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核心理解
![配器法](/img/6/923/nBnauM3XxAzN1ETMxQDM4ATM4QTM0cDN0AjMzQTNwAzMxAzL0A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第二,拓展意義:是指以“單維空間”到“三維”或“多維空間”的處理方式。
第三,配器的創造性,不在於“染色”和“渲”,而在於“染”。前者可以被看成是基於骨架聲部的活動(可以看成是“看譜”或“背譜”),後者則在基於骨架聲部和結構因素基礎之上的“創造”(可以看成是“離譜”)。也有學者用“獨立性裝飾”和“非獨立性裝飾”。來形容配器理論中對於創造性思維“維度”的配器情況。
其他理解
研究各種樂器的不同組合是配器法的主要課題。良好的配器應通過各種樂器的適當組合,使音樂形象鮮明,並在音色、音量、力度、 織體等方面取得平衡與對比。配器法的學習一般有兩種方式:
①按樂器分
組,首先掌握弦樂隊的寫作,然後加入木管,作小型樂隊的寫作,最後加入銅管及打擊樂器等。
![配器法](/img/e/4bb/nBnauM3X2QzM3ITM2YjMyYTN5QTMxITN0ADM0QTNwAzMxAzL2I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②按音樂要素及 織體層次,即按鏇律、 副鏇律、 和聲、對位、伴奏等不同要素來探討樂器的各種組合方案。
學習管弦樂法應該熟悉管弦樂名曲的 總譜與音響效果,了解各個時期以及不同風格的樂隊寫作手法及其特
點。
配器與編曲的關係
第一,配器≠編曲。這是因為:編曲依據的是鏇律層或稱之為鏇律聲部,分析其隱伏和聲之後來進行單維到多維的轉換。
第二,從配器的字面意義上看,它是給樂器分配聲部,或分配主幹聲部的概念,也就說鋼琴織體或鋼琴作品是樂隊作品形成的基礎和前提(除那些寫作嫻熟的管弦樂作曲家外,如蕭士塔高維奇等偉大作曲家)。
第三,通常意義上看(不全對),編曲是與流行音樂這種大眾化的音樂風格相系,而配器則往往被看成是傳統或20世紀類似於勛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等近現代作曲家及音樂風格相系(局限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