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保華[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金保華[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金保華[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保華,男,1974年6月出生於河南固始,中共黨員,教育學博士,研究員, 碩士生導師。本科、碩士、博士先後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專業、教育史專業、教育管理專業。2002-2005年,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務處工作,現就職於北京工業大學高教所,從事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年來,先後在《教育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科版)》、《中國教育管理評論》、《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等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和《高等教育學》全文轉載,撰寫、主編、參編學術論著5部,主持、參與國家、省部級以上各類科研課題研究近15項。博士學位論文《論教育管理的倫理基礎》,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評為“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畫”(2013年—2015年),入選北京工業大學“日新人才”計畫(2013年);作為主要研究成員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主要學術兼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教育效能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學、高等教育與大學管理、高等教育基本理論.

個人資料

金保華,男,1974年6月出生於河南固始,中共黨員,教育學博士,研究員, 碩士生導師。1997年本科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專業;2002年碩士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史專業;2008年博士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專業。

工作經歷

2002-2005年,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務處工作;

2008年至今就職於北京工業大學高教所,從事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

主要學術兼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教育效能學術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管理學、高等教育基本理論。

主要成就

近年來,先後在《教育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科版)》、《中國教育管理評論》、《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和《高等教育學》全文轉載,主編、參編著作5部,主持、參與各級各類科研課題研究近10項。博士學位論文《論教育管理的倫理基礎》,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評為“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個人作品

一、主持、參與的課題

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徵、發展經驗及其對北京的啟示”;

主持: 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教育部青年課題“建設高等教育強國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學發展戰略研究”;

主持: 北京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13年度規劃項目“首都高校套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協同機制研究”;

主持: 2012年度北京市委教育工委 、市教委委託課題(北京教育科學規劃委託)“民辦高校規範化辦學監督機制研究”;

主持: 2013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面上項目“建設世界城市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學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主持: 北京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青年課題“大眾化時期北京地方高校學生學業不良的歸因與對策”;

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度重大招標課題“高等教育套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研究”之子課題“套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國際比較研究”;

主持: 北京工業大學2010年度黨建和思想政治重點課題“大眾化時期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持續教育創新研究”;

主持:北京工業大學2009年度研究生課程建設一般項目“比較高等教育”;

主持:北京工業大學2009年度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地方高校學生學業不良問題與對策:以北工大為例”;

研究骨幹:2013年度教育部科技委發展戰略研究重大課題“地方高水平大學科技體制及運行機制改革研究”;

研究骨幹:2014年度教育部科技司高校創新驅動和科技發展“十三五”規劃戰略研究課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及其引領支撐經濟轉型和新產業發展研究”。

二、發表的論文

金保華:《關教育管理倫理基礎的幾點思考》,《中國教育管理評論(第6卷)》,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1月版;

金保華:《論教育管理的倫理性》,《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3期;

金保華、曹佶:《論教育管理法律基礎與倫理基礎的關係》,《教育學術月刊》2012年第1期;

金保華、羅建河:《西方自然連貫主義教育管理倫理觀及啟示》,《現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10期;

金保華、陳萍:《試論倫理的教育管理價值和功能》,《教育探索》2010年第3期;

金保華、陳萍:《西方科學主義教育管理倫理觀及啟示》,《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第3期;

金保華、孫綿濤:《西方人文主義教育管理倫理觀及啟示》,《現代教育管理》2009年第8期;

金保華、陳萍:《論教育管理倫理基礎的內涵及特性》,《教育導刊》2009年第3期;

魏宏聚、金保華:《價值教育:一個命題的詮釋》,《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年第10期;

陳萍、金保華:《芻議地方本科院校學分制改革的變通策略》,《現代教育科學 高教研究》2010年第3期;

孫崇正、肖念、金保華:《改革開放30年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觀的演進及啟示》,《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金保華:《中國本土大學崛起背景下近代教會大學改革述評》,《民辦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金保華:《王小兵為什麼受處分:青少年轉向攻擊性行為個案分析》,《湖南教育(教育綜合)》2007年第12期;

金保華、張國強:《大學企業文化建設芻議》,《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年第1期;

金保華、金肖梅:《中西師德思想之殊異及現實啟示》,《教學與管理》2007年第7期;

金保華、張國強:《關於學校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7期;

楊繼龍、金保華:《《中小學生考試焦慮及其輔導》,《湖北招生考試?理論研究》2007年第2期;

金保華:《挑戰與應對:近代教會大學的教育改革》,《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 高等教育》全文轉載,2006年第12期)

陳萍、金保華:《塗而乾世俗道德思想及現實啟示》,《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4期;

金保華、喻本伐:《巴敦調查團與教會大學的宗教教育改革》,《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1期;

金保華、喻本伐:《“科教興國”的歷史啟示:評熊賢君教授新著<近現代中國科教興國啟思錄>》,《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6年第3期;

金保華、金肖梅:《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我國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確立》,《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6期;

金保華、金肖梅:《從“洋氣”到“土氣”:“巴敦調查團”與教會大學的中國化》,《山西師大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3期;

金保華、熊賢君:《"巴敦調查團"來華考察動因及始末》,《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2期;

金保華:《留日學生與近代義務教育》,《山西師大學報(社科版)》2001年第4期。 (《人大複印資料 教育學》全文轉載,2002年第1期)

金保華:《論晏陽初科學普及思想》,《貴州文史叢刊》2001年第3期;

周洪宇、金保華、鄔春芹:《關於進一步推進師範院校改革與發展的調查研究》,《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岳偉、金保華:《悖離與重建:關於現行教育價值取向的思考》,《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第6期;

熊賢君、金保華:《通識教育的課程設定與實施途徑》,《教育評論》2000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全文轉載,2002年第1期)

金保華:《試論中西師德思想的差異》,《中學教育》2001年第8期;

金保華:《中學生挫折心理輔導》,《中學教育》2001年第4期;

金保華:《愛立信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人才瞭望》2000年第7期;

金保華:《別把自己裝在套子裡:成功人士戒?A行為模式》,《行政人事管理》2000年第4期;

金保華:《論大學通識教育的意義及其實施途徑》,《海峽兩岸師範教育研討會論文集》,華中師範大學2000年5月。

金保華、曹佶:《地方高水平大學與區域創新體系的構建》,《第二屆中芬高等教育論壇論文集》2011年9月;

孫崇正、金保華、安哲鋒:《發展性教育評價理念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評估之思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評估分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三、主編、參編著作

主編:《開啟心鎖:中小學生心理輔導》,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年版。

參編:《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參編:《湖北教育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策劃、參編:2007年、2008、200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大綱要點解析》,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2007、2009年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