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重慶廣播在中國近代廣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32年12月創辦的重慶廣播電台是中國西部第一個國有廣播電台,1939年2月,中國國民政府國際廣播電台在渝建成,使重慶一度成為全國的廣播中心。1950年1月和5月,重慶人民廣播電台和西南人民廣播電台相繼成立,重慶廣播事業開啟了嶄新的蓬勃發展局面。1960年12月重慶實驗電視台成立試播,1970年10月1日開始轉播中央電視台節目,1981年10月1日正式播出自辦節目。1964年11月重慶廣播事業管理局成立,1974年5月改名為重慶廣播事業局,1983年7月又改名為重慶市廣播電視局,重慶人民廣播電台和重慶電視台為局屬事業單位。經過幾代廣電人的艱苦努力,廣播電視事業建成了較為完善的采編播體系統,為更好更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4年11月18日,組建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台),由原重慶人民廣播電台、重慶電視台等9個事業單位撤銷獨立建制合併組建而成,同時保留重慶人民廣播電台、重慶電視台的呼號。現內設一級機構25個,直屬事業單位3個。由集團(總台)出資,2005年11月18日組建重慶廣播電視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其全資或控股的公司18個,已開始形成“一體多元”的產業及資本結構。電台規模
現有員工3800餘人,其中,博士4人,碩士71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1350人,高級職稱353人,黨員1200多名。現有廣播頻率5個(新聞頻率、經濟頻率、交通頻率、音樂頻率、都市頻率),日均播出116小時、自產節目110 小時;廣播在本土的覆蓋率分別達到92.26%、94.3%。1998年10月1日廣播新聞頻率和電視衛星頻道上星傳送,2003年2月以後廣播經濟頻率、交通頻率、音樂頻率、都市頻率上星傳送,實現了中國35箇中心城市、69個地級城市、2000多個縣級城市和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海外部分國家的落地覆蓋。近年來,培育了《駕駛員俱樂部》、《早間新聞網》、《經廣好吃狗》、《霧都夜話》、《拍案說法》、《龍門陣》、《生活麻辣燙》、《巴渝人家》、《重慶新聞聯播》、《天天630》等一批收聽收視率較高的品牌欄目,“愛心車隊愛心送考”和“微笑大使”、“娛樂星工廠”、“多謝四方眾鄉親”等大型品牌活動。《移民縣長》、《移民鄉官冉紹之》、《半個月亮》等一批優秀廣播劇。2006年,廣播本地市場收聽份額在75%以上。所獲榮譽
重慶人民廣播電台已有700多篇(組)作品分別獲中國和省級獎勵,其中200多篇(組)作品分別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新聞獎”等中國獎;廣播劇《移民縣長》榮獲中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並有6位主持人分別獲得中國“金話筒”獎金獎提名、銀獎和銅獎;2003年獲獎作品達45件,其中獲中國獎作品有15件。重慶人民廣播電台節目通過“亞太IA”衛星傳送,電波覆蓋重慶市所屬40個區市縣,以及雲、貴、川、湘、鄂等周邊地區和亞太部分地區,綜合覆蓋率達84。6%,聽眾逾5000多萬人。重慶直轄後,重慶電台投入千萬元,大力進行技術改造,先後引進數字錄音機、數字錄製工作站、數字直播調音台、數字錄音棚、自動播出監審管理系統等,建成了國內領先水平的全數字直播機房,實現了廣播播出設備的全數位化,加上50千瓦大功率的中波發射台,極大的提升了節目的聽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