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主城區

重慶主城區

重慶主城區,是指關於城市學和社會學意義上的作為城市主體的重慶市,是將重慶作為一個有城鄉二元體構成的城市意義上的一個地域範圍,區別於行政意義上的重慶直轄市。重慶主城區包括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即通常所稱的“主城九區”。在重慶歷史上,這9個區是重慶建置較早的傳統行政區。此外,重慶市官方檔案中亦以“都市區”作為對這一區域範圍的正式稱謂。

基本信息

地理

渝中半島渝中半島

重慶主城區,即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中所稱的都市區,範圍包括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北碚區、渝北區和巴南區行政區域,面積5473平方千米。都市區是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載體,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金融中心。

渝中區是重慶的母城,重慶直轄市政府所在地。沙坪壩區是重慶的文教區。北碚區在民國時期為陪都重慶的遷建區,曾是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和總統府所在地。巴南區與渝北區原為巴縣和江北縣,是重慶的母縣,其地位類似上海的閔行區、寶山區或北京的豐臺區、通州區。

重慶主城九區基本信息
行政區 面積 (km²) 常住人口 (萬人) 地區生產總值 (億元) 人均生產總值 (元) 城鎮化率 政府駐地
渝中區 23.71 65.04 868.72 133608.12 100.00% 七星崗街道
大渡口區 103 33.04 148.97 45362.36 97.00% 新山村街道
江北區 220.77 83.87 604.46 72817.73 95.16% 寸灘街道
南岸區 265 84.01 608.14 73314.04 94.35% 天文街道
沙坪壩區 396 111.20 809.21 73357.81 94.09% 覃家崗街道
九龍坡區 432 117.01 910.82 78559.60 91.10% 楊家坪街道
北碚區 755 77.09 415.41 54594.56 79.09% 北溫泉街道
渝北區 1452 150.35 1115.38 76124.76 78.74% 兩路街道
巴南區 1825 97.37 510.08 53216.48 77.59% 龍洲灣街道
主城九區 5472.68 818.98 5991.19 73154.29 88.20%

數據來源年限:常住人口、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城鎮化率均為2014年數據。

行政區劃

重慶主城區行政區劃表
街道
渝中區 朝天門、解放碑、南紀門、七星崗、菜園壩、兩路口、大溪溝、上清寺、石油路、大坪、化龍橋
大渡口區 新山村、躍進村、九宮廟、茄子溪、春暉路 八橋鎮、建勝鎮、跳磴鎮
江北區 華新街、江北城、石馬河、大石壩、寸灘、觀音橋、五里店、郭家沱、鐵山坪 魚嘴鎮、復盛鎮、五寶鎮
南岸區 銅元局、花園路、南坪、海棠溪、龍門浩、彈子石、南山、天文 南坪鎮、塗山鎮、雞冠石鎮、峽口鎮、長生橋鎮、迎龍鎮、廣陽鎮
沙坪壩區 小龍坎、沙坪壩、渝碚路、磁器口、童家橋、石井坡、雙碑、井口、歌樂山、山洞、新橋、天星橋、土灣、覃家崗、陳家橋、虎溪、西永、聯芳 井口鎮、歌樂山鎮、青木關鎮、鳳凰鎮、回龍壩鎮、曾家鎮、土主鎮、中梁鎮
九龍坡區 楊家坪、黃桷坪、謝家灣、石坪橋、石橋鋪、中梁山、渝州路、二郎 九龍鎮、華岩鎮、含谷鎮、金鳳鎮、白市驛鎮、走馬鎮、石板鎮、巴福鎮、陶家鎮、西彭鎮、銅罐驛鎮
北碚區 天生、朝陽、龍鳳橋、北溫泉、東陽 歇馬鎮、金刀峽鎮、三聖鎮、施家梁鎮、童家溪鎮、蔡家崗鎮、柳蔭鎮、澄江鎮、靜觀鎮、復興鎮、水土鎮、天府鎮
渝北區 雙龍湖、龍溪、回興、雙鳳橋、鴛鴦、人和、天宮殿、翠雲、龍山、龍塔、大竹林、悅來、兩路、王家、禮嘉、金山、康美、寶聖湖 石船鎮、大盛鎮、洛磧鎮、古路鎮、玉峰山鎮、龍興鎮、統景鎮、大塆鎮、茨竹鎮、興隆鎮、木耳鎮
巴南區 魚洞、李家沱、龍洲灣、花溪、南泉、南彭、惠民、一品 界石鎮、安瀾鎮、跳石鎮、木洞鎮、雙河口鎮、麻柳嘴鎮、豐盛鎮、二聖鎮、東泉鎮、姜家鎮、天星寺鎮、接龍鎮、石灘鎮、石龍鎮

註:重慶市人民政府駐渝中區上清寺街道

主城區的由來

由於重慶類似於省級行政單位的特殊結構,所形成的一個類似於直轄市經濟、文化和交通概念上的市區範圍,這一概念常常與“老重慶地區”(即主城9區加上7區5縣)和“重慶直轄市”(全重慶市38區市縣)相對應。

自從重慶1933年成立直轄市以來,重慶主城區即當初最初的行政區範圍,這一範圍一直維持到解放後。1949年後,重慶依然是中央直轄市,其轄區依然為重慶主城區範圍加上巴縣和江北縣。而在20世紀80年代,四川省江津專區專員公署和永川地區相繼併入重慶,成為了地級四川省重慶市的一部分,這些區縣在重慶其地位類似於上海市的青浦、崇明、嘉定;天津市寶坻、靜海或北京市密雲、延慶,對於省會城市來說,重慶的這些郊縣類似於武漢的黃陂,杭州的臨安、建德,廣州的從化、增城。

由於重慶1997年重新成為直轄市後,行政區劃已經不再是1937年——1954年間重慶直轄市的範圍,而且與普通直轄市有較大區別,較類似一個省,其地域面積與寧夏相當,接近浙江省。在直轄前與重慶市處於同一行政級別的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的市轄區均被撤銷,變成重慶直轄市的3個區,另外原四川省重慶市下的縣級市均由於直轄市的三級行政體制被要求改稱“區”,因此重慶出現了多達19個以“區”為稱呼的行政單位,其中最遠的黔江區和萬州區距離重慶有472公里和356公里的鐵路路程(其距離大約相當於上海市距離江蘇省鹽城市、北京市距離山東省德州市的距離),快速列車從重慶最遠的秀山站開往重慶北站需要約7小時,接近一些小省省會到最遠地級市的距離和旅行時間(如浙江省省會杭州到省內最偏遠地級市麗水,火車亦只需要5.5小時)。這一情況造成了很多外地人士的困惑和一些人口政策上的問題。重慶主城區、老重慶地區(重慶直轄前管轄的全部區域)和大重慶地區(整個重慶直轄市)的概念在這種情況下才逐漸形成。

城市組團

重慶主城區城市空間結構為"一城五片、多中心組團式"。

都市區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東部五大片區,共21個城市組團組成。以片區為格局有機組織城市人口和功能,各片區具有相當的人口規模,城市功能完善,既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繫,相互協調發展。每個片區包含若干組團和功能區。中部片區為中梁山以東,銅鑼山以西,長江和嘉陵江環抱的區域;北部片區為嘉陵江、長江以北區域;南部片區為銅鑼山以西,長江以南和以東的區域;西部片區為縉雲山和中梁山之間的區域;東部片區為銅鑼山和明月山之間的區域。

片區 所屬組團
中部片區
渝中組團 大楊石組團 沙坪壩組團 大渡口組團
北部片區 觀音橋組團
人和組團 禮嘉組團 悅來組團 空港組團
唐家沱組團
蔡家組團 水土組團 魚嘴組團 龍興組團
南部片區
南坪組團 李家沱組團
西部片區 西永組團 北碚組團 西彭組團
東部片區 茶園組團 界石組團

主城區經濟

重慶市主城區經濟非常活躍,其主城九區的很多經濟指標事實上已經超過了很多沿海城市。重慶市全市2014年GDP為14265.40億人民幣,而面積僅占全市不到7%、人口占全市逾27%的重慶主城九區,GDP即達到5991.19億元,貢獻重慶直轄市GDP達到42%。若將主城區經濟總量單獨納入全國城市GDP排行中進行衡量,則主城九區可在全國排第22名,超過東莞、濟南、泉州,次於鄭州、唐山、煙臺。2014年重慶市主城九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73154.29元,突破11000美元,超過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3.40%。

在進行城市數據的統計時,重慶特殊的行政格局為統籌計畫和統計的準確性和客觀性製造了非常大的困難,通常人口和政治活動的統計按主城九區為準是符合慣例的,例如說法“重慶市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則是不正確的。截止2011年重慶主城9區共有常住人口772.31萬人,僅占重慶直轄市人口的約1/4,一小時經濟圈常住人口為1804.54萬人,低於上海市、北京市,是全國人口第三位的城市。而進行經濟統計的時候,通常將重慶作為一個有三個城市的省級行政區劃來進行省間對比較為恰當,若以全市經濟數據作為市間經濟比較則是不科學的。如2011年重慶全市人均GDP僅34705元,低于吉林省高於湖北省,排全國各省市第12名,而全市GDP卻高達10011億元,大幅度超過了杭州市,因此得出的杭州與吉林、湖北全省處於同一經濟水平這一結論顯然是不科學的。此時應以重慶市一小時經濟圈的統計數據來進行比較,人均GDP數據則變化為43018元,提高了近一半,略低於西安和惠州,略高於柳州和洛陽,而一小時經濟圈GDP為7762.69億元,低於深圳、蘇州,高於杭州和無錫,位於第七位與實際情況基本相符。

兩江新區

重慶兩江新區是新設立的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也是三大國家級開發區之一。

2010年6月18日,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兩江新區的面積為1200平方公里,以北部新區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為核心,包含重慶市渝北區、江北區、北碚區(含蔡家組團)的部分區域,可開發面積約為650平方公里。但去除已建成區域150多平方公里,實際兩江新區的可用面積為450多平方公里。

5+3戰略性布局:軌道交通、電力裝備(含核電、風電等)、新能源汽車、國防軍工、電子信息等五大戰略性產業布局,以及國家級研發總部、重大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災備及數據中心等三大戰略性創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長性新興產業集群。

作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先行區,兩江新區將著眼於建設內陸開放經濟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成為內陸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成為長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建設成為內陸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範視窗。其將享受國家給予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的政策,包括對於土地、金融、財稅、投資等領域賦予先行先試權,允許和支持試驗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主城區交通

重慶主城區是重慶交通網的中心,內河港航、航空、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過江公共索道、公共運輸電梯、高速公路一應俱全。

鐵路

重慶主城區鐵路樞紐規劃形成“三主兩輔”的客運系統,其中重慶站、重慶北站、重慶西站為主客運站,重慶東站和沙坪壩站為輔助客運站。

目前重慶主城區內正常使用中的客運火車站有三座:重慶北站、重慶站和臨時啟用的北碚站。


客運火車站 位置 現時接入鐵路(客運)
使用中
重慶北站 渝北區龍頭寺 渝懷鐵路、遂渝鐵路、襄渝鐵路、渝利鐵路、蘭渝鐵路(在建)、 渝萬城際鐵路(在建)
重慶站 渝中區菜園壩 成渝鐵路、川黔鐵路、成渝客運專線(在建)
北碚站(臨時) 北碚區龍鳳村 襄渝鐵路
未啟用
沙坪壩站(改建) 沙坪壩區小龍坎 成渝客運專線(在建)
重慶西站(新建) 沙坪壩區上橋 渝黔新線(在建)
重慶東站(規劃) 南岸區茶園

航空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位於主城區東北方向的渝北區兩路街道,是一座大型複合型樞紐機場。是中國民航區域性樞紐之一。截止2014年底,重慶機場擁有兩條跑道,T1、T2兩座航站樓共20萬平方米,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雙跑道、雙航站樓運行。通航城市達到120個,其中國內83個,國際及港澳台地區37個,主要通達東南亞、南亞、日韓、歐洲和北美。

2014年重慶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2926.4萬人次,位列全國機場第八;同比增長15.8%,增幅居國內十大機場首位。

軌道交通

重慶軌道交通包括捷運與跨坐式單軌,屬重慶市軌道交通總公司管理。遠期規劃有18條軌道交通線路。截止2015年上半年,已開通1號線、2號線、3號線、6號線及國博線共5條線路,通車裡程202.2公里,復蓋主城九區。其中第一條在重慶主城區建成的是軌道交通二號線,它是中國西部地區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也是中國第一條跨座式單軌。重慶軌道交通日均客流已突破100萬人次,2014年12月31日單日客流240萬人次,創下最高客流記錄。

重慶軌道交通運營線路表
線路 區段 標識色 長度(公里) 車站(座) 制式及編組 首段開通時間
1號線 小什字—尖頂坡 石榴紅 38.9 23 6B 2011年7月28日
2號線 較場口—魚洞 森林綠 31.3 25 單軌4/單軌6 2004年11月6日
3號線 魚洞—江北機場 琉璃藍 56.1 39 單軌6/單軌8 2011年9月29日
6號線 茶園—北碚 謙粉紅 63.3 26 6B 2012年9月28日
國博線 禮嘉—悅來 謙粉紅 12.6 4 6B 2013年5月15日
總計 202.2 117

客運索道

重慶是國內唯一一個有客運索道系統的城市。如今重慶僅有長江索道仍在運行中,屬重慶市公共運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索道公司管轄。長江索道全長1598米,是國內索道單跨最大的大型索道纜車線。從1983年長江索道運營至今,已運送旅客超過3億人次,創世界索道運送人次記錄之最。索道交通與公共運輸實行同卡換乘和一卡通用。

嘉陵江索道由於與建設中的千廝門嘉陵江大橋橋位位置重疊,已於2011年2月28日停止運營。是否異地重建尚未確定。1982年1月1日,中國第一條城市跨江客運索道——嘉陵江客運索道建成試通車。這條於1980年12月15日動工的索道,全長740米,車廂最大容量46人,最大牽引速度6.5米/秒,總投資378萬元。2011年2月28日晚7點35分,嘉陵江索道江北城站迎走最後一批乘客,嘉陵江索道的通行史正式告一段落。

跨江橋樑

重慶橋樑由於重慶主城區地勢多水,長江、嘉陵江貫穿市區而過,因此重慶主城區的巨型橋樑數量與密度遠遠高於其他城市。故重慶又有“橋都”之稱。重慶主城區的第一座跨江公路大橋是於1966年建成通車的牛角沱嘉陵江大橋。第一座長江公路橋是1977年動工,1980年完工的石板坡長江大橋。

重慶主城區跨江大橋列表
連線區域 大橋名稱 橋型 通車年份 狀態 備註
嘉陵江
江北區 渝中區
千廝門大橋 斜拉橋 2015 建成 軌道交通6號線共用
黃花園大橋 連續鋼構橋 1999 建成
牛角沱大橋 懸臂樑橋 1966 建成
渝澳大橋 連續鋼構橋 2002 建成
嘉華大橋 連續鋼構橋 2007 建成
紅岩村大橋 斜拉橋 2018 在建 軌道交通5號線共用
沙坪壩區
石門大橋 斜拉橋 1988 建成
高家花園大橋 連續鋼構橋 1998 建成
高家花園複線橋 連續鋼構橋 2017 在建
雙碑大橋 斜拉橋 2015 建成
渝北區 北碚區 馬鞍石大橋 連續鋼構橋 2002 建成 G75蘭海高速
嘉悅大橋 斜拉橋 2010 建成
北碚區
水土大橋
斜拉橋 2018 在建
水土大橋 連續鋼構橋 2009 建成 G5001重慶繞城高速
朝陽大橋 懸索橋 1969 停用
朝陽復建橋 系桿拱橋 2011 建成
北碚大橋 連續鋼構橋 2007 建成
東陽大橋 連續鋼構橋 2002 建成 G75蘭海高速
長江
江北區 南岸區
魚嘴大橋 懸索橋 2009 建成 G5001重慶繞城高速
寸灘大橋 懸索橋 2016 在建
大佛寺大橋 斜拉橋 2002 建成
朝天門大橋 鋼桁架拱橋 2009 建成 軌道交通環線共用
渝中區 東水門大橋 斜拉橋 2014 建成 軌道6號線交通共用
石板坡大橋 連續鋼構橋 1980 建成
石板坡複線橋 連續鋼構橋 2006 建成
菜園壩大橋 系桿拱橋 2007 建成 軌道交通3號線共用
九龍坡區 鵝公岩大橋 懸索橋 2000 建成
巴南區 李家沱大橋 斜拉橋 1997 建成
大渡口區 馬桑溪大橋 斜拉橋 2002 建成
魚洞大橋 連續鋼構橋 2008 建成 軌道交通2號線共用
江津區
地維大橋 斜拉橋 2004 建成
九龍坡區
觀音岩大橋 斜拉橋 2009 建成 G5001重慶繞城高速
鼎山大橋 斜拉橋 2013 建成

註:以上表格僅統計主城九區內已建成或在建的跨江公路大橋,不含鐵路大橋和軌道交通專用橋。(斜體為預計通車年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