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重慶市榮昌縣吳家鎮十烈中心國小地處榮昌縣最西北面,位於吳家鎮東北部,與大足區鐵山鎮、榮昌縣銅鼓鎮、四川省安岳縣努力鄉接壤,景色怡人,環境清幽,新修的內大公路從校園邊經過,占地面積15000m
該校現有9個教學班(其中學前班3個),學生420人,在編教職工20人,其中專任教20人。教職工中大學本科畢業6人,大專畢業14人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專任教師中,國小高級教師6人,國小一級教師14人。
學校發展歷程
十烈中心國小創辦於1941年(民國三十年),鄉紳劉運恆在新建鄉公所右側(現十烈初級中學)開辦新建鄉中心國小,自任第一任校長,辦學規模為五年班,學生160餘人,聘有教師6人,一直到一九四九年,先後由周中正、周學三等人任過校長;
1949年10月,人民政府接管學校,定校名為“榮昌縣新建鄉完全國小校”,學制六年,分初小、高小兩段,六個班,教師10人,周學三任校長。
1950年,因土匪暴亂,學校停辦一年。
1951年,政府派敖本蓮(女)任校長,恢復學校工作,舉辦初小3個班,學生160人左右,教師5人;
1952-1956年,學校規模擴大,增加到4個初小班,2個高小班,學生300餘,教師10人,先後由趙修菊(女)、王良成、周華榮任校長。其間,1953年,榮昌縣文教局撥款520元,新修木架結構小青瓦房三間,面積為50㎡;
1957-1962年,由薜明玉(女)任校長,1957年附設一個農中班(一年後停辦);1958年學校更名為“榮昌縣新建公社國小”。1962年學校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學生增至500餘人,7個教學班,教師13人;
1963-1970年,先後由羅洪光、曹揚任校長,辦學規模無變化,學生人數降至300餘人,1969年將國小學制由六年改為五年,國中學制由三年改為兩年。
1971年,附設國中兩個班,教師增至14人,8個教學班,學生400餘人,由胡金成任校長。
1972-1983年學校辦學規模日益擴大。1979年國中增加至8個教學班,國小7個教學班,教師隊28人,學生達700餘人。1981年實行中國小分部,設國小部和國中部。由唐襲桐任校長。1982年將國小一至四年級5個班遷至原公社豬場(現址)。1983年榮昌縣教育局、吳家區撥款共撥款六萬九千元,將原豬場改造為十一間小青瓦教室和一樓一底磚混結構辦公樓一幢。1983年9月,中國小實行分家。
1984-1998年8月,1984年將校名更名為“榮昌縣十烈鄉中心國小”。學校占地面積為3838㎡。辦學規模為12個教學班,學生600餘人,教師23人,由蔣啟田任校長。
1998年9月2005年,1999年征地3448㎡,校園面積擴大至7286㎡。2000辦學規模因生源逐年下降,學生人數為600餘人,11 個班,教師21人,由古耀軍任校長。年8月,由於撤鄉並鎮,合併到吳家鎮,學校更名為“榮昌縣吳家鎮十烈中心國小”。2003年,吳家鎮政府投入資金近20萬元,將十一間教室重新改造為8間鋼混結構小青瓦房。
師資
該校為公辦學校,學校教師由榮昌縣教育委員會統一招聘,學歷合格率100%。該校歷屆行政領導堅持辦好學校樹立“教師第一”,努力在學校營造一種和諧奮進的人文氛圍,構建“三優環境”。一是民主、和諧、寬鬆、嚴謹——群體向上的政治環境;二是競爭、協作、奉獻、守紀——群體進取的工作環境;三是舒暢、優美、安定、體健——群體和諧的生活環境。以此充分體現教師在學校的主人翁地位,使教師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顯示教師的教學個性,激發教師的使命感。
辦學特色
2008年榮昌縣教委調整學校網點布局,將該校規劃為吳家鎮農村寄宿制國小。2009年9月隨著學生宿舍、食堂的開工建設,該校農村寄宿制國小建設工作就此揭開了序幕,根據規劃,2010年9月該校新征地8000㎡,使校園面積達到15000㎡,2011年9月新建學生宿舍、學生食堂、辦公樓、校門、圍牆等工程竣工並投入使用,校園面貌得到極大的改變。建成了重慶市榮昌縣吳家鎮第一所農村寄宿制國小。 創建重慶市農村寄宿制示範國小,這既是該校的辦學目標,更是該校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