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簡介
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是專門從事工業CT技術的理論研究、系統開發、推廣套用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相對獨立於院系的研究實體。中心建有中國無損檢測學會工業CT/DR無損檢測人員資格認證考試中心,是中國無損檢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會員單位、ASTM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會員單位、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慶市無損檢測學會理事長單位,受到了“211工程”I期和II期、“985工程”I期和II期項目的支持。先後承擔國家火炬計畫項目、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課題數十項。
為了實現工業CT技術產業化,推動我國製造行業的產品質量提升和技術水平提升,2009年,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在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高精度工業CT無損檢測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的支撐下,推動組建了重慶真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從1989年開始從事工業CT技術的研究及產品開發,1993年研製出了我國第一台實用工業CT樣機,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和產品禁運;1996年完成了我國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工業CT商品機;1998年開發出了我國第一台用於逆向CAD的χ射線工業CT機;2000年在國內首次開發了多種型號的教學用工業CT實驗儀,用於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20餘所高校;2001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大型臥式工業CT系統;2005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具有高精度測量功能的高能大型工業CT系統;2007年開發出我國首套鐵路車輛用大型鑄件線上高能(9MeV)數位化輻射成像(DR/CT)無損檢測系統;2008年11月8日,獲得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我國工業CT技術領域首次獲得國家級獎項; 2011年6月8日,中國石油集團科技創新平台油田裝備(動力)試驗基地大型工業CT系統通過驗收,正式投入使用,這是我國石油行業第一套高功率工業CT檢測系統。
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溫家寶、李嵐清、賈慶林、劉延東、薄熙來等以及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周光召、王大珩等曾視察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對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取得的科研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中心發展歷程
1989年
重慶大學經過一年的醞釀,由學校自籌資金,抽調出了物理、電子、計算機、自動化、機械、光電、科技情報等6系1館的骨幹力量,組建了重慶大學ICT研究所。
1990年
由綿陽市政府、重慶大學、中物院三方聯合組建西南ICT研究開發中心,CT技術研究和開發以重慶大學為主,從此中國工業CT技術的研究全面展開。
1991年
1月,研製成功我國首台單探測器的ICT裝置。10月,研製成功面向實用的四探測器實驗裝置,標誌著中國科技人員已在理論和實踐中掌握了工業CT的基本技術。
1993年
5月18日凌晨3點05分,我國第一幅工業CT圖像在重慶大學ICT研究所誕生,標誌著我國第一台工業CT實用樣機(XN-1300型)研製成功。10月11日至14日,該樣機通過了國家科委的技術鑑定和項目驗收。該樣機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和產品禁運,是我國工業CT技術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
1994年
按照我國航天部門關於運載火箭配套火工產品必須加強的無損檢測和無損質量評價的技術要求,重慶大學配合航天部門套用工業CT技術對運載火箭和武器系統配套火工產品進行無損檢測。10月14日,原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ICT研究所,欣然揮筆題字,將“重慶大學ICT研究所”更名為“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
1996年
我國第一台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工業CT商用機(CD-300BG型)交付航天部門使用。
1998年
開發出我國第一台用於逆向CAD的X射線工業CT系統(CD-200BX型),用於皮鞋內腔尺寸測量。
1999年
研製開發了我國第一批量產的CT檢測儀(CD-50BG型及系列產品),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資助下,用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蘭州大學等20餘所高校的科研中。
2001年
研製完成我國第一台大型臥式工業CT系統(CD-400CG型),檢測工件尺寸達Φ400mm×8000mm,並裝備國防部門。
2004年
研製完成我國最高精度的大型高能電子直線加速器(9MeV/6MeV)工業CT系統(CD-650BX型),檢測工件尺寸達Φ1200mm。完成了CD系列工業CT系統的標準化、系列化、模組化。
2005年
在我國首次實現了工業CT系統由定性檢測到高精度定量測量與分析,CT幾何測量精度達0.05mm,密度測量精度達1%,是工業CT技術從定性分析到精確定量分析的重要標誌,實現了我國工業CT技術從“質”到“量”的飛躍式發展。
2007年
開發出我國首套鐵路車輛用大型鑄件線上高能(9MeV)數位化輻射成像(DR/CT)無損檢測系統CD-900CX和CD-1000BX,並成功套用於實際生產線。
2008年
11月8日,重慶大學ICT中心的“高精度高能大型工業CT系統研製及套用”獲得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我國工業CT技術領域首次獲得國家級獎項。
2011年
6月8日,中國石油集團科技創新平台油田裝備(動力)試驗基地大型工業CT系統通過驗收,正式投入使用,這是我國石油行業第一套高功率工業CT檢測系統。
工業CT無損檢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工業CT無損檢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由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和重慶真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共建,擔負著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前沿科技成果向產業化套用的工程技術轉化工作。工程中心設技術委員會,由無損檢測界的知名學者和專家組成。
技術委員會:技術委員會是工程中心的技術諮詢機構,其職責是負責審議工程中心的發展戰略、研究開發計畫,評價工程設計與試驗方案,提供技術經濟諮詢和市場信息,審議工程中心年度工作等。
工業CT無損檢測教育部工程中心技術委員會由下述人員(14)組成:
主任: 韓 焱,中北大學。
副主任:倪培君,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
副主任:塗亞慶,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
委員:張兆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
委員:周正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委員:孫 怡,大連理工大學
委員:吳惠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七研究院
委員:李先廣,重慶工具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委員:屠耀元,華東理工大學
委員:鄔冠華,南昌航空航天大學
委員:劉 榮,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通信學院
委員:王 珏,重慶大學
委員:曾 理,重慶大學
委員:段黎明,重慶大學
委員:魏 彪,重慶大學
中心研究成果
中心通過22年的技術積累,形成了CD系列(“重大”拼音Chong Da的首字母)工業CT/DR無損檢測系統。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0年12月,該系列工業CT/DR無損檢測系統共檢測各類圖像達95萬餘幅。
我國第一台工業CT實用樣機XN-1300
XN-1300型工業CT機於1993年5月18日在重慶大學誕生,是我國第一台可供實用的γ射線工業CT樣機,同年10月通過國家科委組織的技術鑑定和驗收。該機的研製屬國家火炬計畫預備項目。它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標誌著我國無損檢測技術的重大突破。
XN-1300是在國內急需而國外對中國實施工業CT禁運的背景下,重慶大學與西南ICT研究中心的成員單位聯合攻關、協同作戰、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結果。一經問世,立即在國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1994年開始的兩年多的時間裡,這台設備先後檢測運載火箭和武器系統配套的火工產品數乾件,為亞太二號、澳星B3、埃科斯特等衛星的成功發射提供了先進可靠的檢測技術。有關部門稱“解決了航天部門多年來一直未能解決的難題”。
我國第一台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工業CT商用機CD-300BG
該機於1996年交付航天部門使用,其主要特點是工件立式放置,工件轉動與升降合成掃描,單源,掃描視野範圍可調(Ф120mm~300mm),兩套準直器可選,可測量Ф2mm的工件,人機互動進行密度和尺寸測量。
該機檢測了多種型號的運載火箭用的產品數萬件,及時發現產品的缺陷、剔除不合格產品,保證火箭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為成功發射“風雲”、“實踐”、“北斗”、“資源”等衛星,“神舟”一號至六號飛船做出了積極貢獻。曾獲高校科獎勵一等獎,它是我國工業CT產品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
我國第一台大型臥式工業CT系統CD-400CG
CD-400CG型工業CT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臥式工業CT機,用於大型工業產品、設備、材料以及國防裝備的無損檢測和無損質量評價。
該機主要特點是採用雙源結構,有效的解決了測量精度與檢測效率的矛盾,圖像清晰、成像迅速、技術性能指標先進,可實現DR、CT掃描,可連續掃描20000個斷層,具有二維、三維重建與顯示功能,並首次在國產工業CT機上實現了單執行緒螺鏇掃描方式。可一次性完成8米工件的無損檢測,目前已完成多中產品型號的定型檢測任務,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近2億元。
我國第一台具有定量測量的高能加速器工業CT系統CD-650BX
CD-650BX採用直線加速器為射線源。其主要特點是立式、雙立柱結構形式,工件平移加鏇轉掃描,射線源與探測器升降實現掃描層定位,可選能量範圍寬、射線穿透能力強、劑量大、檢測效率高、適應工件範圍廣、安全防護措施可靠等。CT幾何測量精度達0.05mm,密度測量精度達1%,是工業CT技術從定性分析到精確定量分析的重要標誌,實現了我國工業CT技術從“質”到“量”的飛躍式發展。
CD-650BX工業CT機具有直接數字成像、斷層掃描和三維成像功能,除具有傳統的質量分析與缺陷檢測外,還可以進行尺寸與密度的定量測量,檢測工件直徑可達1.2m,被專家評價為“系統總體技術指標處於國內領先地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指標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自2004年9月投入運行以來,相繼為多個單位完成其他方法不能實現的檢測任務,深受客戶的好評。
我國第一台用於逆向CAD的工業CT機CD-200BX
CD-200BX型工業CT機是以皮鞋內腔與鞋楦的測量為套用背景設計開發的,屬國家“八五”項目。
該機的持點:採用X射線球管作為射線源,密封箱體結構,CT圖像解析度高、尺寸測量精確、圖像清晰、成像迅速,具有CT、3-D成像功能,安全防護性好。
我國第一批量產的CT檢測儀CD-50BG系列
CD-50BG系列CT教學實驗儀是針對世界銀行貸款支持的“中國高等教育發展項目”開發的,主要用於大學物理教學實驗和科學研究,已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大、復旦大學、蘭州大學等二十餘所高校套用於教學和科研中。該系列包括CD-50BG、CD-50BGA/B/C、CD-100BG等多種型號。
研究生培養
中心和學院共建碩士點、博士點專業10餘個。
至2010年底,中心總共培養各專業博士、碩士研究生近200名。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介紹
建設內容(1)研究開發平台及基礎條件建設:研製低能高精度工業CT系統綜合實驗平台、高能大型工業CT系統綜合實驗平台、多功能高速工業CT成像及輻射成像綜合實驗平台,為持續技術創新和工程化研究奠定基礎:將工業CT的關鍵技術及產品的市場進一步輻射到其他套用領域,如機場、車站等的安檢設備,基於工業CT的逆向製造等;進一步擴大研究開發和工程化用房規模;購買必要的儀器設備,提高新技術研究和工程化驗證的設備水平和技術水平。
(2)機制與體制建設:建立工業CT多學科綜合相對獨立的運行機制,在人才聘用、競爭、人才管理、產學研相結合、學校與企業有機結合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建設和完善工業研究開發銷售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將有效的領導、管理和制度相結合,提高團隊成員自主創新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強團隊精神、協作能力和大局觀念,目標一致,形成合力。
(3)基地建設:以國家重要裝備製造質量檢測的戰略需求為目標,以工業CT技術集成創新為核心,以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為基礎,由依託高校與大中型企業合作,建設我國工業CT技術創新的研究開發基地;以工程化、產品化、系列化、標準化和模組化為目標,建設工業CT新技術的成果轉化基地:立足西南、面向全國建立工業產品的工業CT無損檢測、精確測量、逆向設計等開放性服務基地;瞄準技術嚮導和市場嚮導,提出和建立工業CT行業標準,建設在全國範圍內有影響力的工業CT技術和產品標準化基地。
(4)人才與團隊建設:培養一批工業CT技術創新人才和學術帶頭人,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推動學科交叉,開展國際合作;進一步加強協作與磨合,擴大人才隊伍,整合工業CT相公學科的科技人員,形成學科交叉融合的工業CT技術創新團隊。
2004年,以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作為骨幹力量申請的《高精度工業CT無損檢測系統高技術產業化示例工程》項目列入了2004年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畫(發改高技[2004]2208號),重慶大學的ICT技術得到了國家發改委、重慶市發改委、教育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與支持。該項目的實施,將為本項目提供一個產業化平台。另外,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與北京自動化研究所、重慶工具機廠、重慶紅宇精密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總裝備部及所屬基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單位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教育部工程中心的建設,將進一步整合依託高校的多學科人才資源,創新跨學科的管理運行機制,提高依託高校的技術成果集成轉化能力,加大工業CT技術工程化的規模,建立工業CT技術標準,縮短工業CT產品研發周期,進一步發揮區域資源優勢,為提高依託高校的整體科技創新能力做支撐。
工業CT技術與系統涉及物理、電子、光學、計算機、自動控制、精密機械及圖象技術等多種學科及工程技術,是一項多學科交叉、綜合性強、技術密集的高科技,中心創建以來,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得到重慶大學多學科的支持,並支持了以下學科的發展: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光電工程
● 機械設計與製造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控制理論與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理論物理
● 計算數學
工業CT無損檢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必然會促進上述學科領域更進一步相互滲透交叉發展,對新興學科和邊緣學科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意義。
(1)通過建設工業CT穩定、完善的技術轉化平台,整合各學科資源,並吸引國內外科研工作者來中心參與工業CT技術研究和工程化研究,實現技術創新;
(2)整合工業CT關鍵技術和單元技術的研究成果,完成產品化,實現集成創新;
(3)為工業CT產品的產業化生產提供成套成熟的先進工藝、技術,並不斷推出具有競爭力的工業CT產品,實現產業化;
(4)研究提出工業CT相關技術標準、規範,為我國工業CT生產企業和用戶提供信息和諮詢服務,實現標準化;
(5)培養和鍛鍊一批工業CT技術的學科綜合型人才和產業化管理人才,創新產學研結合的工程中心管理體制,提高人才及產品的競爭力,實現市場化;
(6)將工業CT的關鍵技術及產品的市場進一步輻射到其他套用領域,實現技術成果價值最大化。
重慶市無損檢測學會
重慶市無損檢測學會全稱重慶市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是其理事長單位。
近年來多次舉辦專業學術會議、技能競賽。相關內容:
重慶市無損檢測學會2007年第一次理事會會議紀要
重慶市無損檢測學會2007年第一次理事會於2007年3月10日在重慶建工無損檢測公司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有:陳罕新、蘇炳華、鞠清龍、王 珏、熊秀文、曾鵬飛、劉豐林、劉連仲、先 武、李共心、劉朝貴、馮寶偉、嚴大衛、李足弟、沈載偉、張益軒、楊志全、彭祖國、閆偉明等19位理事會成員。
會議由陳罕新理事長作第二屆理事會2005、2006年的工作報告,並就2007年理事會關於第17屆世界無損檢測大會準備、本屆理事會到期改選、各工作組工作安排等做出部署。隨後,各位理事對本屆理事會工作、理事會的發展方向和工作思路發表意見和建議。會議氣氛熱烈,發言踴躍,充分體現出各位理事對重慶市無損檢測學會的濃厚感情和對學會更好更快發展的熱切期望。
“重大ICT杯”無損檢測技能大賽
重慶市首屆“重大ICT杯”無損檢測技能大賽於2008年6月20-22日在重慶建工無損檢測公司舉行。本次大賽由重慶市總工會、重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重慶市技術監督局、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學會主辦,重慶市無損檢測學會、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重慶建工無損檢測公司、重慶市科協無損檢測服務部等單位承辦。大賽設MT、PT、RT、UT四個專業組,共有包括軍工、船舶、汽車、機械製造等行業33家單位組隊參賽參賽人員101人。大賽對團體總分前三名單位和各專業組總分前六名選手進行獎勵和表彰,頒發了重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的高級技工等專業職稱證書,並對個人比賽雙科成績超過70分的27名選手頒發特種設備無損檢測人員相應專業II級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