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親王奕譞

醇親王奕譞

愛新覺羅·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號九思堂主人,又號退潛主人。道光帝第七子,鹹豐帝異母弟。母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其大福晉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緒初年軍機處的實際控制者。 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為醇郡王。鹹豐帝死後奕譞與恭親王配合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所以慈禧太后開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親王銜。同治十一年(1872年)晉封親王。光緒登基,他又被加封親王世襲罔替。光緒十年(1884年),恭親王奕訢所帶領的軍機處被慈禧全班斥退,史稱甲申易樞,奕譞開始以商辦之名接掌政權。光緒十一年(1885年),總理海軍衙門,任內挪用海軍經費修建頤和園。 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公曆1891年1月1日),醇親王奕譞薨於藩邸,時年51歲,諡號醇賢親王。奕譞與側福晉所生的五子載灃襲封醇親王爵位,載灃的長子溥儀為清朝末代皇帝。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青年時期

幼年奕譞(《道光帝行樂圖軸(局部)》,左起第五人) 幼年奕譞(《道光帝行樂圖軸(局部)》,左起第五人)

道光二十年(1840年)奕譞出生於北京,為道光帝第七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鹹豐帝即位後,封為 醇郡王

鹹豐九年(1859)三月,清廷為其分了府邸,但鹹豐帝仍留他在內廷行走。

鹹豐十一年(1861年),鹹豐帝駕崩之後,恭親王與慈禧密謀政變,奕譞為正黃旗漢軍都統,掌握了實際的軍事權力。鄭親王端華署理行在步軍統領,醇郡王奕譞任步軍統領。先是,兩宮太后召見顧命大臣時,提出端華兼職太多,端華說我只做行在步軍統領;慈禧說那就命奕譞做步軍統領。奕譞做步軍統領就掌握了京師衛戍的軍權。不久,奕譞又兼管善捕營事。九月三十日,發動辛酉政變。同治帝與兩宮皇太后,宣布在承德預先由醇郡王奕譞起草的諭旨,宣布載垣等罪狀並處死他們。同治帝即位後,下旨免去了奕譞在皇帝設宴召見時的叩拜,奏事可以不書姓名。因為他與恭親王幫助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所以慈禧掌權之後非常重用奕譞,此後他被授予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管理神機營等職務。

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被加封親王銜。

同治四年(1865年),兩宮太后又任命為弘德殿行走,稽查課程。

同治十一年(1872年),奕譞進封為醇親王。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親政,罷免了他弘德殿行走的職務。

任職軍機

光緒元年(1875年),奕譞上奏兩太后,言:“臣侍奉同治皇帝已經有十三年了,如今龍御歸天。我仰瞻他的遺容,真是五內崩裂啊。忽然承蒙皇太后的懿旨下降,選擇載湉為嗣皇帝,時間倉猝讓我非常迷惘,不知所措。犯了年輕時舊有的肝疾,不斷地積累變成了大病。惟有哀懇辭退官職,請允許我告老,為天地容一個只留爵位的人,為道光皇帝留一個無才昏庸的兒子。”兩宮太后召集王公大臣集議,因為奕譞上奏誠懇請求,於是罷免他的一切職任,但是依舊令他照料菩陀峪陵工。命世襲他的王爵,奕譞上疏請辭,沒有得到同意。

光緒二年(1876年),皇帝在毓慶宮入學,太后命奕譞加以照料。奕譞在這是才得到了和兒子相處的機會,也是他謙恭有禮的結果。

1881年奕譞與左宗棠合影 1881年奕譞與左宗棠合影

光緒五年(1879年),朝廷賞賜奕譞食親王雙份俸祿。慈僖對他的賞識由此可見。

光緒十年(1884年),恭親王奕訢被罷免了軍機大臣的職務,讓禮親王世鐸代替,太后命令禮親王遇到重要事件,一定要與奕譞商辦。當時法國入侵越南,清軍出兵援助挫敗了法國的進攻並且導致法國茹費里內閣倒台,等到與李鴻章訂立《中法新約》後才罷兵。不久之後奕譞商議建立海軍。

光緒十一年(1885年)九月,清廷開始設定海軍衙門,任命奕譞總理節制沿海水師,以慶郡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都統善慶、侍郎曾紀澤為佐。決定從北洋開始操練海軍,讓李鴻章專管此事。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三月,朝廷賞賜奕譞與福晉杏黃轎,奕譞上疏請辭,不過沒有批准。李鴻章經營海防,在旅順開船塢,築炮台,為海軍收泊地。北洋有大小戰艦五艘,輔以蚊船、雷艇,又從英、德兩國購進軍艦多艘,逐漸成軍。五月,太后命奕譞巡閱北洋水師,善慶隨從奕譞會同李鴻章自大沽出海至旅順,歷經威海、煙臺,集合所有戰艦聯合操練。之後還視察了所有的炮台、船塢及新設的水師學堂,前後經過十餘日。奕譞還京後,上奏為諸將吏及所聘的外國指導請賞,同時還請求太后親自提寫匾額懸掛在大沽的海神廟。

奕譞像 奕譞像

慈禧太后命奕譞於第二年回朝執政,奕譞上疏言道:"皇帝剛剛接觸政事,諸王大臣都希望太后能夠訓政,請太后看在時局艱難上,允許大臣的請求,等到皇帝到了親政的年齡。將來皇帝大婚後,一切典禮,都依賴於太后的訓示。臣以為諸事應該先請太后的懿旨,再到皇上面前奏報使其知曉,使皇帝專心處理政務,都是仰仗於太后的幫助,才能免除宮內繁雜的事務。這些事臣不在皇宮內不敢知道,也不敢去說。"太后認為奕譞說的有理,就不再商議此事了。

光緒親政

奕譞五十大壽(梁時泰攝) 奕譞五十大壽(梁時泰攝)

光緒十三年(1887年)正月,光緒親政。四月,太后下諭預備皇帝大婚,都當本著力行節儉的原則,同時命奕譞稽察。

光緒十四年(1888年)九月,奕譞上奏:"太平湖賜第為皇帝發祥地。世宗以潛邸升為宮殿,高宗諭子孫有自籓邸紹承大統者,套用其例。"太后聽從了他的建議,另外賞賜府第,發銀十萬兩修葺治理。

光緒十五年(1889年)正月,光緒帝大婚禮成,賞賜金桃皮鞘威服刀,賞賜銀六萬兩。並進封奕譞的諸子:載灃為鎮國公,載洵為輔國公,載濤賜頭品頂帶、孔雀翎。 二月,河道總督吳大澄密奏,援引高宗皇帝御批的《通鑑輯覽》,大意是說:"宋英宗崇奉濮王,明世宗崇奉興王,當時議政的人想要改稱皇帝的親生父親為伯、叔,這實在是不近人情,應當定親生父親的名號,加上徽號;而且一般臣子過繼為別人的後代,還可以根據本身的封典,封自己的親生父母,何況貴為天子,天子的父母,必當要有尊崇的封典,因此請朝廷眾臣議定醇親王的稱號禮節。"

光緒十六年(1890年)正月,因皇帝二十壽,增加護軍十五人、藍白甲五十人,授予載濤二等鎮國將軍。

晚年薨歿

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醇親王突發疾病,光緒帝親自前往探視。不久便逝世,享年五十一歲。 太后前往祭奠,皇上也親自前往。定稱號為皇帝本生考,稱本生考,遵從乾隆皇帝御批;仍原封,遵從醇親王生前的的志願。諡號為賢,配享太廟。

光緒十八年(1892年),葬於北京西山妙高峰。宣統皇帝即位,定稱號曰皇帝本生祖考。

主要成就

奕譞騎馬像 奕譞騎馬像

奕譞在“甲申易樞”事件之後復出,出任光緒十一年(1885年)新成立的海軍衙門的總理大臣。在他和李鴻章等人的努力下,截至光緒十四年(1888年),一支由“定遠”和“鎮遠”兩艘鐵甲戰艦領銜的北洋海軍終於成軍,成為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海上武裝力量。

歷史評價

《清史稿》:醇賢親王尊為本生親,乾乾翼翼,靡間初終,預絕治平、嘉靖之議,載在方策,彰彰邁前代遠甚。迨時移勢易,天方降割,乃以肺腑之親,寄腹心之重,漠然不知陰雨之已至,一發而不可復收。天歟人歟,亡也忽諸,尤足為後來之深鑒矣!

個人作品

文集

•《九思堂詩稿》

•《九思堂詩稿續編》

詩詞

•《餘十六歲蒙先皇親授刀法今奉派管理營務每見技藝步法不如內學回思當日深恩慨然有作》

•《官軍攻克金陵詩以志快》

•《有會漫書》

•《天成寺江山一覽閣恭依乾隆壬戍聖制題石壁元韻》

•《入門》

•《蒔花》

•《讀史》

•《萬曆十年龍文九子墨按,九子墨為古婚禮用》

•《月夜偶成》

•《海口夜泊月下望海口占》

•《航海放歌》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道光帝

•母親: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兄弟

•皇長子愛新覺羅·奕緯,隱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

•皇次子愛新覺羅·奕綱,順和郡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皇三子愛新覺羅·奕繼,慧質郡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皇四子愛新覺羅·奕詝,即鹹豐帝,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皇五子愛新覺羅·奕誴,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為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

•皇六子愛新覺羅·奕訢,恭忠親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

•皇七子愛新覺羅·奕譞,醇賢親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皇八子愛新覺羅·奕詥,鍾端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皇九子愛新覺羅·奕譓,孚敬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福晉

醇親王奕譞與福晉 醇親王奕譞與福晉

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道員承恩公惠征之女,慈禧太后之妹。

大側福晉:顏扎氏,來福之女,是慈禧太后從內務府“秀女”中選出來特賜予醇親王的。

二側福晉:劉佳氏,五品典衛德慶之女。

三側福晉:李佳氏,德純之女。

兒子

•第一子:載瀚,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初三日卒,年兩歲。

•第二子:載湉,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即光緒帝。

•第三子:未命名,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初九日卒。

•第四子:載洸,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光緒十年(1884年)四月二十四日卒,年五歲。

•第五子:載灃,側福晉劉佳氏所生。宣統帝生父,攝政王,襲醇親王。

•第六子:載洵,側福晉劉佳氏所生,清末海軍大臣。

•第七子:載濤,側福晉劉佳氏所生,一開始過繼給貝子奕謨為嗣,清末軍咨府大臣。

女兒

•第一女:第一側福晉顏扎氏所生,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十八日辰時卒,年六歲。

•第二女:側福晉劉佳氏所生,三歲殤。

•第三女:側福晉李佳氏所生,死年二十八歲。

軼事典故

升遷之謎

奕譞帶刀圖 奕譞帶刀圖

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鹹豐登基時,十歲的奕譞按例封為“醇郡王”。鹹豐年間奕譞在政治上並不出色,但鹹豐帝死後,奕譞積極配合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親自捉拿了顧命八大臣之首肅順,再加上娶了慈禧太后之妹為嫡福晉,所以慈禧太后開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親王銜”。同治八年(1869年),主驅逐洋人,激勵紳民打毀天主教堂,盛傳天津教案為他所主使。事後因懲凶賠款,憤請辭職。

同治十一年(1872年)晉封親王。光緒登基,他又被加封親王“世襲罔替”,亦即為清朝十二個鐵帽子王的其中一位。奕譞十分了解慈禧太后,因而一生小心侍奉慈禧太后,故不同於六兄奕訢而官途一帆風順。他經歷了同治帝後之死、東太后暴卒後,更加謹小慎微,兢兢業業,把取信討好慈禧,看做是他惟一的本分。他負責建設海軍的時候(李鴻章是會辦大臣), 為了讓太后有個玩的地方,便將很大一部分海軍經費挪出來修建了頤和園。這座頤和園修建工程最緊張的階段,正值直隸省和京師遭受特大水災,御史吳兆泰因為怕激起災民鬧事,建議暫時停工,因此奪官,“交部議處”。而奕譞卻一言不發,鞠躬盡瘁地完成了修建任務。光緒十七年(1891年)頤和園完工,他也與世長辭了。又其人不同於最後被封鐵帽子王的慶親王奕劻,就是奕譞不愛財,從其過世前留給兒孫輩的一手小曲可看得出來:

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 財也小,產也小,後來子孫禍也小,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此微產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伐木之爭

奕譞與載灃(存疑) 奕譞與載灃(存疑)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內務府有個據說精通風水之學的叫英年的大臣,因為急於想升官,於是就動了歪念頭,在晉見慈禧時說:醇親王奕譞的墓地上有白果樹一顆,高十餘丈,蔭數畝,形如翠蓋罩在墓地上。按其地理,這樣的大樹只有帝王的陵寢才可以有。況且,白果的“白”字加在“王”之上就是個“皇”字,這於皇室大宗很是不利。因此,英年建議應該立刻伐倒此樹。

慈禧聽了,當即命令說:“我即命爾等伐之,不必告他。”這個“他”,就是奕譞的兒子、當朝的皇帝載湉。

因為事涉皇帝的先父,內務府雖然接到慈禧的懿旨,也不敢輕動,有人最後還是將這個訊息告訴了光緒皇帝。光緒皇帝立即嚴敕:“爾等誰敢伐此樹,請先砍我頭!”

如此相持月余。一天早上在皇帝退朝之時,忽聽內侍有人前來報告說,太后已經於黎明時分帶著內務府的人去往醇親王陵墓伐樹去了。光緒皇帝匆忙帶人尾隨出城,試圖阻止伐樹。但行至紅山口時,光緒皇帝即於輿中嚎啕大哭。原來,平常走到這裡時,就能看見那顆亭亭如蓋的白果樹,但今天走到這裡時,卻已經看不見了!待到光緒皇帝趕到墓園,樹身早就被砍倒了,數百人還在繼續砍伐樹根。在伐倒的白果樹的周圍,被挖成了一個十餘丈的大坑,裡面灑滿了石灰,以防止白果樹死灰復燃。在場的大臣告訴皇帝:太后親自拿著斧頭砍了三下後,才下令眾人伐之。有太后的示範作用,眾人再也不敢違抗,只好伐樹。光緒皇帝無奈之下,圍繞父親的墓地走了三圈,“頓足拭淚而去”。

陵寢墓地

醇王之墓 醇王之墓

奕譞之墓又稱作七王墳,位於北京西郊北安河西北10餘里的妙高峰古香道旁。

七王墳址早在唐代就是佛家聖地,“西山八院”之一的香水院,就指這裡。醇親王生前在蔚秀園養病,到西山響堂閒逛,看中了此地,慈禧和光緒賜銀五萬兩買山建墳。

七王墳於同治七年(1868年)開始籌建,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竣工。墓地有四個寶頂:正中大的為七王奕譞之墳,左右三個小的是他的三個妻子之墓

史書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

藝術形象

1990年電視劇《滿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譚榮傑飾演奕譞;

1990年電視劇《楊乃武與小白菜》:魏啟明飾演奕譞;

1991年電影《大太監李蓮英》:朱旭飾演奕譞;

1992年電視劇《滿清十三皇朝之危城爭霸》:關偉倫飾演奕譞;

1993年電視劇《戲說慈禧》:黃文豪飾演奕譞;

1997年電視劇《一品夫人芝麻官》李又子飾演奕譞

2003年電視劇《走向共和》:錢學格飾演奕譞;

2005年電視劇《一生為奴》:王崗飾演奕譞;

2008年電視劇《台灣一八九五》:李琪飾演奕譞;

2010年電視劇《蒼穹之昴》:楊藝飾演奕譞;

2012年電視劇《大太監》:歐瑞偉飾演奕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