胸鰭基至尾鰭基。背鰭玫瑰紅色,第一鰭棘至第二鰭棘的上半部鮮紅色,第二鰭棘以後的邊緣黃色。腹鰭灰白色,鰭基附近有一黃斑,腋鱗白色。臀鰭白色,鰭膜中部有一寬黃帶。 尾鰭玫瑰紅色,上葉的鰭條和絲 狀延長黃色,尾叉內緣紅色。
黃邊金線魚
體呈長橢圓形,尾鰭上葉稍長於下葉。體淺紅色,體側中部有二條較寬的黃色縱帶,一條從鰓蓋後上緣至尾鰭基,另一條從鰓蓋經胸鰭至尾鰭基。背鰭玫瑰紅色,邊緣是較寬的深黃色,中部有一條藍線。 腹鰭灰白色,腋部和腋鱗黃色。 臀鰭灰白色,尾鰭紅色,上葉尖端附近有一大黃斑。
玫瑰金線魚
體近長橢圓形。鰭較高,鰭棘與鰭條約等長,鰭棘部的鰭膜邊緣,稍缺凹。全體玫瑰紅色,體側有不 明顯黃色縱帶。在側線起點的稍後方有一淡紅斑,背部有9個褐 色鞍形斑紋。 背鰭玫瑰紅色,在第六鰭棘後的邊緣橙黃 色。 腹鰭和腋鱗微帶紅色。臀鰭灰白色。尾鰭玫瑰紅色,下葉較淡。
分布
金線魚是暖水性近底層魚類,遍布於南海北部海區。雖然每種金線魚對棲息場所有不同的選擇,但各種海況環境,總有一些與之相適應的金線魚。比如棲息深度,大多數金線魚屬淺海性,較典型的是日本金 線魚,棲息水深局限在50米以內,屬於深海性的有深水金線魚,在水深達300米的大陸架外緣還有出現。對底質的要求,日本金線魚多見於泥質海 區,深水金線魚多見於沙質海區,其他金線魚散布在沙泥和泥沙海區。金線魚類的食性也較廣,餌料組成複雜,以攝食底棲生物 為主,兼食自游生物和浮游生物,可以認為到處都是金線魚類的索餌場所。
阻止金線魚性腺退化
要解決金線魚人工塘養下能自然繁殖,單有摸擬的金線魚天然生活環境還不行,還必須採取必要的生物學措施來阻止其性腺退化,才能達到人工塘養下自然繁殖的效果。
1、尖頭金錢魚的自然繁殖
尖頭金線魚個體較小,最大個體可達 100~150 g,常見的為 50~100 g,頭尖長,體表光滑無鱗,其 2 齡開始性成熟,繁殖時間為每年 10 月底至 12 月初,是石林縣黑龍潭水庫中庫存量最多的一個優質土著魚種,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市場開發潛力,在馴養過程中除了根據金線魚的生活習性,儘量滿足其對生活條件的要求外,於每年 8 月中下旬開始,在人工餌料中添加適量促性腺發育激素和多種維生素,以促進其性腺正常發育達到自然繁殖效果。
2、大頭金線魚的自然繁殖
大頭金線魚個體較大,最大個體可達 500 g,常見個體 200~300 g,頭大,口上位,體表被金色細鱗,外觀美麗,3 齡性成熟,其繁殖時間較長,主要集中在每年 1~2 月 (小寒、大寒、立春 3 個節氣)。大頭金線魚在黑龍潭水庫的儲量相對較少,與尖頭金線魚相比,儲量約為尖頭金線魚的 1/5。每年 12 月至次年2 月,在補充的人工餌料中添加適量的促性腺發育激素和多種維生素,可促進大頭金線魚性腺正常發育。
2 種金線魚親魚通過攝入添加在餌料中的一部分促性腺發育激素和維生素,並通過親魚皮膚滲透吸入一部分從餌料中釋放在水體中的促性腺發育激素,以達到阻止親魚性腺退化,正常發育進入正常自然繁殖的效果。
經濟價值
為海產經濟魚類之一,肉質細嫩,可供鮮食或製成鹹乾品,是相當大眾化的食用魚類,適合各種烹調方式。但近十年漁獲量下降三成,面臨捕撈過度以及棲息地破碎的問題,尤以捕撈幼魚的問題較為突出。
人工養殖研究
在掌握金線魚對自然環境的要求、生活習性及繁殖習性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金線魚的人工養殖及繁殖。
馴化遷移
通過馴化養殖,慢慢地脫離原來的自然環境,遷移到與原生地相似的自然環境中,看其能否生存、繁殖。在馴化過程中派專人看管、觀察、測量、記錄,分析生活習性、對環境的適應性。
人工模擬環境的建造
金線魚要求水質清新、溶氧豐富的漆黑環境,還要有一定的流水條件。人工模擬環境的建造包括:人工養殖模擬環境和人工繁殖模擬環境的建造。人工養殖模擬環境的建造是為了飼養成魚或商品魚,人工繁殖模擬環境的建造是為了提高繁殖率,增加種群數量,保證養殖種源。
人工養殖模擬環境的建設
建設蓄水池和魚池,蓄水池的水位應高於魚池水位,可人工建造,也可選擇水位較高的池塘或上域的湖泊要保證水質良好,污染輕。主要作用是製造人為的天然流水(地下水)。魚池的建設應南北走向,以長8m、寬6m 為宜。面積不宜過大,也不要過小。池底安置噴水管,每平方米 1 個噴口為宜,控制水壓,不宜讓水過速噴出。在魚池中設隱蔽設施或在魚池上方加蓋遮光設施,但不要全部遮嚴。
人工繁殖模擬環境的建設
金線魚的繁殖條件嚴格和複雜,要求在有地下水流出的洞穴中,水質要清新,溶氧豐富,在礫石上產卵孵化。所以金線魚人工繁殖模擬環境的建設也就複雜困難的多。一般採取在人工養殖模擬環境建設的基礎上,除池底鋪沙,放石之外,上面要加蓋遮光設施,提高噴水管水量水速。
金線魚資源保護措施
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是生物生存的客觀需要,當自然環境受到破壞和改變時,直接威脅著生物的生存與繁殖。大壩沖溶 洞自然環境優美,四面環山,洞中泉水長年不斷,洞外有一深潭,清澈透明,非常適宜金線魚的生存與繁殖。但是近些年,由於電站的修建以及農民的填潭造田,不注意自然環境的保護,破壞了金線魚的生長環境,嚴重影響著金線魚的生長與繁殖,特別是雨季,山洪暴發,水量大,水流湍急,魚卵、幼魚隨洪水沖走、沖死,損害種群數量和結構,人為捕撈尤其嚴重。因此,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生態環境保護:
1)擴大潭面,改善潭的環境。
2)隔離洪水。用石塊沿潭邊洪水溝砌堤,把旁邊山溝洪水同水潭隔離,引流到下域,避免洪水的衝擊。
3)建造緩衝帶。在水潭下方建一橫壩,與引流堤相連,提高水位,擴大水面,降低流速,形成一定穩定水體。
人文環境的營造和控制
對金線魚最直接的危害是人們的捕撈行為,如過量捕撈、電魚等惡劣行為,直接威脅著金線魚的生存與繁殖。因此,必須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嚴格控制打擊不良行為和漁業犯罪行為。從以下幾點做起:
1)提高人們對資源的保護意識。通過廣播宣講資源的重要性和與人們生活關係的密切性,使人們認識保護資源的必要性和意義,從而提高人們的資源保護意識。
2)加強漁政管理工作。提高漁政工作水平,加強漁業法律知識的宣傳;嚴格懲罰非法漁業活動,嚴格控制過量捕撈行為。對違反漁業法,造成重大損失和嚴重後果的除賠償損失和罰款外,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3)在潭邊豎立保護碑警示。金線魚生態保護區禁止捕撈及破壞生態環境的任何行為,違者按其情節輕重給予 50~100 元罰款;屢教不改者除罰款5000 元以上,還要按《資源保護法》和《漁業法》追究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