醪毒

醪毒,是戰國末年秦國的假宦官,卒於公元前238年。

嫪毐(拼音:lào ǎi ;?—公元前238年)戰國末年秦國的假宦官。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嫪毐是一個“大陰人”,可以“陰關桐輪而行”。
嫪毐受車裂之刑
呂不韋因見秦王趙政漸長,秦太后趙姬淫亂不止,害怕自己與太后的關係暴光禍及自身,在聽聞嫪毐的異能後便將其收入府中,不時讓他表演來引誘太后。果然趙姬聞後大喜,與呂不韋合謀讓嫪毐假受腐刑(去勢)之罪,剔眉除須後以宦官身份入侍。
趙姬為掩人耳目,攜嫪毐搬遷至秦國故都雍城居住,二人在雍城的行宮大政宮內公開宣淫,並育有二子,嫪毐也自稱為秦王“假父”。
公元前239年,嫪毐獲封長信侯,以山陽郡(今河南焦作東南)為其食邑,又以河西、太原等郡為其封田,嫪毐門下最多時有家僮數千人,門客也達千餘人。
公元前238年,有人向趙政告發嫪毐詐宦並與太后趙姬私通,甚至還欲以其子即王位,趙政下令徹查。嫪毐決心孤注一擲,先發制人,遂偽造秦王與太后印信,引導其童僕門客和少數受騙軍隊發動政變,攻擊蘄年宮。
趙政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平叛,嫪毐軍本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加之不得人心,很快就被擊潰,嫪毐被生擒,在被送至鹹陽後,處以車裂之刑,“夷三族”,其童僕門客皆被流放蜀地。
史記·卷八十五 呂不韋列傳 第二十五·司馬遷
“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啖太后。太后聞,果欲私得之。呂不韋乃進嫪毐,詐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韋又陰謂太后曰:“可事詐腐,則得給事中。”太后乃陰厚賜主腐者吏,詐論之,拔其鬚眉為宦者,遂得侍太后。太后私與通,絕愛之。有身,太后恐人知之,詐卜當避時,徙宮居雍。嫪毐常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
始皇七年,莊襄王母夏太后薨。孝文王后曰華陽太后,與孝文王會葬壽陵。夏太后子莊襄王葬芷陽,故夏太后獨別葬杜東,曰“東望吾子,西望吾夫。後百年,旁當有萬家邑”。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后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與太后謀曰“王□薨,以子為後”。於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實,事連相國呂不韋。
九月,夷嫪毐三族,殺太后所生兩子,而遂遷太后於雍。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觽,王不忍致法。
……
太史公曰:不韋及嫪毐貴,封號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聞之。秦王驗左右,未發。上之雍郊,毐恐禍起,乃與黨謀,矯太后璽發卒以反蘄年宮。發吏攻毐,毐敗亡走,追斬之好畤,遂滅其宗。而呂不韋由此絀矣。孔子之所謂“聞”者,其呂子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