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農吉利、佛指甲、山油麻、野芝麻、芝麻響鈴鈴、狸豆、狗鈴草、小響鈴、野花生、羊屎蛋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淡,性平。
歸經
歸肺、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消積。
主治
用於痢疾,熱淋,喘咳,風濕痹痛,疔瘡癤腫,毒蛇咬傷,小兒疳積,惡性腫瘤。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關節痛:野百合、全緣榕各15g,南蛇藤根24g,豬排骨酌量。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白帶:野百合30g,水楊柳15g,白雞冠花15g,白花烏豆30g,木通30g,土茵陳15g。煮雞蛋食。(《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撒敷;或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內服宜慎。有肝腎疾患者禁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集全草,鮮用或切斷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稍潤,切中段,乾燥,篩去灰屑。
形態特性
直立草本,體高30-100厘米,基部常木質,單株或莖上分枝,被緊貼粗糙的長柔毛。托葉線形,長2-3毫米,宿存或早落;單葉,葉片形狀常變異較大,通常為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兩端漸尖,長3-8厘米,寬0.5-1厘米,上面近無毛,下面密被絲質短柔毛;葉柄近無。總狀花序頂生、腋生或密生枝頂形似頭狀,亦有葉腋生出單花,花1—多數;苞片線狀披針形,長4-6毫米,小苞片與苞片同形,成對生萼筒部基部;花梗短,長約2毫米;花萼二唇形,長10-15毫米,密被棕褐色長柔毛,萼齒闊披針形,先端漸尖;花冠藍色或紫藍色,包被萼內,旗瓣長圓形,長7-10毫米,寬4-7毫米,先端鈍或凹,基部具胼胝體二枚,翼瓣長圓形或披針狀長圓形,約與旗瓣等長,龍骨瓣中部以上變狹,形成長喙;子房無柄。莢果短圓柱形,長約10毫米,苞被萼內,下垂緊貼於枝,禿淨無毛;種子10-15顆。花果期5月至翌年2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村旁。分布於東北、華東、中南以及西南各地。
藥材性狀
莖圓柱形,稍有分枝,表面灰綠色,密被灰白色茸毛。單葉互生,葉片多皺縮捲曲,完整者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暗綠色,下表面有柔毛,全緣,莢果長圓柱形,長1-1.4cm,包於宿存花萼內,宿萼5裂,密被棕黃色或白色長毛;種子細小,腎形或心形而扁,成熟時棕色,有光澤。氣無,味淡。以色綠、完整、果多者為佳。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其他作用,可降低血壓,興奮子宮,抗柞蠶病毒作用。
3、體內過程,吸收和代謝迅速。
4、毒性,有毒。
現代套用
1、用於治療惡性腫瘤。
2、治療慢性氣管炎。
相關論述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利濕消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