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高等醫學職業教育"十二五"重點教材:醫學免疫學及病原生物學》分三篇,第一篇為醫學免疫學基礎,簡述了抗原、抗體、補體,以及各種免疫反應過程和臨床套用;第二篇為醫學微生物學,簡述了常見的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等微生物的特點、致病作用和防治;第三篇為人體寄生蟲學,簡述人體常見寄生蟲(蠕蟲、原蟲、血吸蟲、絲蟲、虐原蟲、滴蟲、弓形蟲和部分節肢動物等)的特徵、致病以及防治。內容以科學性為核心,以必需、夠用為度,其目的是為以後學習、掌握臨床知識打下必要的理論基礎。
《高等醫學職業教育"十二五"重點教材:醫學免疫學及病原生物學》也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專業及相關專業學習用書。
圖書目錄
第一篇 醫學免疫學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抗原
第一節 抗原的概念與分類
第二節 決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條件
第三節 抗原的特異性與交叉反應
第四節 醫學上重要的抗原物質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與抗體
第一節 免疫球蛋白的結構與類型
第二節 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特徵與功能
第三節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活性
第四節 人工製備抗體的類型
第四章 補體系統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補體的激活與調節
第三節 補體系統的生物學活性
第五章 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HLA的結構、分布與功能
第三節 HLA在醫學上的意義
第六章 免疫系統
第一節 免疫器官
第二節 免疫細胞
第三節 免疫分子
第七章 免疫應答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
第三節 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
第四節 免疫耐受
第八章 超敏反應
第一節I型超敏反應
第二節 Ⅱ型超敏反應
第三節 Ⅲ型超敏反應
第四節 Ⅳ型超敏反應
第五節 4種類型超敏反應比較
第九章 免疫缺陷病與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節 免疫缺陷病
第二節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十章 免疫學套用
第一節 免疫學預防
第二節 免疫學治療
第三節 免疫學診斷
第二篇 醫學微生物學
第十一章 概論
第十二章 細菌的生物學特性
第一節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第二節 細菌的生長繁殖及代謝
第三節 外界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第四節 細菌的耐藥性變異
第十三章 細菌的感染和免疫
第一節 正常茵群與機會致病菌
第二節 細菌的致病性
第三節 感染的來源與類型
第四節 機體的抗菌免疫
第五節 細菌感染的檢查方法
第十四章 呼吸道感染細菌
第一節 肺炎鏈球菌
第二節 腦膜炎奈瑟菌
第三節 結核分枝桿菌
第四節 白喉棒狀桿菌
第五節 其他呼吸道感染的細菌
第十五章 消化道感染細菌
第一節 埃希茵屬
第二節 志賀菌屬
第三節 沙門菌屬
第四節 霍亂弧茵
第五節 幽門螺桿菌
第十六章 創傷感染病原菌
第一節 葡萄球菌屬
第二節 鏈球菌屬
第三節 破傷風梭茵
第四節 產氣莢膜梭菌
第五節 無芽孢厭氧菌
第六節 其他創傷感染病原菌
第十七章 引起食物中毒細菌
第一節 副溶血性弧茵
第二節 肉毒梭茵
第三節 其他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
第十八章 真菌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十九章 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及放線菌
第一節 衣原體
第二節 支原體
第三節 螺旋體
第四節 立克次體
第五節 放線菌
第二十章 病毒的生物學性狀
第一節 病毒的形態與結構
第二節 病毒的增殖
第三節 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第一節 病毒的傳播方式
第二節 病毒感染的類型
第三節 病毒的致病機制
第四節 抗病毒免疫
第二十二章 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及防治原則
第一節 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
第二節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則
第二十三章 呼吸道病毒
第一節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節 麻疹病毒
第三節 腮腺炎病毒
第四節 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
第五節 其他呼吸道病毒
第二十四章 腸道感染病毒
第一節 脊髓灰質炎病毒
第二節 柯薩奇病毒與埃可病毒
第三節 輪狀病毒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第一節 A型肝炎病毒
第二節 B型肝炎病毒
第三節 C型肝炎病毒
第四節 其他肝炎病毒
第五節 肝炎病毒感染的檢測方法及防治原則
第二十六章 蟲媒病毒及出血熱病毒
第一節 蟲媒病毒
第二節 出血熱病毒
第二十七章 反轉錄病毒
第一節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節 人類嗜T細胞病毒
第二十八章 其他途徑感染病毒
第一節 人類皰疹病毒
第二節 狂犬病病毒
第三節 人乳頭瘤病毒
第二十九章 朊粒
第三篇 人體寄生蟲學
第三十章 總論
第一節 寄生蟲與宿主
第二節 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係
第三節 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
第三十一章 腸道寄生蟲
第一節 腸道寄生蠕蟲
第二節 腸道寄生原蟲
第三十二章 血液及淋巴系統寄生蟲
第一節 日本血吸蟲
第二節 絲蟲
第三節 瘧原蟲
第三十三章 其他部位寄生蟲
第一節 衛氏並殖吸蟲
第二節 華支睪吸蟲
第三節 陰道毛滴蟲
第四節剛地弓形蟲
第三十四章 醫學節肢動物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常見的醫學節肢動物
附錄:本書所涉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