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2007年8月-2013年9月: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社會學系(SUNY-Albany)博士;
2003年9月-2006年6月: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系世界經濟專業碩士;
1999年9月-2003年6月: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系世界經濟專業本科。
工作經歷2013年11月,復旦大學政治學系講師。
教學課程本科生課程:集體行動(上),(POLI130155);
本科生課程:比較政治學導論,(POLI130153);
本科生課程:西方政治思想概論,(POLI130154);
研究生課程:ComparativePolitics,(EMAP620058);
研究生課程:東亞政治比較研究,(POLI630037)。
教授課程比較政治學導論(春季;本科全英文課程);
集體行動(上)(秋季;本科全英文課程);
國家理論(春季,本科全英文課程);
社科經典導讀(春季,本科通選);
比較政治學(秋季,英文碩士項目)。
任免信息
2017年12月,復旦大學政治學系轉入浙江大學。
研究課題
預算法過程中的部門競爭、專家動員和話語建構;
中國、日本和台外三地的政策研究制度比較;
馴化職業:中國改革過程中的經濟學家與國家;
國家如何管理邊界:國家與社會關係的再思考。
研究成果
著作書章《不由自主的資產階級-近代早期歐洲的精英鬥爭與經濟轉型》,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
《國家與權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
中文文章
《情懷與感動之後,工人詩歌如何挑戰資本的邏輯》,《紮根第二輯》;
《中國政策研究的困境——對智庫建設運動之反思》,《社會科學文摘》;
《歷史比較視野中的國家建構——找回結構、多元性併兼評<儒法國家:中國歷史的新理論>》,《開放時代》;
《政策研究困境與價值缺失的中國社會科學》,《文化縱橫》;
《美國保守主義的社會基礎和特朗普證券的未來》,《文化縱橫》;
《歷史社會學的“現在時”》,《讀書》;
《從實證主義到理念市場:美國智庫的結構轉型、政治原因及啟示》,《復旦政治學評論》12月;
《精英鬥爭與國家理論——理察·萊克曼《國家與權力》述評》,《復旦政治學評論》-第十三輯-比較視野中的現代國家建設。
外文文章DingxinZhao:TheConfucian-LegalistState:ANewTheoryofChineseHistory,ChinesePoliticalScienceReview。
獲獎情況
蔣經國基金會2012-13年北美博士論文獎學金;
日本社會學年會優秀論文獎(JSS,2012年11月);
海外中國青年教學項目獎學金(OYCFTeachingFellowship,2012年10月)。
學術成果
酈菁:《歷史比較研究的“現在時”》,《讀書》2016年12期;
酈菁:《歷史比較視野中的國家建構》,《開放時代》2016年第五期;
《中國政策研究的困境》,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五期;
《工人詩歌如何挑戰資本的邏輯》,《紮根》第二輯;
酈菁:《從實證主義到理念市場:美國智庫的結構轉型及其政治原因和啟示》,《復旦政治學評論》15輯;
酈菁:《精英鬥爭與國家理論》,《復旦政治學評論》13輯;
酈菁、黃友琴:《制度遺產,多重話語和話語策略:當代中國城市家庭房產糾紛》,周大鳴等編《都市中國社會學新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9/2012);
BookReview:“TheConfucianLegalistState”,ChinesePoliticalScienceReview2016(1):392-395;
“HousingPropertyRightsDisputesinUrbanChineseFamilies:AnInstitutionalandSociologicalPerspective”,withYouqinHuang,inTheEmergenceofaNewUrbanChina:Insiders'Perspectives,editedbyZaiLiangetal.,Lanhm:Rowman&Littlefield;
RichardLachmann(萊克曼)著,酈菁、維舟、徐丹譯,《不由自主的資產階級》,復旦出版社;
RichardLachmann(萊克曼)著,酈菁、張昕譯,《國家與權力》,上海人民出版社;
AdamPrzeworski(普沃斯基)著,酈菁、張燕等譯,《國家與市場:政治經濟學入門》,格致出版社2009年出版。
媒體文章
《美國保守主義的基礎和特朗普政權的未來》文化縱橫2016年12月;
whypublicinstitutionreformisapoisonedchaliceinChina sixthtone;
《酈菁:“智庫熱”遇冷——學術衰微,政策之過,抑或價值失落》文化縱橫2016年5月;
我的詩篇,情懷和感動之後,工人詩歌如何挑戰資本的邏輯;
“兩會”期間思環保:怎樣的政策討論才是健康的;
民主的幽暗面何來,它對多樣性的包容並非無限。