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芝麻根

野芝麻根

芝麻根,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野芝麻Sieb. etZucc.的根。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各地。西北的陝西、甘肅,中南的湖北,湖南以及西南的四川、貴州等地均有之。具有清肝利濕,活血消腫之功效。用於眩暈,肝炎,咳嗽咯血,水腫,白帶,疳積,痔瘡,腫毒。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微甘,性平。

歸經

歸肺、肝、脾、腎經。

功效

清肝利濕,活血消腫。

主治

用於眩暈,肝炎,咳嗽咯血,水腫,白帶,疳積,痔瘡,腫毒。

相關配伍

1、治神經衰弱,頭目眩暈:土蠶子根45g,何首烏12g,丹參草30g,仙茅6g,柏子仁12g。水煎,每日分2次服。

2、治慢性肝炎,膽囊炎:土蠶子根60g,瘦風輪菜30g,薺菜30g,薑黃12g。水煎服。

3、治肺結核:土蠶子根60g,筋骨草18g,葉下紅15g,梅葉冬青果30g。水煎服。(1-3方出自《常用中草藥配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研末,3-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性

多年生植物;根莖有長地下匍匐枝。莖高達1米,單生,直立,四棱形,具淺槽,中空,幾無毛。莖下部的葉卵圓形或心臟形,長4.5-8.5厘米,寬3.5-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心形,莖上部的葉卵圓狀披針形,較莖下部的葉為長而狹,先端長尾狀漸尖,邊緣有微內彎的牙齒狀鋸齒,齒尖具胼胝體的小突尖,草質,兩面均被短硬毛,葉柄長達7厘米,莖上部的漸變短。輪傘花序4-14花,著生於莖端;苞片狹線形或絲狀,長2-3毫米,銳尖,具緣毛。花萼鐘形,長約1.5厘米,寬約4毫米,外面疏被伏毛,膜質,萼齒披針狀鑽形,長7-10毫米,具緣毛。花冠白或淺黃色,長約2厘米,冠筒基部直徑2毫米,稍上方呈囊狀膨大,筒口寬至6毫米,外面在上部被疏硬毛或近絨毛狀毛被,餘部幾無毛,內面冠筒近基部有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倒卵圓形或長圓形,長約1.2厘米,先端圓形或微缺,邊緣具緣毛及長柔毛,下唇長約6毫米,3裂,中裂片倒腎形,先端深凹,基部急收縮,側裂片寬,淺圓裂片狀,長約0.5毫米,先端有針狀小齒。雄蕊花絲扁平,被微柔毛,彼此粘連,花葯深紫色,被柔毛。花柱絲狀,先端近相等的2淺裂。花盤杯狀。子房裂片長圓形,無毛。小堅果倒卵圓形,先端截形,基部漸狹,長約3毫米,直徑1.8毫米,淡褐色。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路邊、溪旁、田梗及荒坡上。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各地。西北的陝西、甘肅,中南的湖北,湖南以及西南的四川、貴州等地均有之。

相關論述

《浙江民間草藥》:“清肝利濕,活血消腫。主治眩暈,肝炎,咳嗽咯血,水腫,白帶,疳積,痔瘡,腫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