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1961年之前,當時的金泰大隊轄下有金鰲洲、永泰、周屋基、上亭、下亭、曲海、牌樓基和岳潭八條自然村。1960年5月,金泰大隊
開始了第一次的行政區域變化。分為四個大隊:即金鰲洲、永泰(包括周屋基、上亭、下亭)、曲海、牌樓基(包括岳潭)。1963年,開始又合併為金泰大隊,而原四個大隊黨支部改設為分支部。這次合併一直到1991年。1991年,分為三個管理區:金泰管理區(包括金鰲洲、永泰、周屋基、上亭、下亭)、曲海管理區、牌樓基管理區(包括岳潭)。1999年,將“管理區”改稱為“村委會”,在2003年9月“村改居”的完成,“金泰村委會”又改稱為“金泰社區居委會”,而轄下的“村”也改稱為“股份合作社”。
社區建設
金泰村,水上交通較為發達,萬江區第一艘水泥船“永機一號”最富盛名。全村開門見水,村民出入萬江或莞城,以橫水渡過江,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將村中 的泥路鋪上紅磚;70年代後期,隨著萬道大橋的建設與通行,金泰各自然村開始安裝自來水管、鋪設水泥路,其中最早的是永泰村。
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各村出現了村民買地建新房現象。如永泰村第一批地台於1991年,以每間82.5平方米規劃給村民,共135間,新屋間的道路於1994年鋪好了水泥路。第二批地台於1995年,以每間104平方米規劃給民眾,共155間。這樣有規劃地最佳化好新屋區的建設,同時也不斷地整治好舊屋區道路環境建設和衛生建設,改變了以前沒有人處理垃圾和只用垃圾桶裝垃圾的狀況,建立了垃圾屋,組建了一支得力能幹的專業清潔隊伍,潔淨了環境,美化了村容。現在的金泰村是萬江的中心區,主幹道路有萬道路、泰新路和金曲路,條條大道都是靚麗寬闊的路面,整齊優美的路燈,有造型立體化的綠化,再加上沿江美麗的河堤景觀和充滿舒適休閒娛樂活動空間的金鰲洲主題公園,處處呈現出道道暢通、環境優美的良好投資環境。金泰村投資環境的不斷最佳化,引來了企業家紛紛至沓來,投資辦廠,同時也吸引到市屬單位在金泰落戶。
至2002年,到金泰落戶的三來一補企業有3家。最早第一家在金泰落戶的企業是鴻達針織廠,老闆叫何彪,於1988年投產,員工有200人,年加工產值300萬元人民幣。落戶的民營企業有21家,都是外地人到本地辦廠的。比如:百代手袋廠、千禧毛織廠等。而市單位落戶的有東莞市海事局和廣東省東莞外經發展公司莞氏工業區。
金泰村在種植元朗菜和小麥,是享富盛名的特產。1963年開始種植元朗菜,以後種植面積不斷擴大,1967——1969年進入到高峰期,種植面積有上千畝,其中以周屋基村種植最多,種植農藝有名的要算老農周培。此時,金泰元朗菜全縣有名,東莞市土產進出口公司也落戶金泰設點,收購金泰村出產的元朗菜。以後,1971——1974年,各地大搞糧食種植小麥時期,元朗菜種植進入到一個壓縮階段;進入到80年代,金泰元朗菜種植又出現種植高潮。到90年代,由於經濟飛速發展,許多新品種副食擠入市場,元朗菜的種植開始逐步衰退。
永泰村種植小麥頗負盛名。1969年在縣農業局朱新同志帶領下,去蘇州、汕頭、陸豐等地參觀學習,種植小麥。在1970年開始種植,1972——1973年形成了高潮。種植面積有300多畝,產量畝產平均400市斤。在當時由於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在全縣、全省頗有名氣。比如:有省廣播電台到來採訪報導;省領導趙紫陽同志召開座談會,認真了解學習金泰村的種植經驗;邀請金泰村民去參加廣東省小麥高產會議;派出種植小麥的老農,外出指導其他地方種植等等。
歷史軼事
村內有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金鰲古塔和2002年新建的金鰲洲主題公園。
金鰲洲古塔建於明萬曆天啟年間,距今已有360多年歷史。古塔高50.6米,塔身呈八角形,每面均有精巧的拱門,有石級直通塔頂,是一座九層閣樓古典塔式磚石建築。於明天啟四年(1624年)建成。清朝乾隆二年,曾重修兩次,使塔巍然在望,倍雄於前。1990年,東莞市政府撥款43萬元,重修古塔,築了圍牆。塔旁種了花草樹木,讓市民參觀遊覽。
金鰲洲主題公園位於金鰲洲村前,整個公園沿萬江河呈帶狀分布。公園總面積為24000平方米,採用“四點一線”式的空間布局。“四點”即中心廣場區,中心過渡區,金鰲洲塔文物保護區,靜態休閒區。“一線”即以沿河岸的水景觀軸。將前面四點串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金泰名人軼事:
一、革命烈士——陳雲開
陳雲開,男,生於1909年,永泰村人,東江縱隊中隊長,1941年參加游擊隊,1946年在惠陽縣與國民黨軍作戰犧牲。
二、關心家鄉教育事業的香港同胞——梁乃鵬
梁乃鵬,男金泰人,現香港太平紳士,大律師。梁乃鵬先生雖然移居香港多年,但他一直關心家鄉的教育事業。曾多次損資支持家鄉建校辦教育。1992年他捐資50萬元港幣興建金泰國小,1996年又捐資30萬元興建金泰幼稚園。
經歷了300多年的金泰村,它正沐浴在改革的春風中,現在大部分村民已洗腳上田。村里廠房林立,村組集體經濟穩步增長,2000年村、組兩級收入達708萬元。昔日美麗、富饒、古樸的小村莊正逐步向大市區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