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重慶第一械工業學校
1940年,學校奉兵工署之命,將21兵工廠工人補習學校改為兵工署第11技工學校,同年11月1日於江北五里店新校址正式開學。
1950年4月5日,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訓令決定將21兵工廠技校、寧河中學、20兵工廠嘉陵中學、50兵工廠務實中學高中部,合併為21兵工廠工業職工學校。9月21日,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將21兵工廠工業職工學校,更名為西南工業部工業學校。
1951年8月,學校奉西南工業部指示,由中等專業學校改為專科學校,並參加重慶市高校統一招生。
1953年9月2日,第二機械工業部二局決定將重慶機械工學學校改名為西南第一工業學校。
1954年9月1日,楊家坪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1955年1月23日,學校由江北五里店舊校址全部搬遷到楊家坪新校址正式辦公。
1956年,第二機械工業部決定將重慶工業學校改名為重慶機械製造工業學校。4月27日,學校又由重慶機械製造工業學校改名為重慶第一械製造工業學校。
1960年3月1日,第一機械工業部將學校改建為專科學校,校名定為重慶工業專科學校,並決定擴建,遠景計畫5000人的工業學校。
1962年,第三機械工業部五局教育處通知,專科下馬,恢復中專。校名改為重慶第一械製造工業學校。
1963,第三機械工業部五局將重慶第一機械製造工業學校改名為重慶第一械工業學校。
•重慶工業學院
1965年4月16日,第五機械工業部決定,將中專改建為大學,校名為重慶工業學院。
1969年7月1日,學校被改為工廠,第一廠名為五0七七廠,第二廠名為國營七一儀表廠。
1986年3月15日,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同意重慶工業管理學院正式建立,並從秋季起正式招生。9月6日,重慶工業管理學院首批新生150人入學。
1988年11月17日,重慶工業管理學院增列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重慶工學院
1999年5月,學校由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劃轉重慶 市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同年更名為重慶工學院。
2001年,重慶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整體併入該校,在重慶市高等院校布局結構調整中,學校被重慶市人民政府規劃為即將籌建的“重慶理工大學”,學校被國務院學位辦增列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2005年9月,占地面積1500畝的花溪校區正式啟用。
•重慶理工大學
2009年3月,國家教育部同意該校更名為“重慶理工大學”。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8年1月,重慶理工大學與北京大學聯合開辦重慶理工大學兩江人工智慧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407人,教授和副教授占專13.43%、34.47 %;副高以上職稱人員占總數比例為47.90%,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88人,占34.68%;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有681人,占83.08%。學校聘有兼職教師481名;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6人等省部級以上高層次人才,其中,重慶市名師2人,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3人。建設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部級教學團隊24個。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石曉輝、許洪斌、黃偉九等
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朱新才、林治華 、郭曉東
級別 |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國家級 | 力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賀建民 |
重慶市級 | 自動控制課程群教學團隊 | 李山 |
計算機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張建勛 | |
會計信息化課程群教學團隊 | 陳旭 | |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組教學團隊 | 熊曉燕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模具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鄧明 | |
力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賀建民 | |
會計學課程群教學團隊 | 孫芳城 | |
車輛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 --- | |
電工電子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 --- | |
高等數學教學團隊 | --- |
院系專業
截至2019年3月,學校設有車輛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理學院、會計學院、管理學院、經濟金融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智慧財產權學院、外國語學院等20個教學單位,設有本科專業63個,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重慶工商職業學院聯合舉辦“3+2專本貫通分段培養”本科專業項目,與重慶市育才職業教育中心聯合舉辦“3+4中職本科貫通分段培養”本科專業項目。
學院 | 專業 |
理學院 | 數學與套用數學、金融數學、套用物理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統計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漢語國際教育、商務英語 |
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 製藥工程、生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藥學 |
重慶智慧財產權學院 | 智慧財產權、社會工作、電子商務及法律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 |
車輛工程學院 | 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裝甲車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工業設計 |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 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管理學院 | 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行銷、勞動與社會保障、旅遊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廣告學、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行政管理、產品設計 |
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套用化學 |
會計學院 | 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理論與套用力學、工業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體工程、物聯網工程、網路工程 |
經濟金融學院 | 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工程 |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重慶市特色學科專業群5個,重慶市一流專業建設項目4個,重慶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總計30個,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示範性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3門MOOC課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車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會計學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車輛工程、會計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車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中心
重慶市級特色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人力資源管理、自動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車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
重慶市一流專業立項建設項目:車輛工程、會計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重慶市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車輛工程、會計學
重慶市“三特行動計畫”特色專業: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
重慶市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中心、重慶三峽水利發電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基地
重慶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計算機類專業分層分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基於材料類專業acd特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基於地方和行業需求的化工專業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基於差異化戰略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重慶市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車輛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醫藥工程實驗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會計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級別 | 課程名稱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會計信息化 | |
國家級雙語課程 | 生物技術製藥 | |
重慶市市級精品課程 | 汽車理論 | 材料成形技術基礎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電子技術 | |
國際金融 | 財務管理 | |
稅法 | 工程材料 | |
信號與系統 | 高等數學 | |
材料成形原理 | 材料科學基礎 | |
機械製圖 | 中級財務會計 | |
大學物理實驗 | 景區開發與管理 | |
數據結構 | 編譯原理 | |
會計學基礎 | ||
重慶市市級雙語課程 | 人員測評理論與方法 |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
財務會計基礎 |
•教學成果
2004年,該校《地方工科院校套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創建比較財會學科體系的理論與實踐——一般本科院校培育學科特色的體驗》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其中《地方工科院校套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產學研合作,培養高質量套用型車輛專業人才——車輛工程學科建設與實踐》、《經濟科學綜合實驗室教學改革的建設與發展》、《基於產學研結合的畢業設計運作新模式》等四項成果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三等獎。
•學生成績
2016-2017學年,學校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大賽、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中國大學生巴哈大賽等24項國際級、國家級和省部級競賽。共獲國際二等獎6項;全國一等獎17項、全國二等獎22項、全國三等獎13項;重慶市一等獎47項、重慶市二等獎96項、重慶市三等獎116項。
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省(部)級一級重點學科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覆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4個(8個工程碩士培養領域、1個工商管理碩士(MBA)授權點、1個會計碩士授權點、1個審計碩士點、1個套用統計碩士點、1個資產評估碩士授權點、1個藥學碩士點)。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套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統計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套用統計、資產評估(MV)、審計、藥學、工商管理(MBA)、會計(MPAcc)、工程(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技術、化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工程碩士(車輛工程)
重慶市一流學科建設: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重慶市高校“十三五”重點學科(一級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數學、儀器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藥學、工商管理
學校榮譽
根據2014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獲得“重慶市事業單位崗位設定與管理工作先進集體”稱號、“重慶市海外留學人員先進工作集體”稱號、“海外智力引進示範單位”、“重慶市教育系統人事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等。
學校榮譽 | |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 重慶市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
重慶市十佳園林式單位 | 重慶市衛生工作先進單位 |
重慶市九龍坡區市容整潔單位 | 重慶市精神文明單位 |
重慶市能源建設先進單位 | 重慶市綠化先進單位 |
重慶市節水型單位 | 重慶市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先進單位 |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9年3月,學校建有43個省部級科研創新平台,是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重慶自主品牌汽車協同創新中心”成員單位,主導建設重慶汽車智慧型製造與檢測產業技術研究院,有12個市級高校科研創新團隊,4個國家級、市級眾創空間,與中國科學院、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重慶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共建24個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汽車零部件先進制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機械檢測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智慧型製造與控制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時柵感測及先進檢測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藥物化學與分子藥理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光纖感測與光電檢測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車輛模擬與實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模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汽車動力系統及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化工廢水處理與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能源網際網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計算機視覺智慧型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傳動系統試驗技術重慶市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市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齒輪表面工程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重慶市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重慶市危化品生產本質安全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聯合)、重慶市制動摩擦材料協同創新中心(聯合)、重慶市精密成形集成製造協同創新中心(聯合)
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汽車零部件及其檢測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模具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重慶市機器人與智慧型製造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重慶市現代光電檢測技術與儀器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靶向藥物篩選與活性評價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機械檢測技術與裝備工程重慶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特種焊接材料與技術重慶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化學重慶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市工程實驗室:智慧型時柵感測器重慶市工程實驗室
重慶市人文研究基地:重慶市財會研究與開發中心、重慶市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研究中心、重慶市高端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重慶市機器人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3月,學校累計承擔包括國家“863”高新技術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慶市重大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300多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及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20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工具收錄2200餘篇;出版教材、著作300餘部;獲得國際發明專利授權3項、公開專利1000餘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優秀獎1項,省(部)級獎勵131項。
項目名稱 | 級別 | 時間 |
汽車機車齒輪類零件冷擺輾精密成形關鍵技術及套用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5年 |
數控高效制齒工具機成套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套用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8年 |
基於測量基準時空轉換技術與時柵位移感測器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2010年 |
高品質鎂合金的集成和循環套用技術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11年 |
螺旋錐齒輪數控加工關鍵技術與成套設備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13年 |
項目名稱 | 時間 | 獲獎人 |
柵式位移感測器 | 2008年 | 彭東林 |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8月,學校有圖書館2個,重慶理工大學圖書館有紙質圖書207.19萬冊,當年新增19.25萬冊,電子圖書266.18萬冊,數學評論、美國工程索引資料庫、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線上資料庫,愛思唯爾學術資料庫等中國國內外知名的高質量資料庫以及外文資料庫47個。
•學術期刊
重慶理工大學期刊社負責出版《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兵器裝備工程學報》、《智慧型技術學報》》(英文刊)、《工具機與液壓》(英文專版)、《機電液工程學報》(英文刊)6份期刊。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重慶市一級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英國《科學文摘》、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物理學文摘資料庫等多家檢索資料庫收錄,曾獲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一等獎、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等。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全國優秀社科學報,重慶市一級期刊,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等多家資料庫收錄。
《兵器裝備工程學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評價資料庫、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線上等多家資料庫收錄。
《智慧型技術學報》(英文刊)屬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會刊。主要刊登國際國內智慧型科學技術發展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思路、新動態,主要欄目有綜述與評論、論文與報告。
《工具機與液壓》(英文專版)為中國力學學會流體控制工程專業委員會會刊,主要欄目有流體動力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機電液一體化、材料工程等。
《機電液工程學報》(英文刊)屬中國力學學會流體控制工程專業委員會會刊,主要欄目有綜述與評論、論文與報告。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3月,學校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愛爾蘭、澳大利亞、波蘭、捷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韓國、日本、新加坡、泰國、越南、台灣等2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交流。分別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普渡大學聯合建立研究平台,合作培養國際化的高端汽車人才;與韓國科學技術院合作培養IT等高端人才。與江蘇、浙江、河北、四川、重慶所轄多個市(區)縣建立了校地合作關係。與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等多家高校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與長安、力帆、宗申、重慶機電集團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開展深度產學研合作。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徽
徽標在原校徽基礎上修改而成,尊重了校徽圖形的歷史延續性;整個圖案由字母“CQUT”巧妙組成,代表重慶理工大學;圖案似變形的跑道,三條跑道喻為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能,圖案象徵重慶理工大學及成千上萬青年學子一往無前,奔向燦爛前程;徽標圖案像一隻展翅翱翔、奮勇騰飛的大鵬搏擊長空,展示了學校“自強不息、求實創新”的大學精神;主色為藍色,象徵海闊天空任我躍。
•校旗
學校校旗以紅色為主色調,標註白色歐陽中石題寫體校名和白色學校徽志。
精神文化
•校訓
“明德篤行、自強日新”
明德,語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即認同、踐行和彰顯美德,要求學校以德為立校之本,把德育放在首位,推進以德治校與依法治校的有機結合,“明德”同時也力求學校師生員工以德為立人之本。
篤行,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要學有所得,踐履所學,做到“知行合一”。
自強日新,源於學校校歌, 校歌中提到“沉著毅勇,自強日新,我們是工業的勁軍……”。“自強”:自立自強,頑強拼搏,努力向上,永不懈怠;“日新”:勇於開拓,不斷創新,追求超越,求新求變,日日更新,每天都有新變化,每天都有新進步。
“明德篤行、自強日新”,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營養,包含了學校歷史文化中的精髓,同時繼承了原校訓的思想;既重德,又強調"知行合一",同時還秉承了"重理工"精神中的自強與創新的理念。
•校慶日
學校校慶日為11月1日。
•校歌
《重慶理工大學校歌》(原第二十一兵工廠技工學校校歌) 作詞:郭沫若作曲:賀綠汀 工以建國,技以利工,我們奮鬥是為自力更生。 工業救國的使命,大家要努力完成。 勞我筋骨,提我精神,求學習技是在能知能行。 沉著毅勇,自求日新。 我們是工業的勁軍,我們有骨肉般的友愛,我們有金石般的至誠。 我們有熔爐般的熱烈,我們有鋼鐵般的堅韌。 學欲其專,技求其新。 同學們!猛進!猛進! 同學們!猛進!猛進! |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校黨委書記 |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石曉輝 |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康騫 |
黨委副書記 | 張曉洪 |
副校長 | 杜華、何建國、曾憲軍、田波、廖林清 |
紀委書記 | 張紹榮 |
知名校友
余祖勝,小說《紅岩》中主要人物余新江的原型。
黎孝純,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04所研究員,。
孫懷慶,丸美(中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社長,(中日合資)廣州佳禾化妝品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日本早稻田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美發美容協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美容時尚周組委會副主席。
尹家緒,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蔡建軍,長安標緻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
何燎原,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後流動站研究人員、國信證券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吳潮華,廣州美晟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江濤,華夏銀行總行稽核部副總經理、北京分行副行長。
李春宏,北京嘉盈博眾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黎陽,女作家、演講家。著有散文集《激情人生》、詩集《朝陽集》、中篇小說《永遠的守候》 。
牟正國,槍械專家,所設計步槍為中國奪得第一位女子步槍射擊奧運冠軍(吳小旋)。
校區設定
重慶理工大學共有花溪、兩江、楊家坪等3個校區,其中,花溪校區位於巴南區,兩江校區位於渝北區,楊家坪校區位於九龍坡區。
楊家坪校區
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楊家坪街道興勝路4號,郵編:400050,是重慶理工大學前身重慶工學院舊址,現作為重慶理工大學MBA教育中心。
花溪校區
位於重慶市巴南區花溪街道紅光大道69號 郵編:400054,是重慶理工大學校本部,現作為學校大多數大二大三大四學生學習的校區。
校區有三個出入口,分別為大門、中門、後門。靜湖鑲嵌在中山圖書館、教學樓、實驗樓、校園廣場之中。蝴蝶山中的健身步道連線第一、第二運動場,山頂建有汽車博物館。學生活動中心則位於留學生公寓和體育館對面。
兩江校區
位於重慶市渝北區龍興鎮普福大道459號中韓工業園,郵政編碼:401135,也稱重慶理工大學兩江國際學院,由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與重慶理工大學合作共建。
重慶理工大學與兩江新區合作建設兩江校區、兩江國際學院,與國外一流大學開展合作辦學,使學校的建設和發展與重慶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同時推動重慶理工大學的教育國際化進程,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為兩江新區開發開放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截止2016年7月6日,學校已與世界一流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英文簡稱KAIST,2014 -2015年QS世界大學排名在第51位;亞洲大學排名在第2位)合作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