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豐盛古鎮

採用穿斗木結構,建築風貌為巴蜀傳統民居。 建築群為四合院,採用穿斗木結構,建築風格為巴蜀傳統民居,建築層數2層。 建築結構為穿斗木結構,建築風格為巴蜀傳統民居,建築層數2層。

概況

重慶豐盛古鎮位於重慶市巴南區東北部,東與涪陵區增福鄉、南川區太平場鎮接壤,南鄰東溫泉鎮,北連雙河口鎮,西靠長江南岸木洞鎮,是歷史上“一腳踏三縣”的要塞險關,距重慶市區50餘公里,距區府所在地龍洲灣70餘公里。全鎮幅員面積68.95平方公里,耕地約3.5萬畝,林地約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8﹪。全鎮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41個村民小組,2個居民小組,人口2.2萬人,其中場鎮常住人口0.5萬人。
豐盛鎮平均海拔550米,古樹參天,植被豐富,溪水長年奔流不息,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140000個/立方厘米,氣候宜人,空氣清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滋養出許多長壽老人,近幾年先後出現8位100歲以上老壽星,是名副其實的“長壽之鄉”。
近年來,豐盛鎮堅持以發展為中心,以旅遊產業為主線,最佳化產業結構,挖掘歷史文化,大力發展鄉村生態觀光休閒旅遊業,著力實現地區經濟跨越發展,努力成為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的旅遊強鎮。

人文資源

一、歷史沿革
豐盛鎮歷史悠久,從目前發現的多處墓群推測,早在西漢時期便有先民居住。據《巴縣誌》記載,宋朝到明朝時期,豐盛原名封門,屬巴縣轄治八坊二廂七十二里中的新封里,明朝中期正式建場鎮。清末,巴縣轄治七鎮十四鄉,封門改為豐盛鄉。此後,豐盛之名沿用至今。
豐盛歷史上的興衰與交通發展密切相關。明末至民初,豐盛鎮是重慶通往貴州陸路交通的中轉站,同時,也是涪陵、南川、硌磧、木洞等周邊城鎮物資交流的集散地,是“一腳踏三縣”的要衝,素有“長江第一旱碼頭”之稱。當時,豐盛鎮商賈雲集,貿易發達,街道繁華,留下許多歷史文化遺蹟,構成獨特的古鎮風韻和文化遺產。
1994年鄉鎮建制調整,豐盛鄉與馬家鄉合併為豐盛鎮。2002年4月,豐盛鎮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重慶首批20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2008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古蹟與民居

1.街巷:福壽街和十字街組成“回字”型街巷空間,全長1000餘米,寬2.5-3.5米,街道兩側多為1-2層建築。街道用條石鋪成或不規則石材鑲築,空間封閉,曲折變化,尺度宜人。
2.一品殿:位於十字街12號,清代建造,為“劉氏”家族防禦盜賊而建的宅邸。建築組群為兩進院落,中軸對稱布置,空間靈活多變。傳統民居與碉樓有機組合,民居採取穿斗木結構,碉樓為土石結構,建築層數3-4層。整體風格質樸,廳堂額為鏤空深木雕,雕刻有建築、動植物、祥瑞圖案,圖案生動活潑,做工精美。
3.茶市:位於福壽街69號,清代建造。建築群為三合院落,中軸對稱。採用穿斗木結構,建築風貌為巴蜀傳統民居。廳堂額刻有淺浮雕,以當時場鎮風貌和社會生活為主題,雕刻精美。建築窗花圖案以社會生活為題材,古樸大方。
4.曾儀堂:位於十字街92、93號,清代建造。建築群為四合院落,中軸對稱。採用穿斗木結構,建築風貌為巴蜀傳統民居。廳堂額刻有淺浮雕,以當時宮廟建築、交通工具、社會生活、家用器具為主題,雕刻精美。現存三扇雕花窗,以吉祥圖案為題材,靈秀鮮活。
5.十全堂:位於禹王宮東側,地處古鎮的核心,建於清朝時期。20世紀80年代,十全堂被大火燒毀,僅存部分建築和院牆,建築群的整體布局與建造風格已無從考證。殘留建築結構為穿斗木結構,院牆以白色粉飾,高4.2米,厚0.6米,牆上開石刻雕花窗。大門為鐵皮包裹的兩扇平開門,門洞寬2.4米,高3米,木板拼鑲,細鐵片鉚結,厚實莊重。門洞、窗洞皆有整石浮雕裝飾,典雅美觀,略帶西洋風格,建築當年華麗富貴之韻仍依稀可見。
6.依仁西醫館:位於福壽街112號,清代建築。建築群為四合院,採用穿斗木結構,建築風格為巴蜀傳統民居,建築層數2層。
7.仁壽茶館:位於福壽街22號,清代建造,是舊時袍哥組織商議事務、交流信息、解決糾紛、集會的場所。建築群採用四合院落格局,二樓連廊圍繞中央院落,在二樓設定私密性良好的雅間,是清代茶館典型建築布局方式。由於受用地範圍限制,建築群呈小面寬大進深格局。建築結構為穿斗木結構,建築風格為巴蜀傳統民居,建築層數2層。

街巷空間

回字街、中軸線、四場口構築起城鎮結構特色,青瓦、粉牆、栗色門窗構築起建築風貌特色;石板路、台階、放大空間、轉折流線、人性尺度、複合功能構築起街巷空間特色。“回字型”兩側是連續的商鋪界面,構成封閉的街道空間。街道在轉折、起伏中交錯,視線在建築、街道、山體間轉換。尺度宜人的街道高度比、質樸的青石板路、店鋪的旗幌、提供遮雨的屋檐共同營造了一個溫馨的人性空間。
歷史人文資源之旅遊資源
經有關專家評定,全鎮可供開發的一級景點11個,二級景點22個,三級景點28個,總計61個。一個鄉鎮有如此之多的旅遊景點實屬少見。
自然資源主要有:國內外罕見的自然奇觀地下潮河;被譽為“千金易得,一石難求”的紫雲響石;以地下水補給清澈如鏡的響水湖;尚待探明的60多個溶洞及可開發的石林;300多年樹齡、全市最古老的硃砂紅梅,鴛鴦樹、楓樹林及數千畝森林;白鷺棲息地和地熱資源等。
人文資源主要有:傳統民居;西漢墓群;紫雲寺、雲香寺、九龍寺等古寺廟;16個防禦古寨;6個保存完好的碉樓;清嘉慶年間李武舉、原重慶市政協主席張文彬等重要人物;傳統節慶及禮儀;風味獨特的民間飲食;祖輩相傳的民間手工工藝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