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點與不足
金屬型鑄造與砂型鑄造比較:在技術上與經濟上有許多優點。
(1)金屬型生產的鑄件,其機械性能比砂型鑄件高。同樣合金,其抗拉強度平均可提高約25%,屈服強度平均提高約20%,其抗蝕性能和硬度亦顯著提高;
(2)鑄件的精度和表面光潔度比砂型鑄件高,而且質量和尺寸穩定;
(3)鑄件的工藝收得率高,液體金屬耗量減少,一般可節約15~30%;
(4)不用砂或者少用砂,一般可節約造型材料80~100%;
此外,金屬型鑄造的生產效率高;使鑄件產生缺陷的原因減少;工序簡單,易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金屬型鑄造雖有很多優點,但也有不足之處。如:
(1) 金屬型製造成本高;
(2) 金屬型不透氣,而且無退讓性,易造成鑄件澆不足、開裂或鑄鐵件白口等缺陷;
(3) 金屬型鑄造時,鑄型的工作溫度、合金的澆注溫度和澆注速度,鑄件在鑄型中停留的時間,以及所用的塗料等,對鑄件的質量的影響甚為敏感,需要嚴格控制。
因此,在決定採用金屬型鑄造時,必須綜合考慮下列各因素:鑄件形狀和重量大小必須合適;要有足夠的批量;完成生產任務的期限許可。
成型特點
金屬型和砂型,在性能上有顯著的區別,如砂型有透氣性,而金屬型則沒有;砂型的導熱性差,金屬型的導熱性很好,砂型有退讓性,而金屬型沒有等。金屬型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它在鑄件形成過程中有自己的規律。
型腔內氣體狀態變化對鑄件成型的影響:金屬在充填時,型腔內的氣體必須迅速排出,但金屬又無透氣性,只要對工藝稍加疏忽,就會給鑄件的質量帶來不良影響。
鑄件凝固過程中熱交換的特點:金屬液一旦進入型腔,就把熱量傳給金屬型壁。液體金屬通過型壁散失熱量,進行凝固並產生收縮,而型壁在獲得熱量,升高溫度的同時產生膨脹,結果在鑄件與型壁之間形成了“間隙”。在“鑄件一間隙一金屬型”系統未到達同一溫度之前,可以把鑄件視為在“間隙”中冷卻,而金屬型壁則通過“間隙”被加熱。
金屬型阻礙收縮對鑄件的影響:金屬型或金屬型芯,在鑄件凝固過程中無退讓性,阻礙鑄件收縮,這是它的又一特點 。
鑄造工藝
金屬型的預熱
未預熱的金屬型不能進行澆注。這是因為金屬型導熱性好,液體金屬冷卻快,流動性劇烈降低,容易使鑄件出現冷隔、澆不足夾雜、氣孔等缺陷。未預熱的金屬型在澆注時,鑄型,將受到強烈的熱擊,應力倍增,使其極易破壞。因此,金屬型在開始工作前,應該先預熱,適宜的預熱溫度(即工作溫度),隨合金的種類、鑄件結構和大小而定,一般通過試驗確定。一般情況下,金屬型的預熱溫度不低於150°C。
金屬型的預熱方法有:
(1)用噴燈或煤氣火焰預熱;(2)採用電阻加熱器;(3)採用烘箱加熱,其優點是溫度均勻,但只適用於小件的金屬型;(4)先將金屬型放在爐上烘烤,然後澆注液體金屬將金屬型燙熱。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小型鑄型,因它要浪費一些金屬液,也會降低鑄型壽命。
金屬型的澆注
金屬型的澆注溫度,一般比砂型鑄造時高。可根據合金種類、如化學成分、鑄件大小和壁厚,通過試驗確定。下表中數據可供參考。
各種合金的澆注溫度
合金種類 澆注溫度℃ 合金種類 澆注溫度℃
鋁錫合金 350~450 黃銅 900~950
鋅合金 450~480 錫青銅 1100~1150
鋁合金 680~740 鋁青銅 1150~1300
鎂合金715~740 鑄鐵 1300~1370
由於金屬型的激冷和不透氣,澆注速度應做到先慢,後快,再慢。在澆注過程中應儘量保證液流平穩。
出型和抽芯時間
如果金屬型芯在鑄件中停留的時間愈長,由於鑄件收縮產生的抱緊型芯的力就愈大,因此需要的抽芯力也愈大。金屬型芯在鏡件中最適宜的停留時間,是當鑄件冷卻到塑性變形溫度範圍,並有足夠的強度時,這時是抽芯最好的時機。鑄件在金屬型中停留的時間過長,型壁溫度升高,需要更多的冷卻時間,也會降低金屬型的生產率。
最合適的拔芯與鑄件出型時間,一般用試驗方法確定。
工作溫度的調節
要保證金屬型鑄件的質量穩定,生產正常,首先要使金屬型在生產過程中溫度變化恆定。所以每澆一次,就需要將金屬型打開,停放一段時間,待冷至規定溫度時再澆。如靠自然冷卻,需要時間較長,會降低生產率,因此常用強制冷卻的方法。冷卻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1)風冷:即在金屬型外圍吹風冷卻,強化對流散熱。風冷方式的金屬型,雖然結構簡單,容易製造,成本低,但冷卻效果不十分理想。
(2)間接水冷:在金屬型背面或某一局部,鑲鑄水套,其冷卻效果比風冷好,適於澆注銅件或可鍛鑄鐵件。但對澆注薄壁灰鐵鑄件或球鐵鑄件,激烈冷卻,會增加鑄件的缺陷。
(3)直接水冷:在金屬型的背面或局部直接制出水套,在水套內通水進行冷卻,這主要用於澆注鋼件或其它合金鑄件,鑄型要求強烈冷卻的部位。因其成本較高,只適用於大批量生產。
如果鑄件壁厚薄懸殊,在採用金屬型生產時,也常在金屬型的一部分採用加溫,另一部分採用冷卻的方法來調節型壁的溫度分布。
金屬型的塗料
在金屬型鑄造過程中,常需在金屬型的工作表面噴刷塗料。塗料的作用是:調節鑄件的冷卻速度;保護金屬型,防止高溫金屬液對型壁的沖蝕和熱擊;利用塗料層蓄氣排氣。
根據不同合金,塗料可能有多種配方,塗料基本由三類物質組成:1.粉狀耐火材料(如氧化鋅,滑石粉,鋯砂粉、硅藻土粉等);2.粘結劑(常用水玻璃,糖漿或紙漿廢液等);3.溶劑(水)。具體配方可參考有關手冊。
塗料應符合下列技術要求:要有一定粘度,便於噴塗,在金屬型表面上能形成均勻的薄層;塗料乾後不發生龜裂或脫落,且易於清除;具有高的耐火度;高溫時不會產生大量氣體;不與合金髮生化學反應(特殊要求者除外)等。
復砂金屬型
塗料雖然可以降低鑄件在金屬型中的冷卻速度,但採用刷塗料的金屬型生產球墨鑄鐵件(例如曲軸),仍有一定困難,因為鑄件的冷速仍然過大,鑄件易出現白口。若採用砂型,鑄件冷速雖低,但在熱節處又易產生縮松或縮孔,在金屬型表面復以4-8mm的砂層,就能鑄出滿意的球墨鑄鐵件。
復砂層有效地調節了鑄件的冷卻速度,一方面使鑄鐵體不出白口,另一方面又使冷速大於砂型鑄造。金屬型無潰散性,但很薄的復砂卻能適當減少鑄件的收縮阻力。此外金屬型具有良好的剛性,有效地限制球鐵石墨化膨脹,實現了無冒口鑄造,消除疏鬆,提高了鑄件的緻密度。如金屬型的復砂層為樹脂砂,一般可用射砂工藝復砂,金屬型的溫度要求在180~200℃之間。復砂金屬型可用於生產球鐵,灰鐵或鑄鋼件,其技術效果顯著。
金屬型的壽命
提高金屬型壽命的途徑為:
1.選用導熱係數大,熱膨脹係數小,而且強度較高的材料製造金屬型;
2.合理的塗料工藝,嚴格遵守工藝規範;
3.金屬型結構合理,製造毛坯過程中應注意消除殘餘應力;
4.金屬型材料的晶粒要細小。
工藝設計
根據金屬型鑄造工藝的一些特點,為了保證鑄件質量,簡化金屬型結構,充分發揮它的技術經濟效益,首先必須對鑄件的結構進行分析,並制訂合理的鑄件工藝。
工藝性分析
金屬型鑄造結構工藝性的好壞,是保證鑄件質量,發揮金屬型鑄造優點的先決條件。合理的鑄造構應遵循下列原則:
1)鑄造結構不應阻礙出型,妨礙收縮;2)厚差不能太大,以免造成各部分溫差懸殊,從而引起鑄件縮裂和縮松;3)限制金屬型鑄件的最小壁厚。
另外,對鑄件非加工面的精度和光潔度應要求適當。
澆注位置
鑄件的澆注位置直接關係到型芯和分型面的數量、液體金屬的導入位置,冒口的補縮效果,排氣的通暢程度以及金屬型的複雜程度等。選擇澆注位置的原則如下:
1.保證金屬液在充型時流功平穩,排氣方便,避免液流卷氣和金屬被氧化;
2. 有利於順序凝固,補縮良好,以保證獲得組織緻密的鑄件;
3.型芯數目應儘量減少,安放方便、穩定、而且易於出型;
4.有利於金屬型結構簡化,鑄件出型方便等。
鑄性分型面選擇
分型面形式一般有垂直、水平和綜合分類(垂直、水平混合分型或曲面分型)三種。選擇分型面的原則如下:
1.為簡化金屬型結構,提高稿件精度,對形狀教簡單的鑄件最好都布置在半型內,或大部分布置在半型內;
2.分型面數目應儘量少,保證鑄件外形美觀,鑄件出型和下芯方便;
3.選擇的分型面應保證設定澆冒口方便,金屬充型時流動平穩,有利於型腔里的氣體排出;
4.分型面不得選在加工基準面上;
5,儘量避免曲面分型,減少拆卸件及活決數量。
澆鑄系統設計
根據金屬型鑄造的某些特點,在設計澆注系統時須注意以下幾點:金屬澆注速度大,超過砂型的約20%。其次,在液體金屬充型時,型腔里的氣體要能順利排除,其流向應儘可能與液流方向一致,順利的將氣體擠向冒口或出氣冒口;此外,應注意使液體金屬在充型時流動平穩,不產生渦流,不衝擊型壁或型芯,更不可產生飛濺。
金屬型的澆注系統一般分為頂注式底注式和側注式三類。
1)頂注式,其熱分布較合理,有利於順序凝固,可減少金屬液的消耗,但金屬液流動不平穩,易進法,鑄件高時,易衝擊型膠底部或型芯。若用於澆注鋁合金件,一般只適用於鑄件高度小於100毫米的簡單件;
2)底注式,金屬液流動較平穩,有利於排氣,但溫度分布不合理,不利於鑄件順利凝固;
3)側注式,兼有上述兩者的優點,金屬液流動平穩,便於集渣,排氣等,但金屬液消耗大,澆口清理工作量大。
金屬型澆注系統的結構與砂型鑄造基本相似,但由於金屬型壁不透氣,導熱能力強,因此要求澆注系統結構,能有利於降低金屬液流速,流動平穩,減少其對型壁的沖刷。除應保證型腔內氣體有充裕的時間排除外,還保證在充型過程中不得產生噴濺。
當用金屬型澆注黑色金屬時,由於鑄件冷速大,液流的粘度急劇增加,因此多採用封閉式澆口,其各部分截面積比例為:F內:F橫:F直=1:1.15:1.25
冒口設計
金屬型鑄造的冒口和砂型鑄造時具有同等的作用:即為補縮、集渣和排氣。它的設計原則也與砂型用冒口相同。由於金屬型冷卻速度大,而冒口又常採用保溫塗料或砂層,因此金屬型的冒口尺寸可比砂型的冒口小。
工藝參數
由於金屬型工藝的特點,其鑄件的工藝參數與砂型鑄件略有區別。金屬型鑄件的線收縮率不僅與合金的線收縮有關,還與鑄件結構、鑄件在金屬型中收縮受阻的情況、鑄件出型溫度,金屬型受熱後的膨脹及尺寸變化等因素有關,其取值還要考慮在試澆過程中留有修改尺寸的餘地。
為取出金屬型芯和鑄件,在鑄件的出芯和出型方向應取適當斜度,對各種不同合金鑄件的鑄造斜度參閱有關手冊。
金屬型鑄件精度一般比砂型鑄件高,所以加工餘量可較小,一般在0.5~4mm之間。
在確定鑄件工藝參數之後,就可繪製金屬型鑄件工藝圖,該圖與砂型鑄件的工藝圖基本相同。
設計
鑄件工藝圖繪製之後,就可進行金屬型設計。設計內容主要包括確定金屬型的結構、尺寸、型芯、排氣系統和頂桿機構等。
對設計的金屬型應力求結構簡單,加工方便,選材合理,安全可靠。.金屬型的結構形式
結構形式
金屬型的結構取決於鑄件形狀、尺寸大小;分型面數量;合金種類和生產批量等條件。按分型面位置,金屬型結構有以下幾種形式:
1.整體金屬型,鑄型無分型面,結構簡單,但它只適用於形狀簡單,無分型面的鑄件;
2.水平分型金屬型,它適用於薄壁輪狀鑄件。
3.垂直分型金屬型,這類金屬型便於開設澆冒口和排氣系統,開合型方便,容易實現機械化生產;多用於生產簡單的小鑄件;
4.綜合分型金屬型:它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型面組成,甚至由活塊組成,一般用於複雜鑄件的生產。操作方便,生產中廣泛採用。
金屬型主體
金屬型主體系指構成型腔,用於形成鑄件外形的部分。主體結構與鑄件大小,其在型中的澆注位置,分型面以及合金的種類等有關。在設計時應力求使型腔的尺寸準確;便於開設澆注系統和排氣系統,鑄件出型方便,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等。
金屬型芯
根據鑄件的複雜情況和合金的種類可採用不同材料的型芯。一般澆注薄壁複雜件或高熔點合金(如銹鋼、鑄鐵)時,多採用砂芯,而在澆注低熔點合金(如鋁、鎂合金)時,大多採用金屬芯。在同一鑄件上也可砂芯和金屬芯並用。
金屬型的排氣
在設計金屬型時就必須有排氣設施,其排氣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利用分型面或型腔零件的組合面的間隙進行排氣。
2.開排氣槽。即在分型面或型腔零件的組合面上,芯座或頂桿表面上做排氣槽。
3.設排氣孔。排氣孔一般開設在金屬型的最高處。
4.排氣塞是金屬型常用的排氣設施
鑄件機構
金屬型腔的凹凸部分,對鑄件的收縮會有阻礙,鑄件出型時就會有阻力,必須採用頂出機構,方可將鑄件項出。在設計頂出機構時,須注意下面幾點:防止頂傷鑄件,即防止鑄件被頂變形或在鑄件表面頂出凹坑;防止頂桿卡死,首先是頂桿與頂桿孔的配合間隙要適當。如果間隙過大易鑽入金屬,過小則可能造成卡死的現象。根據經驗最好採用D4/dC4級配合。
定位機構
金屬型合型時,要求兩半型定位準確,、一般採用兩種辦法,即定位銷定位和“止口”定位。對於上下分型,而分型面為圓形時,可採用“止口”定位,而對於矩形分型面大多採用定位銷定位。定位銷應設在分型面輪廓之內,當金屬型本身尺寸較大,而自身的重量也較大時,要保證開合型定位方便,可采導向形式。
金屬型材料選擇
從金屬型的破壞原因分析可以看到,製造金屬型的材料,應滿足下列要求:耐熱性和導熱性好,反覆受熱時不變形,不破壞;應具有一定的強度、韌性及耐磨性,機械加工性好。
鑄鐵是金屬型最常用的材料。其加工性能好,價廉,一般工廠均能自制,並且它又耐熱、耐磨,是一種較合適的金屬型材料。只是在要求高時,才使用碳鋼和低合金鋼。
採用鋁合金製造金屬型,在國外已引起注意,鋁型表面可進行陽極氧化處理,而獲得一層由Al2O3及Al2O3·H2O組成的氧化膜,其熔點和硬度都較高,而且耐熱、耐磨。據報導這種鋁金屬型,如採用水冷措施,它不僅可鑄造鋁件和銅件,同樣也可用來澆注黑色金屬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