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衣堂

采衣堂,即堂名“采衣”,典出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聞此,我就將早有心愿求顧老補書“采衣堂”匾的構想扯了起來。 一周后,我果然在友人手中如願以償地拜收到了顧廷龍先生題寫的“采衣堂”榜書墨跡。


采衣堂,即堂名“采衣”,典出古代“二十四孝”故事。《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彩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臥地為小兒啼。”舊時以“彩衣娛親”表示孝養父母。時至今日,善待老人,孝養父母,仍是值得發揚的美德。
采衣堂是一古建築,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曾在談論古建築,園林藝術的文章中,把聯對、匾額比喻為“正如人之鬚眉,為不能少的一件重要點綴品。”正因為如此,在我國一些古建舊宅中的廳堂上,匾額確是不可或缺的。我祖上業醫,留傳下的老屋雖非官坤第宅,但大廳上原來也有堂匾,名為“采衣堂”。直至“文革”之初的“破四舊”中被砸毀。 1988年暮春,我在友人(時在市文管會工作)書齋中茗話談藝。聽說他下周將出差赴滬拜訪顧廷龍先生。聞此,我就將早有心愿求顧老補書“采衣堂”匾的構想扯了起來。友人隨即囑我把請顧老補書的“理由”及匾名寫上,以便他在轉懇時面呈顧老請求賜墨。一周后,我果然在友人手中如願以償地拜收到了顧廷龍先生題寫的“采衣堂”榜書墨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