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黃
桑黃,中藥名,見《中藥大辭典》。基原為 多孔菌科針層孔菌的子實體,拉丁學名:phellinus igniarius (L. ex Fr.) Quel.又名: 火木層孔菌.子實體無柄,菌蓋扁半球形或馬蹄形,2-12*3-21厘米,厚1.5-10厘米,木質,淺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時常龜裂,無皮殼,初期有細微絨毛,後變無毛,有同心環棱.邊緣鈍,深肉桂色至淺咖啡色,下側無子實層.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質.菌管與菌肉近同色,多層,但層次不明顯,年老的菌管層充滿白色菌絲.管口銹褐色至醬色,圓形,每毫米4-5個.孢子近球形,光滑,無色,5-6*3-4微米.剛毛頂端尖銳,基部膨大,10-25*5-7微米.菌絲不分枝,無橫隔,直徑3-5微米.
生於楊、柳、樺、櫟等樹幹上。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及 四川、 雲南等地。
別名
猢猻眼、 桑耳、針層孔菌
來源
真菌類擔子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黃Phellinus igniarius(L. ex Fr.) Quel.[Fomes igniarius L. ex Fr.],以子實體入藥。
生境分布
生於楊、柳、樺、櫟、杜鵑、四照花等闊葉樹幹上,造成心材白腐,多年生。
功能主治
利五臟,軟堅,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瀉。主治淋病,崩漏帶下,症瘕積聚,癖飲,脾虛泄瀉。清熱解毒,潤肺化痰。對小白鼠180肉瘤的抑制率為96.7%,用於治療各種癌症、肺結核、子宮出血、月經不調、腸癰下血等症,對子宮癌、結腸癌、直腸癌有特效,在日本、韓國倍受推崇,但價格十分昂貴。
用法用量
0.5~1兩,水煎1次服完,日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