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盞銀盤[中藥]

金盞銀盤[中藥]
金盞銀盤[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盞銀盤,中藥名。為菊科植物三葉鬼針草或金盞銀盤的乾燥全草,春、夏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其味甘、微苦,性涼。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黃疸,泄瀉,痢疾,血熱吐血,血崩,跌打損傷,癰腫瘡毒,鶴膝風,疥癩。

生理特性

其為乾燥全草,長30-50cm,莖粗3-8mm,稜柱狀,淺棕褐色,有稜線。葉紙質而薄,1回羽狀複葉(三葉鬼針草)或2回3出複葉(金盤銀盞),乾枯,易脫落,有葉柄。花序乾枯,瘦果易脫落而殘存圓形的花托。氣微,味淡。常生於村旁、路邊及曠里處。

產地

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河北、山西等地,主產於廣東、廣西等。

入藥部位

菊科植物三葉鬼針草或金盞銀盤的乾燥全草。

炮製方法

洗淨、陰乾、切段備用。

性味

味甘、微苦,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

感冒發熱,黃疸,泄瀉,痢疾,血熱吐血,血崩,跌打損傷,癰腫瘡毒,鶴膝風,疥癩。

相關配伍

1配菊花: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2配蒲公英: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3配雙花炭: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4配穿山甲:活血通絡,破瘀通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或浸酒飲。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婦女行經期忌服。”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洗疥癩,解毒瘡,止癢埋口。”

2《廣東中藥》Ⅱ:“治感暑發熱,癍痧,痔瘡(外洗),腸癰及內外科炎腫。”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散瘀活血。防治流感感冒,治療咽喉腫痛,小兒發熱,驚風,跌打損傷,慢性潰瘍,痒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