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怪龍

重怪龍

重怪龍(學名:Peloroplites)是種結節龍科恐龍,化石發現於美國猶他州艾麥里縣,年代屬於白堊紀晚期。重怪龍的身長約5到5.5米,與同時代的蜥結龍相當,是已知最大型的結節龍科恐龍之一。

該科種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鳥臀目 Ornithischia

亞目:裝甲亞目 Thyreophora

下目:甲龍下目 Ankylosauria

科:結節龍科 Nodosauridae

屬:重怪龍屬 Peloroplites

Carpenter et al., 2008

種: 雪松山重怪龍 P. cedrimontanusCarpenter et al., 2008 (模式種)

分布範圍

重怪龍的正模標本(編號CEUM 26331)是一個部分顱骨,發現於猶他州的雪松山組的Mussentuchit段,年代屬於阿普第階與阿爾比階,約1億1600萬到1億900萬年前。相同地點還發現許多骨骼化石,被標記為副模標本。模式種是 雪松山重怪龍( P. cedrimontanus),是由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re)等人在2008年命名。屬名意為“異常重的”;種名則是以雪松山脈為名。

形態特徵

重怪龍的顱骨長度為56厘米,寬度為35.5厘米。頭頂略呈圓頂狀。重怪龍的前上頜骨沒有牙齒;只有發現一顆上頜骨牙齒,形狀類似孔牙龍(另一種相同時代的結節龍科)的牙齒。只有發現下頜的後段。

除了後肢以外,已發現身體的各部分化石。重怪龍具有6節癒合的薦椎,與林木龍相同。腸骨的形狀異於其他結結龍科,但這可能是化石化過程遭到外力變形的結果。重怪龍的尺骨長而筆直,與大部分結節龍科不同。距骨與脛骨之間沒有癒合。

物種學史

重怪龍的化石發現於泥岩層,該地點還出土烏龜、翼龍類、腕龍科、甲龍科的雪松甲龍、以及禽龍類…等化石。重怪龍、雪松甲龍、蜥結龍都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北美洲,皆是已知最大型的結節龍科恐龍。蜥結龍的化石主要發現於懷俄明州與蒙大拿州的Cloverly組;某些發現於雪松山組的蜥結龍,可能屬於重怪龍。

甲龍類恐龍是群四足草食性恐龍,以低矮的植被為食。科學家們根據重怪龍的大型牙齒、結實頜部,推測它們以較堅硬的植物為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