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性
國中
活潑性從高到低
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諧音:嫁給那美女,鋅鐵惜千斤,童工贏鉑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高中
活潑性從大到小
鉀鋇鈣鈉鎂鋁錳、鋅鉻鐵鎳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K Ba Ca Na Mg Al Mn Zn Cr Fe Ni Sn Pb (H) Cu Hg Ag Pt Au
綜合
Li、Rb、Cs、K、Ra、Ba、Fr、Sr、Ca、Na、Ac、La、Ce、Pr、Nd、Pm、Sm 、Eu、 Gd 、Tb 、Y 、Mg 、Am、Dy、Ho、 Er 、Tm 、Yb、 Lu 、(H)、 Sc、 Cm、Bk、Pu、Es、Lr、Fm、Cf、Th 、Np、Be、Md、U、Hf、Al、Ti 、Zr、Pa、V、No、Mn、 Nb、 Zn、Cr 、Ga 、Fe 、Cd 、In 、Tl 、Co、Ni、 Mo、 Sn 、Pb 、W、(D2)、 (H2)、Ge、Cu、 Tc、Ru、Po、 Hg 、Ag、Os、Rh 、Pd、Ir、Pt、Au
鋰、銣、銫、鉀、鐳、鋇、鍅、鍶、鈣、鈉、錒、鑭、鈰、鐠、釹、鉕、 釤、銪、釓、鋱、釔、鎂、鎇、鏑、鈥、鉺、銩、鐿、鑥、(氫)、鈧、鋦、錇、鈽、鑀、鐒、鐨、鐦、釷、鎿、鈹、鍆、鈾、鉿、鋁、鈦、鋯、鏷、釩、鍩、錳、鈮、鋅、鉻、鎵、鐵、鎘、銦、鉈、鈷、鎳、鉬、錫、鉛、鎢、(氘分子)、(氫分子)、鍺、銅、鎝、釙、汞、銀、鋨、銠、鈀、鉑、金
金屬性關係
金屬活動性最強是鋰,金屬性最強是銫。金屬活動性是個熱力學標準,由標態下的電極電勢決定。
無機反應套用
判斷金屬與酸反應情況
(1)在氫以前的金屬(K→Pb)能置換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氫生成氫氣,且從左到右由易到難,K→Na會爆炸。
(2)氫以前的金屬與氧化性酸(如濃H2SO4、HNO3)反應,無氫氣生成,反應的難易及產物與金屬活動性、酸的濃度、溫度等因素有關。
①Fe、Al在冷的濃H2SO4、濃HNO3中鈍化,加熱或稀HNO3可充分反應。
②Zn與HNO3反應時, HNO3濃度由濃變稀可分別生成NO2、NO、N2O、N2、NH4NO3。
③氫以後的金屬(Cu→Ag)與非氧化性酸不反應,但與氧化性酸反應,與硝酸反應時,濃硝酸一般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
④氫以後的Pt→Au與氧化性酸也不反應,只能溶於王水中。
⑤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越強,置換氫氣的速度就越快。
⑥實驗室製取氫氣時,一般不會採用K、Ca、Na,因其反應過於劇烈,甚至爆炸而無法收集。
⑦酸套用稀鹽酸或稀硫酸,不能用濃硫酸和硝酸(沒有氫氣),一般不能用濃鹽酸,因其易揮發,會影響所制的氫氣的純度。
判斷金屬與水反應情況
(1)K→Na,遇冷水劇烈反應,且易發生爆炸。
(2)Mg在熱水中可反應,且加酚酞變紅,Al在沸水中才可反應。
(3)Zn→Pb在冷水中不反應,但在加熱條件下可與水蒸氣反應。如:3Fe+4H2O(g)=Fe3O4+4H2
判斷金屬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狀況
(1)K→Pb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態。(鐵有游離態,隕鐵)
(2)Cu→Au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態,又有游離態。 只是Pt Au大多以游離態存在
判斷金屬單質的冶煉方法
(1)K→Al用電解法,如:2Al2O3(熔融)==通電,催化劑==4Al+3O2↑
特例:熔融狀態下 Na+KCl=NaCl+K 註:不是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僅是熔沸點問題!
註:Na→Mg電解氯化物,而Al電解氧化物(因為有冰晶石做催化劑)
必須熔融狀態 , 無水!!!
(2)Zn→Cu用熱還原法,常見的還原劑為:C、CO、H2或Al等。如:3CO+Fe2O3=2Fe+3CO2;2Al+Cr2O3=2Cr+Al2O3(鋁熱反應,冶煉難熔金屬)
特例:濕法煉銅:Fe+CuSO4 = FeSO4+Cu
電解精煉銅:2CuSO4+2H2O==通電==2Cu+2H2SO4+O2↑
(3)Hg→Ag用熱分解法,如2HgO=2Hg+O2↑ 2Ag2O=4Ag+O2↑
(4)Pt→Au用物理方法:如用浮洗法進行沙裡淘金。
判斷氫氧化物的溶解性、鹼性強弱
金屬性越強,其對應氫氧化物的鹼性越強,一般也越難溶解。
(1)K→Na對應的氫氧化物為可溶性強鹼[Ca(OH)2微溶]。
(2)Mg→Cu對應的氫氧化物為難溶性弱鹼[Al(OH)3、Zn(OH)2為兩性氫氧化物]。
(3)Hg→Au對應的氫氧化物不存在或不穩定、易分解。
判斷氫氧化物的熱穩定性
金屬性越強,其對應氫氧化物的熱穩定性越強。
(1)K→Na對應的氫氧化物不易分解。
(2)Mg→Fe對應的氫氧化物加熱可分解。如2Fe(OH)3=Fe2O3 +3H2O。
(3)Sn→Cu對應的氫氧化物微熱即分解。如Cu(OH)2=CuO+H2O。
(4)Hg→Ag對應的氫氧化物常溫即易分解,如2AgOH = Ag2O+H2O。
(5)Pt→Au一般無對應的氫氧化物。
判斷金屬單質與氧氣反應情況
(1)K→Na在常溫下易被氧氣氧化,加熱時燃燒。Na在O2中燃燒生成Na2O2,K與O2可生成KO2。
(2)Mg→Fe在常溫下可緩慢氧化生成一層緻密而堅固的氧化物保護膜(鈍化,明顯的有Zn、Al),高溫時易燃燒。(Fe在常溫下緩慢氧化時產生的氧化物Fe2O3是酥鬆的,並不緻密。)
(3)Sn→Pb在通常條件下,Pb可生成氧化膜,而Sn不能。高溫時在氧氣中燃燒。
(4)Cu→Ag在高溫時與氧氣化合。
(5)Pt→Au與氧氣不反應,但存在氧化物,如有PtO2,Au2O3。
判斷金屬離子的水解情況
(1)K→Mg的金屬陽離子不水解。
(2)Al→Ag的金屬陽離子可水解,且水解程度逐漸增強。如Fe3++3H2O=Fe(OH)3+3H+。
判斷硝酸鹽熱分解
(1)K→Na活潑金屬的硝酸鹽分解生成亞硝酸鹽和氧氣。
(2)Mg→Cu等較活潑金屬的硝酸鹽分解生成氧化物、NO2和O2。(硝酸亞鐵出三氧化二鐵!)
(3)Hg以後不活潑金屬的硝酸鹽分解生成金屬、NO2和O2。
碳酸、酸式碳酸鹽、碳酸鹽的熱穩定性
一般說,碳酸的熱穩定性比碳酸氫鹽小,碳酸氫鹽的熱穩定性比相應的碳酸鹽小。不同陽離子的碳酸鹽或酸式碳酸鹽的熱穩定性也不同。例如碳酸水溶液稍微加熱就分解,碳酸氫鈉在150℃左右分解,而碳酸鈉加熱至850℃以上才分解成氧化鈉和二氧化碳。
以上各類物質的熱穩定性規律可以用陽離子對碳酸根離子的反極化作用來解釋。CO32-離子為一等邊三角形,碳原子在中間,鍵角∠O—C—O為120°。在無外電場的情況下,三個氧原子被正四價的碳極化,形成偶極。當陽離子靠近某一個氧原子時,陽離子產生的外加電場使這個氧原子產生的誘導偶極方向恰好與這個氧原子原有的偶極方向相反,這個作用叫做反極化。反極化作用使這個氧原子與碳原子之間的鍵被削弱,甚至使CO22-離子完全分解為CO2和O2-。陽離子的極化作用越大,碳酸鹽就越容易分解。
判斷金屬與鹽溶液反應情況
(1)K→Na與鹽溶液反應時,因金屬活潑性太強,金屬先與水反應。
(2)Mg→Zn與鹽溶液反應時,其實質是金屬與鹽水解產生的H+反應。如Mg與AlCl3溶液反應為:Al3++3H2O=Al(OH)3+3H+,Mg+ 2H+=Mg2+ + H2↑。
總反應為:3Mg+2Al3+ +6H2O=3Mg2+ + 2Al(OH)3↓+3H2↑。
(3)除K→Mg外,順序表中前面金屬可將後面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判斷金屬硫化物的溶解性
(1)K→Na的金屬硫化物易溶於水。
(2)Mg→Al的金屬硫化物易水解,在水中不存在。
(3)Zn→Pb的金屬硫化物均不溶於水。
判斷金屬硫化物的顏色
(1)K→Zn的金屬硫化物為無色或白色。
(2)Fe以後的金屬硫化物均為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