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辛亥起義

重慶辛亥起義

1906年,公強會成員楊滄白與朱之洪改組公強會,成立了同盟會重慶支部,於1911年11月中旬發動起義,11月22日,重慶知府鈕傳善向起義軍投降,重慶辛亥起義宣告勝利。

背景

20世紀初的中國,清廷腐朽,革命風起雲湧;1905年4月的重慶,公強會正在積極籌備改組,厲兵秣馬,革命暗流涌動。

起因

1903年,鄒容的《革命軍》在上海出版,震動了全國,也極大地鼓舞了家鄉的進步青年。此時,楊滄白等創立的公強會已成立,在鄒容《革命軍》的鼓舞下,公強會加緊宣傳資產階級新思想,“倡言革命”,使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一時間“先後加盟於‘公強會’者,日以浸盛”,以公強會為核心,逐漸形成了重慶資產階級革命派。

發展

成立同盟會重慶支部

1906年,公強會“推楊庶堪(即楊滄白)與朱之洪首應盟約”,改組公強會,成立了同盟會重慶支部(同盟會全國設五大支部,重慶占一席)。

辛亥革命時期(巴縣籍部分同盟會員簡表)
姓名 別名 籍貫 生卒時間 參加同盟會時間 備註
楊庶堪 滄白、品璋 巴縣木洞鎮 1880 1942年 1905年
鄒容 蔚丹 巴縣 1884-1905年 烈士
吳楚 曼倩 巴縣 1906年
任鴻年 季彭 巴縣 1889 1913年 1905年 烈士
任鴻雋叔永 巴縣 1886-1961年1908年在日本留學經朱葦煜介紹參加同盟會
龔秉樞 星堪 巴縣龍鳳鄉 1863-1916年 1906年
龔秉權春岩巴縣龍鳳鄉1876—1951年1906年
淡春谷 宅陽 巴縣 1883-1916年 1905年 烈士
梅樹南也愚 巴縣 1843-1913年 1906年
梅際郇 季雨 巴縣 1872-1934年 1906年
文伯魯 壽昌 巴縣冷水場 1886 1940年 1906年
石青陽 蘊光 巴縣南彭鄉 1878-1935年 1906年
李肇甫 伯申 巴縣人和場 ?-1951年 1905年
賴肅 賴以莊 巴縣 1892-1966年 1906年 陶闓士介紹入盟
陶闓士 開士 巴縣 1887-1940年 1905年
周文欽家楨巴縣18821930年1906年
曾吉芝 紀瑞 巴縣 1872-1942年 1906年
朱之洪 叔痴 巴縣鹿角場 1871-1951年 1905年
朱必謙蘊章 巴縣鹿角場 1876-1966年 1906年
吳駿英 梅修 巴縣
童憲章 文琴 巴縣 1905年 1905年在日本首批參加同盟會
向楚 仙喬 巴縣 1877-1961年 1906年
李湛陽勁風 巴縣 ?-1920年早年留學日本習警政,回國後贊助革命
李龢陽裴知 巴縣 ?-1930年留學日本期間加入了同盟會
董鴻詩 慶伯 巴縣
董鴻詞 巴縣
陳崇功 巴縣 1905年1905年在日本首批參加同盟會
胡景伊文瀾 巴縣 1878-1950年

註:出生於1939年(重慶巴縣劃分疆域始)前的重慶市渝中區及巴縣縣地之人均算巴縣人。

爆發成都血案午

1911年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誘捕保路同志會蒲殿俊、羅綸、張瀾等人,屠殺請願民眾,製造了震驚中外的“成都血案”。

以“成都血案”為轉折點,由四川立憲派領導的四川保路愛國運動發展成為由同盟會領導的推翻清朝在四川統治的保路同志軍武裝起義。

理解

漢族,民族英雄, 鄒容[1]民主革命家,華夏志士,華夏先烈,民主革命烈士。重慶市渝中區人。1902年赴日本留學,投身民主革命,是與秋瑾齊名的著名革命演說家。1903年,以“革命軍中馬前卒”寫成《革命軍》一書,旗幟鮮明、通俗易懂地回答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特別是提出了“中華共和國”二十五政綱,系統地闡發了孫中山“建立民國”的構想。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理論經歷了孫中山提出———鄒容發展———同盟會政綱確立的發展軌跡,這是鄒容對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重大貢獻。

1903年,章太炎因“蘇報案”被捕,鄒容慷慨入獄。1905年4月3日死於上海獄中。辛亥革命成功以後,孫中山追贈鄒容為“陸軍大將軍”榮銜,崇祀宗烈祠。

推薦評語:中國近代著名資產階級革命宣傳家、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寫下篇章的重慶人。

延伸

原名紹陶,又名桂文,字蔚丹(威丹),留學日本時改名為鄒容。四川省巴縣(今重慶巴南 四川籍留日學生鄒容[2]區漁洞)人。6歲入私塾,12歲育《四書》、《五經》、《史記》、《漢書》及名家傳記。其父要他科舉高中,他卻討厭經學的陳腐,鄙棄八股功名,喜讀《天演論》、《時務報》等新學書刊,心向維新變革的新思潮,常“非堯舜,薄周禮,無所避”。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他隨兄應巴縣童子試,題旨皆《四書》、《五經》,他遂罷考而去,遭父笞責而志不改。當得知譚嗣同等六君子變法遇難的訊息,他悲憤不已,作詩曰:“赫赫譚君故,湘湖士氣衰。惟冀後來者,繼起志勿灰。”以表達了他的惋惜與變革志向。後入重慶經學院讀書,仍關心國家大事,立志救國救民,常侃侃議論政事,以致被除名。

籌划起義

1911年11月中旬,重慶城裡已是風起雲湧。

夏之時 夏之時

通遠門外浮圖關,同盟會會員夏之時率領的龍泉起義軍兵臨城下!楊滄白命人與龍泉山起義軍取得聯繫,並共同商定重慶辛亥起義細節。

眾人公推楊滄白主盟起義,“決疑定議,籌謀財政,周旋官吏,延攬黨員”;由張培爵、謝持“主持聯絡交通,徵集器械,發縱指使”;朱之洪“主持聯絡官紳,交涉各軍”;陳崇功、楊霖負責聯絡袍哥;熊兆飛、夏江秋負責製造炸彈;以周際平為“總城防團練而握其兵符”。至於草擬書札文告等人,也一併安排妥當。“諸校學生中黨人群效奔走,會員防軍皆已密約待命”。

發動起義

11月21日,同盟會重慶支部向清王朝在重慶的川東道台、重慶知府、巴縣知縣三級地方行政衙門發出通牒:“於11月22日上午9時到重慶朝天觀議事。如若不來,必強行滅之。”

趙爾豐 趙爾豐

巴蜀大地反清大潮澎湃洶湧,時任四川總督趙爾豐已龜縮一團,害怕自己腦殼不保,重慶城的滿清官員自然不敢違抗民意,準時來到朝天觀。

11月22日早晨,一桿繡著“漢”字與十八星紋的黃緞子大旗領著人群從街上涌動而來,掌旗的就是田得勝。在他身後,是一群手拿春秋刀、羊角叉等各式兵器的袍哥隊伍,再後面是手上抱著用白毛巾包裹著的炸彈的敢死隊,還有肩上扛著毛瑟槍的學生軍,最後是揮舞著丈八蛇矛押陣的況春發。

楊滄白率眾人在朝天觀內舉行市民大會,朝天觀門前有幾十名青壯年分守兩旁,個個手裡抱著用白布包著的炸彈。後面一排壯漢,個個頭捆白布,身穿青打衣,手裡握著梭鏢、長矛、大刀、長劍,精神抖擻,揚眉吐氣,一直排到朝天觀大殿前,十分威武,蔚為壯觀。

起義成功

見此情景,重慶知府鈕傳善嚇得渾身哆嗦,他一邊扭著楊滄白要他擔保自己的身家性命,一邊嘀咕著:“兄弟么,正有此意,正有此意……”,訕訕地交出了大印。很快,道、府、縣的大印,悉盡繳來。

結果

重慶蜀軍政府 重慶蜀軍政府

重慶辛亥起義後,清政府在重慶及川東地區的統治結束了,重慶獨立,重慶蜀軍政府正式成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