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原因
約50%的耳聾與遺傳有關。最新研究表明,隱性耳聾基因攜帶者的夫妻擁有正常聽力,但會將突變傳遞給新生兒,生育出聾兒,其每次生育產生聾兒的風險都為25%。與耳聾有關的基因主要有GJB2基因、線粒體A1555G突變基因等,如果在新生兒期對他們進行聽力篩查和三個基因的分子篩查,可發現680萬至820萬的患兒,能通過避免接觸藥物和外傷,有效降低耳聾的發病率。
耳聾基因篩查很方便,就像做新生兒聽力篩查一樣。除了新生兒,老年性耳聾、年輕人聽MP3的突發性耳聾,也與遺傳基因有關。出生時聽力正常,但在兒童或青少年期逐漸出現聽力障礙者,有相當一部分與耳聾易感基因有關。
提醒建議
有耳聾家族遺傳史,要提防下一代患此病;未婚或已婚男女雙方均為聾人或其中一人為聾人,需給予婚前婚配指導或婚後生育指導。現在不少家長對輕度或中度耳聾的孩子及時配戴助聽器認識不夠,誤以為過早配戴助聽器反而會加重孩子的耳聾程度,未能及早進行干預。專家表示,如果孩子出現聽力障礙等問題,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指定專科檢查和就診,避免延誤最佳時機的治療。
保護
1)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濫用、多用或過量使用耳毒性藥物,是兒童致聾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發生中毒性耳聾,說明聾兒對耳毒性藥物有一定的易感性,如果繼續使用,必然會造成耳聾加重,甚至失聰的後果。因此當聾兒患有疾病時,應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小諾黴素等等,這一點對正在接受聽力康復訓練的聾兒來說,尤為重要。2)及時治療可引起耳聾的疾病。聾兒由於本身是重度耳聾,家長往往忽略治療其他可以引起聽力障礙的疾患,如鼻竇炎、中耳炎等,這些疾病可造成中耳傳導聲波的功能減退,使聾兒的聽力障礙加重,增加了語訓的難度,對這些疾病要積極治療,切莫掉以輕心。
3)合理使用助聽器,防止強聲有害刺激。由於聾兒聽覺器官不完善,他們對強聲耐受力差,缺乏自我保護能力,過強、過久的強聲刺激如鳴喇叭、放鞭炮,大聲敲鑼打鼓、機器轟鳴等會造成暫時或永久性聽力損傷而加重耳聾,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